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71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包括壳体、铜柱组件和电感组件,所述铜柱组件包括铜柱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套接在所述铜柱外围,且铜柱的两端均伸出至支撑柱外;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柱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并固定在壳体上,铜柱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壳体外;所述铜柱位于壳体内一端与所述电感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将现有的接插件输出方式改为铜柱输出方式,利用一根铜柱实现连接,无旋转风险,即保证壳体内对接弹簧线圈的稳定性,又便于对接客户端连接方式的多样性,结构可靠,能够实现技术指标的最优化。最优化。最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匹配器等电子通信设备的电感输出端多采用接插件进行连接。接插件由一体成型的外部连接件、过渡连接件和主杆组成,一体化接插件的中心导体在力矩大的情况下会发生旋转,不利于对接线圈的稳定性,影响传输效果。此外,接插件输出方式的对接客户端只能是相配的线缆,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接插件输出式结构灵活性低,对接线圈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包括壳体、铜柱组件和电感组件,所述铜柱组件包括铜柱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套接在所述铜柱外围,且铜柱的两端均伸出至支撑柱外;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柱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并固定连接在壳体上,铜柱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壳体外;所述铜柱位于壳体内一端与所述电感组件相连。
[0005]具体的,上述支撑柱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铜柱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顶面和侧面与所述限位凹槽贴合;所述限位凸起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柱的顶面贴合。
[0006]具体的,上述支撑柱上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07]具体的,上述铜柱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
[0008]具体的,上述铜柱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铜柱通过第二安装孔与电感组件相连。
[0009]具体的,上述第二安装孔垂直贯穿所述铜柱的轴线布置。
[0010]具体的,上述电感组件输出端设有支撑座,所述铜柱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座上。
[0011]具体的,上述支撑座上设有供铜柱插入的盲孔,支撑座上对应铜柱与电感组件的连接处开设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该凹槽处。
[0012]具体的,上述电感组件端部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大小与支撑座的凹槽大小相匹配,所述连接片上设有与铜柱上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将现有的接插件输出方式改为铜柱输出方式,利用一根铜柱实现连接,无旋转风险,即保证壳体内对接弹簧线圈的稳定性,又便于对接客户端连接方式的多样性,结构可靠,能够实现技术指标的最优化。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中铜柱组件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铜柱;101、限位凸起;102、第一安装孔;103、第二安装孔;2、支撑柱;201、第一支撑柱;202、限位凹槽;203、第二支撑柱;3、连接法兰;4、壳体;5、电感组件;6、支撑座;601、凹槽;7、连接片;8、螺钉。
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参照图2

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包括壳体4、铜柱组件和电感组件5,所述铜柱组件包括铜柱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套接在所述铜柱1外围,且铜柱1的两端均伸出至支撑柱2外;所述壳体4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柱2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并固定连接在壳体4上,铜柱1一端位于壳体4内,另一端位于壳体4外;所述铜柱1位于壳体4内一端与所述电感组件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一根铜柱1替代插接件连接,无旋转风险,即保证壳体4内对接弹簧线圈的稳定性,又便于对接客户端连接方式的多样性。
[002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支撑柱2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柱201和第二支撑柱203,且第一支撑柱201和第二支撑柱203均为中空结构,内部有与铜柱1直径匹配的轴向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柱201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202;所述铜柱1上设有限位凸起101,一般设置为绕铜柱1外围的环形凸起;所述限位凸起101的顶面和侧面与所述限位凹槽202贴合;所述限位凸起101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柱203的顶面贴合。安装时,首先将铜柱1穿过第二支撑柱203的通孔,使限位凸起101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柱203的顶面贴合,阻止铜柱1沿第二支撑柱203的通孔继续下行。然后将铜柱1上端穿过第一支撑柱201的通孔,使限位凹槽202与限位凸起101的顶面和侧面贴合,第一支撑柱201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柱203的顶面贴合后固定,将铜柱1卡紧在第一支撑柱201和第二支撑柱203内,避免铜柱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影响传输效果。
[0025]具体的,支撑柱2外围设有连接法兰3;所述支撑柱2通过所述连接法兰3与所述壳
体4固定连接,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0026]在细化的实施方式中,铜柱1位于所述壳体4外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102。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对接客户端的结构,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通过第一安装孔102将铜柱1与对接客户端进行连接。
[0027]进一步的,铜柱1位于所述壳体4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103;所述铜柱1通过第二安装孔103与电感组件5相连。第二安装孔103优选垂直贯穿所述铜柱1的轴线布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0028]为了保证铜柱1与电感组件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电感组件5输出端设有支撑座6,所述铜柱1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座6上。
[0029]优选的,所述电感组件5输出端的支撑座6上设有供铜柱1插入的盲孔,同时支撑座6上对应铜柱1与电感组件5的连接处开设凹槽601,所述铜柱1的第二安装孔103位于该凹槽601处;同时在所述电感组件5端部设置大小与支撑座6的凹槽601大小相匹配的连接片7,并且连接片7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包括壳体(4)、铜柱组件和电感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柱组件包括铜柱(1)和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套接在所述铜柱(1)外围,且铜柱(1)的两端均伸出至支撑柱(2)外;所述壳体(4)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柱(2)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并固定连接在壳体(4)上;所述铜柱(1)一端位于壳体(4)内,另一端位于壳体(4)外;所述铜柱(1)位于壳体(4)内一端与所述电感组件(5)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柱(201)和第二支撑柱(203);所述第一支撑柱(201)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202);所述铜柱(1)上设有限位凸起(101);所述限位凸起(101)的顶面和侧面与所述限位凹槽(202)贴合;所述限位凸起(101)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柱(203)的顶面贴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连接法兰(3);所述支撑柱(2)通过所述连接法兰(3)与所述壳体(4)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柱输出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媛赵彦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承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