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65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农业除害技术领域的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包括支垫,支垫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插杆,支垫的外层设置有刷油机构,刷油机构的中部安装有传动机构,支垫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除虫黄板,第一外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油箱,该农业病虫害诱杀器,本诱杀器制造成本低,实现了覆盖性安装效果,配合刷油机构和传动机构实现了统一管理效率,刷满油体的除虫黄板具有高效除虫效果,除虫黄板具有吸引大部分害虫的效果,当害虫移动至除虫黄板上后,将被黏稠的油体吸附,从而实现害虫处置效果;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定期给除虫黄板重新上油,可以实现远程上油效果,无需工作人员给多个除虫黄板重复进行上油操作,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除害
,具体是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

技术介绍

[0002]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农作物常见的有以下种类的病虫害: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小麦锈病、棉蚜、稻纹枯病、稻瘟病、麦蚜、麦红蜘蛛、蝗虫、麦类赤霉病等。
[0003]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申请号:CN202023154550.9)中,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提环,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箱,蓄电箱的下表面安装有诱虫灯,诱虫灯上套设有电网套,电网套安装于蓄电箱的下表面,顶板下表面通过防护机构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腔,通腔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侧面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杆与通腔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底板下表面安装有收集机构,底板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连接块一的下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柱一;但是现有的诱杀器存在制造成本较高,覆盖范围较低的缺点,农业种植覆盖面积辽阔,害虫的扩张速率也较快,若配置高成本低覆盖的诱杀器会严重增加害虫治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诱杀器存在制造成本较高,覆盖范围较低的缺点,农业种植覆盖面积辽阔,害虫的扩张速率也较快,若配置高成本低覆盖的诱杀器会严重增加害虫治理成本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包括支垫,所述支垫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支垫的外层设置有刷油机构,所述刷油机构的中部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刷油机构包括除虫黄板、第一外仓、第一油箱、第一下油管、第一电控阀、第一储电池、第一分油管道、第一橡胶漏斗、第一下料仓、第一吸油海绵、第一刷油毛刷和第一注油管,所述支垫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除虫黄板,所述第一外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油箱,所述第一外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下料仓,所述第一下料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油海绵,所述第一吸油海绵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刷油毛刷。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油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下油管,所述第一下油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控阀,所述第一电控阀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储电池。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控阀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分油管道,所述第一分油管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漏斗,多个所述第一橡胶漏斗从左到右均匀分布在第一分油管道的下端,所述第一外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注油管。
[0009]可选的,所述刷油机构还包括第二外仓、第二油箱、第二下油管、第二电控阀、第二储电池、第二分油管道、第二橡胶漏斗、第二下料仓、第二吸油海绵、第二刷油毛刷和第二注油管,所述第二外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油箱。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油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下油管,所述第二下油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控阀,所述第二电控阀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储电池。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控阀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分油管道,所述第二分油管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漏斗,多个所述第二橡胶漏斗从左到右均匀分布在第二分油管道的下端。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外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下料仓,所述第二下料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油海绵,所述第二吸油海绵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刷油毛刷,所述第二外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油管。
[0013]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限位滑槽、传动齿杆、连接柱、电机支架、驱动马达和驱动齿轮,所述除虫黄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滑槽。
[0014]可选的,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传动齿杆,所述传动齿杆的外壁上开设有齿槽,所述传动齿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分别与第一外仓和第二外仓固定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除虫黄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传动端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杆外壁上的齿槽相互啮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中,设置有刷油机构,启用刷油机构可以形成双面刷油结构,使用附着油体的第一刷油毛刷和第二刷油毛刷可以给除虫黄板快速上油,刷满油体的除虫黄板具有高效除虫效果,除虫黄板具有吸引大部分害虫的效果,当害虫移动至除虫黄板上后,将被黏稠的油体吸附,从而实现害虫处置效果;启用刷油机构的操作流程:启动第一电控阀和第二电控阀,第一油箱内的油将顺着第一下油管流动至第一分油管道,油体填满第一分油管道后将下压软质的第一橡胶漏斗,油体从多个第一橡胶漏斗下落至第一下料仓内,顺着第一下料仓下滑至第一吸油海绵上,第一吸油海绵和第一刷油毛刷上将附着油体,同理第二油箱内的油将顺着第二下油管流动至第二分油管道,油体填满第二分油管道后将下压软质的第二橡胶漏斗,油体从多个第二橡胶漏斗下落至第二下料仓内,顺着第二下料仓下滑至第二吸油海绵上,第二吸油海绵和第二刷油毛刷上将附着油体。
[0018]2、本技术中,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启用可以带动刷油机构整体移动,可以实现远程上油效果,无需工作人员给多个除虫黄板重复进行上油操作,管理方便,省时省力;启用传动机构的过程:启动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杆外壁上的齿槽相互啮合,以此传动齿杆将受力带动第一外仓和第二外仓顺着限位滑槽稳定下滑,刷油机构和传动机构下滑过程中,第一刷油毛刷和第二刷油毛刷直接将油体刷至双面除虫黄板上。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正视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平面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立体正视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4为本技术立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立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立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立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图4中A处立体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图6中B处立体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支垫;2、刷油机构;201、除虫黄板;202、第一外仓;203、第一油箱;204、第一下油管;205、第一电控阀;206、第一储电池;207、第一分油管道;208、第一橡胶漏斗;209、第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包括支垫(1),所述支垫(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插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垫(1)的外层设置有刷油机构(2),所述刷油机构(2)的中部安装有传动机构(3),所述刷油机构(2)包括除虫黄板(201)、第一外仓(202)、第一油箱(203)、第一下油管(204)、第一电控阀(205)、第一储电池(206)、第一分油管道(207)、第一橡胶漏斗(208)、第一下料仓(209)、第一吸油海绵(210)、第一刷油毛刷(211)和第一注油管(212),所述支垫(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除虫黄板(201),所述第一外仓(2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油箱(203),所述第一外仓(20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下料仓(209),所述第一下料仓(20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油海绵(210),所述第一吸油海绵(21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刷油毛刷(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下油管(204),所述第一下油管(20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控阀(205),所述第一电控阀(205)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储电池(2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阀(20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分油管道(207),所述第一分油管道(20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漏斗(208),多个所述第一橡胶漏斗(208)从左到右均匀分布在第一分油管道(207)的下端,所述第一外仓(20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注油管(2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油机构(2)还包括第二外仓(213)、第二油箱(214)、第二下油管(215)、第二电控阀(216)、第二储电池(217)、第二分油管道(218)、第二橡胶漏斗(219)、第二下料仓(220)、第二吸油海绵(221)、第二刷油毛刷(222)和第二注油管(223),所述第二外仓(213)的内部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邦恒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