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56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引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术后引流器,包括底板,底板上侧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上侧设置有引流组件,引流组件通过升降组件进行高度调节,引流组件通过形成负压对患者进行引流,引流组件通过分段控制负压的方式保持引流的负压不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真空泵与第一抽气管将引流瓶与集液瓶内的空气抽出,使内部形成负压用于引流,积血从引流瓶进入集液瓶内部,关闭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使引流瓶内部保持负压状态持续引流,再将集液瓶进行更换,真空泵与第二抽气管对集液瓶进行抽气,使集液瓶形成负压,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使引流瓶内的积血再次进入集液瓶内,实现在排出积血的过程中可对患者一直进行引流。行引流。行引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引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术后引流器。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因此当患者在做完血管外科的手术后,需要进行使用引流器进行引流,而外科引流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的技术。
[0003]针对引流器来说,现有技术就有很多,例如: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4286097U公开了一种新型血管外科临床引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组件箱,所述组件箱内腔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设有丝杠,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安装腔且电机安装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两侧与组件箱内腔两侧滑动设置,所述升降板的上方设有贯穿至组件箱上方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引流瓶和位于引流瓶一侧的真空泵,所述引流瓶的上方设有连接管和位于连接管一侧的引流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抽气端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便于根据需求调节引流瓶的高度且便于对多余的积血排出收集。
[0005]根据上述所述可知,现有的引流器在引流的过程中可将引流瓶内多余的积血排入集液桶中,但是由于现有的引流器是通过负压进行引流的,而当引流瓶内多余的积血排出时引流瓶内会有空气进入,此时引流瓶内部的负压环境被破坏,负压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将患者体内的积血引流,此时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0006]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引流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能够在取下集液瓶依旧对患者进行引流的术后引流器。
[0008]使用通过真空泵与第一抽气管将引流瓶与集液瓶内的空气抽出,使内部形成负压用于引流,积血从引流瓶进入至集液瓶内部,关闭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使引流瓶内部保持负压状态持续引流,此时可将集液瓶进行更换,更换后,利用真空泵与第二抽气管对集液瓶进行抽气,使集液瓶内部形成负压,集液瓶与引流瓶内部负压相同时,再次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使引流瓶内的积血再次进入集液瓶内,达到在排出积血的过程中可对患者一直进行引流的目的。
[0009]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引流器,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上侧设置有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通过升降组件进行高度调节,所述引流组件通过形成负压对患者进行引流,所述引流组件通过分段控制负压的方式保持引流的负压不变。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底板上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设置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的上侧设置有对称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上端设置有顶板。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滑槽内部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抬升板的一侧螺纹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组件包括位于顶板上端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与第一抽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抽气管的进气口与引流瓶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抽气管靠近引流瓶上端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引流瓶上端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瓶下端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与集液瓶连接,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靠近所述真空泵的第一抽气管上连接有第二抽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的进气口与集液瓶的出气口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集液瓶卡接在转盘上侧开设的凹槽内。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引流瓶卡接在安装槽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该术后引流器中,打开第二阀门,使集液瓶与引流瓶连通,通过真空泵与第一抽气管将引流瓶与集液瓶内的空气抽出,从而使内部形成负压用于引流,积血从引流瓶进入至集液瓶内部,当集液瓶装满后,关闭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使引流瓶内部保持负压状态持续引流,再将集液瓶进行更换,更换后,利用真空泵与第二抽气管对集液瓶进行抽气,使集液瓶形成负压,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使引流瓶内的积血再次进入集液瓶内,从而实现在排出积血的过程中可对患者一直进行引流。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引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2]1、底板;
[0023]2、升降组件;21、支架;22、滑槽;23、丝杆;24、抬升板;25、竖板;26、顶板;
[0024]3、引流组件;31、真空泵;32、第一抽气管;321、第一阀门;33、第二抽气管;34、引流管;35、引流瓶;36、输液管;361、第二阀门;37、集液瓶;38、转盘;3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因此当患者在做完血管外科的手术后,需要进行使用引流器进行引流,而外科引流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的技术。
[0026]现有的引流器在引流的过程中可将引流瓶内多余的积血排入集液桶中,但是由于现有的引流器是通过负压进行引流的,而当引流瓶内多余的积血排出时引流瓶内会有空气进入,此时引流瓶内部的负压环境被破坏,负压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将患者体内的积血引流,此时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0027]如图1

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设置有升降组件2,升降组件2的上侧设置有引流组件3,引流组件3通过升降组件2进行高度调节,引流组件3通过形成负压对患者进行引流,引流组件3通过分段控制负压的方式保持引流的负压不变。
[0028]首先对引流组件3的具体结构进行公开,引流组件3包括位于顶板26上端的真空泵31,真空泵31的进气口与第一抽气管32的出气口连接,第一抽气管32的进气口与引流瓶35的出气口连接,第一抽气管32靠近引流瓶35上端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21,引流瓶35上端连接有引流管34,引流瓶35下端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36与集液瓶37连接,输液管36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61,靠近真空泵31的第一抽气管32上连接有第二抽气管33,第二抽气管33的进气口与集液瓶37的出气口连接。
[0029]具体的,将引流管34插入患者体内,此时,第一阀门321与第二阀门361处于开启状态,通过真空泵31与第一抽气管32、第二抽气管33将引流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引流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设置有升降组件(2),所述升降组件(2)的上侧设置有引流组件(3),所述引流组件(3)通过升降组件(2)进行高度调节,所述引流组件(3)通过形成负压对患者进行引流,所述引流组件(3)通过分段控制负压的方式保持引流的负压不变,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位于底板(1)上侧的支架(21),所述支架(2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2),两个所述滑槽(22)之间滑动设置有抬升板(24),所述抬升板(24)的上侧设置有对称的竖板(25),两个所述竖板(25)上端设置有顶板(26),其中一个所述滑槽(22)内部转动设置有丝杆(23),所述丝杆(23)与抬升板(24)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引流组件(3)包括位于顶板(26)上端的真空泵(31),所述真空泵(31)的进气口与第一抽气管(32)的出气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