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57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涉及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包括被套、内置被芯和两个护肩片,所述被套的左右两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双头长拉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被套侧面设有拉链口以方便对不同的内置被芯进行更换,达到根据不同季节方便改变被芯厚度,可防止儿童在睡眠时翻身乱动踢落被子,着凉感冒,同时依据人体工学,设计结构合理,方便组装和拆解,婴童阶段使用时可以闭合被套底部及两侧的双头长拉链当成睡袋使用,被套的双头长拉链可从两头拉动的设计可以只需要打开底部,露出双脚,减少睡眠时睡袋的束缚感,而且不用将婴童抱出睡袋就能换尿片;在发育长高阶段,依据儿童的身高,拆掉护肩片,可打开双头长拉链成为正常的方形被子使用。方形被子使用。方形被子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低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决定,1岁以下的婴童一般会在睡眠中双脚举起后,把被子踢掉。再大点的低龄儿童,会翻身后,在睡眠中同样因翻身、蹬腿的肢体动作导致被子滑落。家长为了防止儿童在睡眠中踢掉被子着凉生病,选择给孩子使用睡袋。睡袋在婴童时期使用会出现换尿布不方便的状况,再大一些的低龄儿童使用又不喜欢睡袋的束缚感,而拒绝使用,因而设计出防踢被,其是一种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的产品,既有被子的舒适,又和睡袋般不会被孩子踢掉。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的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其中包括底部开口的睡袋样式一:相当于一件长的背心,一般长度可以到膝盖的位置,孩子像穿背心一样套在身上的款式,但其长背心设计只能够在孩子年龄较小时使用,同时被芯的厚薄度不能调节;同时还包括带袖被式样二:通过在普通被的肩的位置增加了两个袖子。孩子在睡觉时双手伸在袖子里,样式三:在普通被的肩的位置增加了两个袖子,其通过在带袖被的基础上加了一条拉链,除了能当带袖被子盖之外,把拉链合上还能当睡袋用;但其被芯的厚薄度均不可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包括被套、内置被芯和两个护肩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芯设置于被套的内部,所述被套的左右两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双头长拉链,所述被套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条开尾连接拉链,两个所述护肩片通过两条开尾连接拉链与被套之间进行连接,两个所述护肩片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子母扣A和一个第一子母扣B,两个所述护肩片顶部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母扣B,所述被套左侧的上端和被套垂直中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母扣A,所述第二子母扣A与第二子母扣B的位置相匹配。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子母扣A和第二子母扣A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子母扣A包括有连接环一、连接板和卡柱,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一的内侧,所述卡柱固定连接于连接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子母扣B和第二子母扣B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子母扣B包括有连接环二、卡块和卡槽,所述卡块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二的内侧,所述卡槽开设于卡块的内侧。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柱和连接板于卡槽相适配,所述子母扣A通过纵向垂直于子母扣B插入卡槽内并使子母扣A和子母扣B水平放置进行连接。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被套的一侧开设有拆装内置被芯的拉链扣,所述内置被芯和护肩片的内部均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括不局限于羊毛、羽绒及可作为被芯材料的材质。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被套左侧的上端及护肩片的内侧均向内侧开设由可供头部通过的圆弧开口。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被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八个绑带。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被套沿垂直中线左右折叠后可通过双头长拉链对底侧和侧面进行连接封闭。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通过设置有被套、内置被芯等,通过在被套的侧面设置有可开合的拉链口以方便对不同填充物的内置被芯进行更换,从而达到根据不同季节方便改变被芯厚度的效果,提高使用便捷性。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可防止儿童在睡眠时翻身乱动踢落被子,着凉感冒,同时依据人体工学,设计结构合理,方便组装和拆解,婴童阶段使用时可以闭合被套底部及两侧的双头长拉链当成睡袋使用,通过将护肩片通过开尾连接拉链与被套进行闭合连接为一体,婴童睡眠时将两片护肩片搭在婴童的肩膀位置,闭合两片护肩片中间的第一子母扣A和第一子母扣B围住弧形开口位置的脖子,护肩片两侧的第二子母扣B和被套左侧的第二子母扣A闭合固定,可从护肩片的两侧露出双手自由活动的同时护肩片能有效固定保护住容易受凉的肩膀部位,被套的双头长拉链可从两头拉动的设计可以只需要打开底部,露出双脚,减少睡眠时睡袋的束缚感,而且不用将婴童抱出睡袋就能换尿片;在发育长高阶段,依据儿童的身高,拆掉护肩片,可打开双头长拉链成为正常的方形被子使用,拆解护肩片,取出内置被芯后的被套方便清洗,保持一个健康洁净的被窝睡眠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防踢防滑落的被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叠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字母扣A和第二字母扣B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9]图中:1、被套;2、内置被芯;3、护肩片;4、双头长拉链;5、开尾连接拉链;6、第一子母扣A;601、连接环一;602、连接板;603、卡柱;7、第一子母扣B;701、连接环二;702、卡块;703、卡槽;8、绑带;9、弧形开口;10、第二子母扣A;11、第二子母扣B。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包括被套(1)、内置被芯(2)和两个护肩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芯(2)设置于被套(1)的内部,所述被套(1)的左右两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双头长拉链(4),所述被套(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条开尾连接拉链(5),两个所述护肩片(3)通过两条开尾连接拉链(5)与被套(1)之间进行连接,两个所述护肩片(3)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子母扣A(6)和一个第一子母扣B(7),两个所述护肩片(3)顶部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母扣B(11),所述被套(1)左侧的上
端和被套(1)垂直中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母扣A(10),所述第二子母扣A(10)与第二子母扣B(11)的位置相匹配。
[0023]在本实施案例中,通过设置有被套1、内置被芯2等,通过在被套1的侧面设置有可开合的拉链口以方便对不同填充物的内置被芯2进行更换,从而达到根据不同季节方便改变被芯厚度的效果,提高使用便捷性,可防止儿童在睡眠时翻身乱动踢落被子,着凉感冒,同时依据人体工学,设计结构合理,方便组装和拆解,婴童阶段使用时可以闭合被套1底部及两侧的双头长拉链4当成睡袋使用,通过将护肩片3通过开尾连接拉链5与被套1进行闭合连接为一体,婴童睡眠时将两片护肩片3搭在婴童的肩膀位置,闭合两片护肩片3中间的第一子母扣A6和第一子母扣B7围住弧形开口9位置的脖子,护肩片3两侧的第二子母扣B11和被套1左侧的第二子母扣A10闭合固定,可从护肩片3的两侧露出双手自由活动的同时护肩片3能有效固定保护住容易受凉的肩膀部位,被套1的双头长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包括被套(1)、内置被芯(2)和两个护肩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芯(2)设置于被套(1)的内部,所述被套(1)的左右两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双头长拉链(4),所述被套(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条开尾连接拉链(5),两个所述护肩片(3)通过两条开尾连接拉链(5)与被套(1)之间进行连接,两个所述护肩片(3)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子母扣A(6)和一个第一子母扣B(7),两个所述护肩片(3)顶部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母扣B(11),所述被套(1)左侧的上端和被套(1)垂直中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母扣A(10),所述第二子母扣A(10)与第二子母扣B(11)的位置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踢防滑落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母扣A(6)和第二子母扣A(10)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子母扣A(6)包括有连接环一(601)、连接板(602)和卡柱(603),所述连接板(602)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一(601)的内侧,所述卡柱(603)固定连接于连接板(602)的内侧,所述第一子母扣B(7)和第二子母扣B(11)完全一致,所述第一子母扣B(7)包括有连接环二(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镇成吴传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安娜艺术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