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93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服务器端和移动端;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若干对数据采集装置,每对数据采集装置对应设于人体两侧;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元件和电刺激元件,采集元件用于采集表面肌电信号,电刺激元件可以释放电刺激;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各数据采集装置和服务器端;控制模块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的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并传输给服务器端,并根据数据判断是否控制电刺激元件释放电刺激;服务器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肌无力症状以及原有肌无力症状是否加重,并判断是否发出预警信息;移动端电连接服务器端,用以接收服务器端的预警信息。的预警信息。的预警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旦发生将对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及社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特点,现有脑卒中救治体系强调脑卒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患者残疾的关键。而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在脑卒中的急性期,通常被认为是发病后的1周左右,是出现病情进展加重的高风险期,在此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是肌无力的症状,对于存在肌无力进展的患者同样需要早期识别并进行紧急的处置。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针对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手段以及住院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测手段。
[0003]目前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体系中强调本人或目击者通过观察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早期识别脑卒中患者,但是这种被动式的识别方式仍存在显著的不足。例如:对于夜间睡眠期间发病的脑卒中患者,缺乏发病目击者的脑卒中患者,本人或目击者未留意发病时间的脑卒中患者,以及以完全性失语、重度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起病的无法主动求助的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将无法做到早期识别和接受尽早的诊治,且接诊医师在接诊时亦无法获得患者准确的发病时间,将严重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间窗的确定。
[0004]目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情观察都是通过患者陪护观察和医护人员定期查房评估完成的,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患者本人或陪护的疏忽大意可能遗漏患者症状出现和加重开始的时间,造成后续治疗的延误。其次,夜间患者入睡后无法准确观察,夜间医护巡视需要唤醒患者配合进行检查才能完成病情评估,这样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其可有效对新发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并且可以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醒陪护人员、医护人员等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适用广泛且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救治时效性的优点。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服务器端和至少一移动端;
[0008]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若干对数据采集装置,每对数据采集装置对应设于人体两侧;
[0009]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元件和电刺激元件,采集元件用于采集患者的表面肌电
信号,电刺激元件可以对局部皮肤肌肉释放电刺激;
[0010]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各数据采集装置和服务器端;
[0011]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处理成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后传输给服务器端,然后根据表面肌电信号数据的数值判断是否控制电刺激元件释放电刺激;
[0012]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接收的表面肌电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脑卒中所致肌无力症状以及原有脑卒中后肌无力症状是否加重,并判断是否发出预警信息;
[0013]移动端电连接服务器端,用以接收服务器端的预警信息。
[0014]进一步的,各数据采集装置为贴片式,贴附于人体皮肤表面的不同位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有五对,分别贴附于双侧脸颊部、双上肢远近端、双下肢远近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连接的转换器和刺激器,转换器电连接各数据采集装置的采集元件,以收集数据采集装置的采集元件所采集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处理成表面肌电信号数据,然后将表面肌电信号数据传送给服务器端和刺激器,刺激器电连接各数据采集装置的电刺激元件,并根据转换器采集的数据控制电刺激元件是否发出电刺激;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采用无线传输或有线连接的方式。
[001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模块上均设有无线传输模块。
[0019]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蓝牙模块。
[0020]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端为计算机或云端服务器。
[002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端为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患者陪护端设备、家庭医生端设备或主管医护端设备。
[002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端可读取所述服务器端记录的数据。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数据采集装置的采集件和刺激件实现全天候无间断的实时监测,再根据服务器端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有效对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脑卒中所致肌无力症状进行早期识别预警,并且可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的肌无力症状进行实时监测,解决现有单纯通过患者陪护观察和医护人员定期查房等被动式识别措施无法及时准确识别病情变化的缺陷。
[0024]本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
[0025]1) 适用人群广泛:
[0026]a.本装置可以用于院外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脑卒中早期预警,可以将装置采集的信号分析结果同步发送到患者陪护端、家庭医生端设备,实现院外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0027]b.本装置可以用于院内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脑卒中早期预警,可以将装置采集的信号分析结果同步发送到患者陪护端、主管医护端设备,实现院内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0028]c.本装置可以用于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情实时监测,通过采集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表面肌电信息作为基础参考数据,当患者出现原有脑卒中所致肌无力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发脑卒中所致肌无力症状时,可以及时识别并预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0029]2) 适用场景广泛:
[0030]a.日间及活动时使用本装置时,可以采取无线蓝牙设计,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以
使缺乏发病目击者的脑卒中患者,以及以完全性失语、重度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起病的无法主动求助的脑卒中患者及时获得医疗救助。
[0031]b.夜间睡眠使用本装置时,可以采取有线连接设计,提高监测的灵敏度,避免漏报、错报情况的发生。
[0032]3) 对于发病时间不确定的日间卒中及夜间醒后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回溯服务器端患者的数据,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改变的时间明确具体发病时间,从而指导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间窗的确定,提高脑血管再通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0033]4) 对于夜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脑卒中住院患者,夜间无需频繁唤醒患者进行肌力的检查,可以充分保证患者夜间的休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
[0036]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数据采集装置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0037]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数据采集装置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0038]符号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服务器端和至少一移动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若干对数据采集装置,每对数据采集装置对应设于患者人体两侧;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元件和电刺激元件,采集元件用于采集患者的表面肌电信号,电刺激元件用于对局部皮肤肌肉释放电刺激;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各数据采集装置和服务器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处理成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后传输给服务器端,并用于根据表面肌电信号数据的数值控制电刺激元件释放电刺激;所述服务器端用于接收分析处理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并用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脑卒中所致肌无力症状以及原有脑卒中后肌无力症状是否加重,以发出预警信息;所述移动端电连接服务器端,用以接收服务器端的预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数据采集装置为贴片式,贴附于人体皮肤表面的不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有五对,分别贴附于双侧脸颊部、双上肢远近端、双下肢远近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预警与病情实时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首跃陈星宇阳清伟邱婷王永坚苗佳音陈良义杨慧丽彭锋王蓉王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