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及电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62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包括支撑柱,该支撑柱的一端用于与风扇主机连接,该支撑柱的另一端用于与风扇底座连接。其中,该支撑柱包括相互连接且均呈长条板状的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该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该容置腔用于容纳并隐藏风扇主机与风扇底座之间的连接线路。由此,该电风扇的连接线路可穿过该支撑柱所形成的容置腔并连接至风扇底座,不仅实现了连接线路的隐藏,同时有效避免在使用时连接线路横跨在风扇主机与风扇底座之间而造成空间占用,同时能够避免连接线路发生缠绕打结等现象,从而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该走线结构的电风扇。有该走线结构的电风扇。有该走线结构的电风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及电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及电风扇。

技术介绍

[0002]电风扇简称电扇,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等场所。
[0003]目前,为了改变吹风方向,大部分厂商在电风扇上安装摇头机构以实现风扇头的转动。在风扇头的转动过程中,横跨风扇主机与风扇底座之间的连接线路通常直接外露设置,不仅美观性较差,同时该连接线路容易占用空间;另外,在风扇头的转动过程中,该连接线路容易发生缠绕打结,进而降低电风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及电风扇,该电风扇的连接线路可穿过支撑柱所形成的容置腔并连接至风扇底座,不仅实现了连接线路的隐藏,同时有效避免在使用时连接线路横跨在风扇主机与风扇底座之间而造成空间占用,同时能够避免连接线路发生缠绕打结等现象,从而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用于与风扇主机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用于与风扇底座相连接,其中:
[0007]所述支撑柱包括相互连接且均呈长条板状的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并隐藏所述风扇主机与所述风扇底座之间的连接线路。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穿设在所述支撑柱上且靠近所述风扇主机一端的连接环,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风扇主机相卡接;
[0009]所述连接环上位于所述容置腔的部分开设有可供连接线路穿过的第一避让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上靠近所述风扇主机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件上靠近所述风扇主机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上靠近所述风扇主机的端部外侧还罩设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连接环穿过的第二避让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上还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上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装饰盖相抵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和/或所述第二板件上靠近所述风扇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风扇底座相卡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其中之一的两侧边设有翻边,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其中另一的两侧边弯折并形成卡槽,所述翻边卡设在所述卡槽
内。
[0015]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风扇,包括风扇主机、风扇头、风扇底座以及上述电风扇用走线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主机至少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其中:
[0017]所述风扇头包括风扇罩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罩内的风扇扇叶,所述风扇主机设置在所述风扇罩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扇叶传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底座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支撑柱一端插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卡钩。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及电风扇,该电风扇的连接线路可穿过支撑柱所形成的容置腔并连接至风扇底座,不仅实现了连接线路的隐藏,同时有效避免在使用时连接线路横跨在风扇主机与风扇底座之间而造成空间占用,同时能够避免连接线路发生缠绕打结等现象,从而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电风扇用走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电风扇用走线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电风扇用走线结构中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电风扇用走线结构隐藏掉装饰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隐藏掉连接环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电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电风扇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电风扇中风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9]1、支撑柱;11、第一板件;111、第一通孔;112、翻边;12、第二板件;121、第二通孔;122、卡槽;123、第一卡孔;124、第二安装孔;2、连接环;21、环状凹槽;22、凸块;23、第一避让孔;3、装饰盖;31、第二避让孔;32、第一安装孔;4、卡环;5、风扇底座;51、凹槽;511、弹性卡钩;6、风扇主机;61、第二卡孔;611、槽体;7、风扇头;71、前罩;72、后罩;73、风扇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包括支撑柱1,该支撑柱1的一端用于与风扇主机6相连接,该支撑柱1的另一端用于与风扇底座5相连接。其中,该支撑柱1包括相互连接且均呈长条板状的第一板件11以及第二板件12,该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之间围合形成呈长方形的容置腔,该容置腔用于容纳并隐藏风扇主机6与风扇底座5之间的连接线路。
[003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之间通过铆接固定。
[0036]进一步地,还包括穿设在支撑柱1上且靠近风扇主机6一端的连接环2,该支撑柱1通过连接环2与风扇主机6相卡接;具体的,该第一板件11上靠近风扇主机6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11,该第二板件12上靠近风扇主机6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21,该连接环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21并固定;该连接环2上位于容置腔的部分开设有可供连接线路穿过的第一避让孔23。
[0037]由此,该电风扇的连接线路可穿过连接环2以及支撑柱1所形成的容置腔并连接至风扇底座5,不仅实现了连接线路的隐藏,同时有效避免了在使用时连接线路横跨在风扇主机6与风扇底座5之间而造成空间占用,同时能够避免连接线路发生缠绕打结等现象,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用于与风扇主机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用于与风扇底座相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柱包括相互连接且均呈长条板状的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并隐藏所述风扇主机与所述风扇底座之间的连接线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在所述支撑柱上且靠近所述风扇主机一端的连接环,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风扇主机相卡接;所述连接环上位于所述容置腔的部分开设有可供连接线路穿过的第一避让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上靠近所述风扇主机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件上靠近所述风扇主机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靠近所述风扇主机的端部外侧还罩设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连接环穿过的第二避让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风扇用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弘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