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湿化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66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湿化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呼吸机湿化罐,包括湿化罐本体,湿化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补水管,补水管的底端竖直贯穿湿化罐本体后与湿化罐本体的内部连通,补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渡腔,过渡腔内设置有浮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湿化罐本体上的补水管的结构进行改进,并配合增设的浮体,能够实现在湿化罐本体持续工作时让湿化罐本体内部的无菌水的量始终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无需人工实时进行看护,与此同时,当停止向湿化罐本体补充无菌水且湿化罐本体继续持续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密封补水管,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湿化罐本体内部经加湿的气体由补水管溢出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浪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机湿化罐


[0001]本技术涉及湿化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呼吸机湿化罐。

技术介绍

[0002]湿化罐是一种在临床上配合呼吸机一起使用的医疗仪器,通常连接在呼吸机与气体输送管道之间,在使用时,需要向湿化罐内注入一定量的无菌水,当呼吸机输送的气体到达湿化罐内部时,湿化罐内部的无菌水将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并与呼吸机输送过来的气体混合,进而达到对呼吸机输送的气体进行加湿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湿化罐内部的无菌水的量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确保湿化罐能够持续可靠的运行,因此,在湿化罐持续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的向湿化罐内补充新的无菌水。
[0003]临床上,向湿化罐内部补充无菌水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其一是通过分离呼吸机与相应的气体输送管道来实现从气体输送管道补充无菌水,但此种方式会急剧降低湿化罐内部的气压,从而导致患者的呼吸状态发生较大的改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其二是通过注射器抽取无菌水后通过湿化罐的加水口进行加水,但此种方式由于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加水,以至于操作较为繁琐,且在反复加水的过程中也可能影响湿化罐内部的气压,同样会影响治疗效果;其三则是通过将输液器的输水管插入至湿化罐的加水口以实现持续性补水,尽管此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湿化罐内部气压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通常情况下需要人工进行实时看护,以确保湿化罐内部的无菌水的量维持在较佳的范围内,以至于增加了额外的人工看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机湿化罐,以至少克服现有采用输液器向湿化罐内部补充无菌水时存在的需要人工实时看护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呼吸机湿化罐,包括湿化罐本体,所述湿化罐本体的顶部有设置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底端竖直贯穿湿化罐本体后与湿化罐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补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渡腔;
[0007]沿所述补水管的轴向,所述过渡腔具有相对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所述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的内径均小于过渡腔的内径;
[0008]所述过渡腔内设置有浮体,沿所述补水管的轴向,所述浮体将过渡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第一引流口与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引流口与下腔室连通,所述浮体上设置有用于导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道;
[0009]所述浮体还具有相对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引流口对位,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下腔室内且与第二引流口对位,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引流口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引流口的直径。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包括浮板、第一连接杆、第一密封球、第二连接
杆以及第二密封球;
[0011]所述浮板水平设置于过渡腔内部以将过渡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浮板上开设有引流孔,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引流孔导通;
[0012]所述第一密封球作为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球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浮板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球作为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球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浮板相连。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浮板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球和第二密封球的外壁均套设有橡胶套。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流孔沿浮板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浮板的周向侧壁与过渡腔的内壁滑动贴合。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补水管沿其轴向包括依次导通的第一竖直段、扩径段、第二竖直段、缩径段以及第三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与扩径段的导通处作为第一引流口,所述缩径段与第三竖直段的导通处作为第二引流口;
[0016]所述扩径段的内径沿补水管的轴向依次增大,所述缩径段的内径沿补水管的轴向依次减小,所述扩径段、第二竖直段以及缩径段三者的内部共同作为过渡腔,所述浮体设置于第二竖直段内部。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扩径段的最小内径与第一竖直段的内径相等,所述缩径段的最小内径与第三竖直段的内径相等,所述扩径段和缩径段的最大内径均与第二竖直段的内径相等。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水容器以及导流管,所述储水容器具有储水腔且设置于湿化罐本体的上方,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补水管连通。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容器上设置有与储水腔连通的加水口,所述加水口处设置有密封盖。
[00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容器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与补水管的连通处设置有密封圈。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呼吸机湿化罐通过对湿化罐本体上的补水管的结构进行改进,并配合增设的浮体,能够实现在湿化罐本体持续工作时让湿化罐本体内部的无菌水的量始终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无需人工实时进行看护,降低了人工实时看护所需的成本,与此同时,当停止向湿化罐本体补充无菌水且湿化罐本体继续持续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密封补水管,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湿化罐本体内部经加湿的气体由补水管溢出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该呼吸机湿化罐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呼吸机湿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湿化罐本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的补水管和浮体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补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第二引流口处于密封状态时湿化罐本体的主剖视图;
[0030]图7为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均处于导通状态时湿化罐本体的主剖视图;
[0031]图8为第一引流口处于密封状态时湿化罐本体的主剖视图。
[0032]图标:1

湿化罐本体,2

储水容器,2a

加水口,2b

密封盖,3

导流管,4

补水管,4a

过渡腔,4a1

上腔室,4a2

下腔室,4b

第一引流口,4c

第二引流口,41

第一竖直段,42

扩径段,43

第二竖直段,44

缩径段,45

第三竖直段,5

浮体,5a

通道,5b

第一密封部,5c

第二密封部,51

浮板,51a

引流孔,52

第一连接杆,53

第一密封球,54

第二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湿化罐,包括湿化罐本体,所述湿化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底端竖直贯穿湿化罐本体后与湿化罐本体的内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渡腔;沿所述补水管的轴向,所述过渡腔具有相对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所述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的内径均小于过渡腔的内径;所述过渡腔内设置有浮体,沿所述补水管的轴向,所述浮体将过渡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第一引流口与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引流口与下腔室连通,所述浮体上设置有用于导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道;所述浮体还具有相对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引流口对位,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下腔室内且与第二引流口对位,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引流口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引流口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浮板、第一连接杆、第一密封球、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二密封球;所述浮板水平设置于过渡腔内部以将过渡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浮板上开设有引流孔,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引流孔导通;所述第一密封球作为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球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浮板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球作为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球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浮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机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球和第二密封球的外壁均套设有橡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玲郭金朋刘金艳乔云娟王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