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41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盖上设有进气管,壳体内设有锥形分流板Ⅰ,锥形分流板Ⅰ的尖端朝向出气管,壳体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底盖上设有出气管,底盖内设有锥形分流板Ⅱ,锥形分流板Ⅰ和锥形分流板Ⅱ之间设有滤芯,锥形分流板Ⅱ的尖端朝向出气管且锥形分流板Ⅰ和锥形分流板Ⅱ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分流板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气体进行分流,使得气体与滤芯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极大提高滤芯的利用率。芯的利用率。芯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指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鼻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理,循环呼出的热和水分,在下次呼气时释放。适用于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及呼吸机机械通气的病人,起到加温保湿的作用,改善肺功。
[0003]现有的人工鼻,滤芯一般是直接设置在人工鼻壳体内,通向人工鼻壳体的管道直接朝向滤芯,如公开号为CN104254357B、专利名为人工鼻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热湿交换材料相当于滤芯,热湿交换材料是直接位于盖部件上的进气口下方,当呼出的气体进入壳体内,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会将热湿交换材料浸湿,进而使得热湿交换材料能够对呼出和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湿和过滤。
[000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由于热湿交换材料是直接位于盖部件下方,盖部件上的进气孔直接朝向热湿交换材料的中心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从盖部件上的进气孔进入壳体后基本都是被进气孔正对着的一部分热湿交换材料吸收,至于靠近壳体边侧的热湿交换材料基本不会被浸湿,在对吸入气体进行过滤时,同样的,基本也是朝向吸气孔的一部分热湿交换材料能够起到过滤作用,靠近壳体边侧的热湿交换材料的利用率很小,进而造成了热湿交换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其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分流板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气体进行分流,使得气体与滤芯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极大提高滤芯的利用率。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盖上设有进气管,壳体内设有锥形分流板Ⅰ,锥形分流板Ⅰ的尖端朝向进气管,壳体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底盖上设有出气管,底盖内设有锥形分流板Ⅱ,锥形分流板Ⅰ和锥形分流板Ⅱ之间设有滤芯,锥形分流板Ⅱ的尖端朝向出气管且锥形分流板Ⅰ和锥形分流板Ⅱ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分流板Ⅰ和所述锥形分流板Ⅱ上的通孔半径在从对应锥形分流板的中心向外沿的方向上依次递增。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包括无纺布层和螺旋筒状芯体,无纺布层设置在螺旋筒状芯体顶部并朝向所述锥形分流板Ⅰ。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盖与所述锥形分流板Ⅰ之间设有多个加固片,多个加固片绕锥形分流板Ⅰ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分流板Ⅱ远离出气管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承托所述滤芯的支撑片,多个支撑片绕锥形分流板Ⅱ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盖上设有加湿管,加湿管与壳体相通且加湿管顶部螺纹连接有封盖。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盖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盖上设有套设在所述进气管外侧的加固筒Ⅰ,所述底盖上设有套设在所述出气管外侧的加固筒Ⅱ。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锥形分流板Ⅰ和锥形分流板Ⅱ分别能够对呼出和吸入的气体进行分流,使得滤芯上被呼出气体的浸湿区域更大,使得滤芯对被吸入气体的过滤面积更大,进而能够提高滤芯的利用率,使得滤芯利用率更高;
[0016]在出气或吸气时,直接与进气管或出气管相对应的区域,气体流量最大,在整体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直接对应区域通孔的半径,会减小对应区域的气体流量,使得更多的气体被分流至对应区域周边的通孔,使得气体在穿过滤芯时,穿过滤芯各处的气体量更为均匀,避免气体集中在与进气管或出气管相对应的区域,提高滤芯的利用率;
[0017]加固片能够强化壳体与锥形分流板Ⅰ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得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支撑片不仅能够托起滤芯,而且能够使滤芯脱离锥形分流板Ⅱ,使得吸入的气体能够在滤芯与锥形分流板Ⅱ之间的空腔中与滤芯接触更多,进一步提升滤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壳体;11、顶盖;12、进气管;2、底盖;21、出气管;3、锥形分流板Ⅰ;4、锥形分流板Ⅱ;5、滤芯;51、无纺布层;52、螺旋筒状芯体;31、加固片;41、支撑片;6、加湿管;61、封盖;13、加固筒Ⅰ;22、加固筒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图3所示,实施例1,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包括壳体1,具体的,壳体1是包括顶盖11的圆筒状结构,壳体1的顶盖11上固定有与壳体1同轴设置的进气管12,进气管12与壳体1内部相通。
[0025]壳体1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盖2,底盖2上固定有能够通向壳体1的出气管21,出气管21与进气管12同轴设置。壳体1内固定有锥形分流板Ⅰ3,锥形分流板Ⅰ3是圆锥锥面结构板,锥形分流板Ⅰ3与进气管12同轴设置且锥形分流板Ⅰ3的尖端朝向进气管12。底盖2内固定有
锥形分流板Ⅱ4,锥形分流板Ⅱ4与锥形分流板Ⅰ3类似,同样为圆锥锥面结构板。锥形分流板Ⅱ4与出气管21同轴设置且锥形分流板Ⅱ4的尖端朝向出气管21。锥形分流板Ⅰ3和锥形分流板Ⅱ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
[0026]锥形分流板Ⅰ3能够对从进气管12进入壳体1内的气体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气体从对应的通孔中进入锥形分流板Ⅰ3和锥形分流板Ⅱ4之间的空腔内,之后从出气管21排出;当空气从出气管21被吸入壳体1内时,被吸至壳体1的气体会被锥形分流板Ⅱ4分流,进而穿过对应的通孔,之后从进气管12被吸走。锥形分流板Ⅰ3和锥形分流板Ⅱ4分别能够对呼出和吸入的气体进行分流。
[0027]壳体1内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和过滤的滤芯5,滤芯5在壳体1内位于锥形分流板Ⅰ3和锥形分流板Ⅱ4之间。滤芯5包括无纺布层51和螺旋筒状芯体52,螺旋筒状芯体52可参照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螺旋状的湿热交换材料,无纺布层51粘接在螺旋筒状芯体52的一端且无纺布层51朝向锥形分流板Ⅰ3。
[0028]当本技术被应用在呼吸管道通路中时,其进气管12一端与靠近病人呼吸管路连接,其出气管21的一端与远离病人的呼吸管路连接;
[0029]当病人呼出气体时,呼出的气体从呼吸管路通过进气管12进入壳体1内,呼出气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顶盖(11)上设有进气管(12),壳体(1)内设有锥形分流板Ⅰ(3),锥形分流板Ⅰ(3)的尖端朝向进气管(12),壳体(1)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2),底盖(2)上设有出气管(21),底盖(2)内设有锥形分流板Ⅱ(4),锥形分流板Ⅰ(3)和锥形分流板Ⅱ(4)之间设有滤芯(5),锥形分流板Ⅱ(4)的尖端朝向出气管(21)且锥形分流板Ⅰ(3)和锥形分流板Ⅱ(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分流板Ⅰ(3)和所述锥形分流板Ⅱ(4)上的通孔半径在从对应锥形分流板的中心向外沿的方向上依次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滤芯利用率高的人工鼻,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5)包括无纺布层(51)和螺旋筒状芯体(52),无纺布层(51)设置在螺旋筒状芯体(52)顶部并朝向所述锥形分流板Ⅰ(3)。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辉杨超峰郅喜民
申请(专利权)人:长东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