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49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包括路缘石,以及与路缘石呈下凹设置的草坪区域,还包括:存蓄单元,包括设于草坪区域下方用于蓄水的集水框和设于集水框一侧用于将集水框内的存水延伸到草坪区域下方土壤内的导流管;渗透单元,设于所述草坪区域下方的土壤里,用于将草坪区域的雨水渗入到存蓄单元内进行存储。当下雨结束后的数日,土壤内水分逐渐蒸发导致土壤含水率低于植物生长适宜区间时,位于集水框内存储的雨水经导流管缓慢流到土壤内,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适宜植物生长区间,从而达到了能够进行雨水调蓄,可在后续草坪区域的土壤内水分被蒸发时,能够起到自动进行绿地浇撒及持续回补地下水的效果。动进行绿地浇撒及持续回补地下水的效果。动进行绿地浇撒及持续回补地下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


[0001]本技术涉及绿化带排水
,具体为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

技术介绍

[0002]溢流雨水口是设置在下凹式绿地内,用于排放下凹式绿地内产生的溢流雨水的排水设施,通常溢流雨水口箅子高于绿地50

100毫米,箅子在雨水口顶面设置;
[0003]现有的溢流雨水口不具备雨水调蓄及下渗功能,不具备在降雨结束后草坪区域的土壤内水分大量蒸发后调节土壤含水率、回补地下水的功能,且普遍存在雨水箅子容易被绿化带内杂质,如树叶、大块土壤等堵塞的问题,一旦雨水箅子被堵塞后,绿化带区域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绿化带区域被长时间处于淹没状态。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雨水口处的箅子易被堵塞,不具备存蓄、下渗的功能,不能够在降雨结束后长时间保持土壤湿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包括路缘石,以及与路缘石呈下凹设置的草坪区域,还包括:
[0008]存蓄单元,包括设于草坪区域下方用于蓄水的集水框和设于集水框一侧用于将集水框内的存水延伸到草坪区域下方土壤内的导流管;
[0009]渗透单元,设于所述草坪区域下方的土壤里,用于将草坪区域的雨水渗入到存蓄单元内进行存储。/>[0010]进一步的,所述存蓄单元还包括:
[0011]溢流雨水口,插设在所述集水框内部,其外侧设有箅子,用于将在草坪区域的积水导入到集水框内,所述溢流雨水口的高度高于草坪区域的高度;
[0012]砾石缓冲层,设于所述溢流雨水口周边,用于将流入箅子之前的水流中的杂质进行拦截。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框一侧且位于所述导流管上方设有排水管,用于在集水框内部雨水饱和后,再次进入集水框的水流能够快速的导出;
[0014]所述集水框一侧且与所述排水管处于同一高度设于入流管,用于将渗透单元渗透的雨水导入到集水框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外侧设有多组分流口,用于在导流口对土壤进行水分回补时加大水分回补面积。
[0016]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单元包括:
[0017]石笼,设于所述存蓄单元外侧;
[0018]透水土工布,设于所述石笼内部,用于将由渗透单元进入集水框之前的雨水内的细小杂质进行拦截;
[0019]渗管,连接在所述石笼一侧并延伸到土壤内部,用于将经草坪区域渗透到土壤内的雨水导入到存蓄单元内进行存储。
[0020]进一步的,所述石笼内部且位于所述透水土工布上端设有隔离板,用于将石笼的上端开口进行封堵。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通过雨水经渗透单元渗透到集水框内进行存储,避免雨水将草坪区域域长时间淹没,当下雨结束后的数日,土壤内水分逐渐蒸发导致土壤含水率低于植物生长适宜区间时,位于集水框内存储的雨水经导流管缓慢流到土壤内,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适宜植物生长区间,从而达到了能够进行雨水调蓄,可在后续草坪区域的土壤内水分被蒸发时,能够起到自动进行绿地浇撒及持续回补地下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正视全剖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导流管与集水框的配合关系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6]附图标记:1、渗透单元;2、存蓄单元;100、路缘石;101、草坪区域;11、石笼;12、透水土工布;13、渗管;14、隔离板;21、集水框;211、入流管;22、导流管;221、分流口;23、溢流雨水口;24、箅子;25、排水管;26、砾石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包括路缘石100,以及与路缘石100呈下凹设置的草坪区域101,还包括:
[0030]存蓄单元2,包括设于草坪区域101下方用于蓄水的集水框21和设于集水框21一侧用于将集水框21内的存水延伸到草坪区域101下方土壤内的导流管22;
[0031]渗透单元1,设于所述草坪区域101下方的土壤里,用于将草坪区域101的雨水渗入到存蓄单元2内进行存储。
[0032]需要说明的是,下雨时,雨水经渗透单元1渗透到集水框21内进行存储,避免雨水将草坪区域101域长时间淹没,当下雨结束后的数日,太阳将草坪区域101底部的土壤逐渐晒干期间,位于集水框21内存储的雨水经导流管22缓慢流到土壤内,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适宜植物生长区间,从而达到了能够进行雨水调蓄,可在后续草坪区域101的土壤内水分被蒸发时,能够起到自动进行绿地浇撒及持续回补地下水的效果。
[0033]作为改进,如图1

2所示,所述存蓄单元2还包括:
[0034]溢流雨水口23,插设在所述集水框21内部,其外侧设有箅子24,用于将在草坪区域101的积水导入到集水框21内,所述溢流雨水口23的高度高于草坪区域101的高度;
[0035]砾石缓冲层26,设于所述溢流雨水口23周边,用于将流入箅子24之前的水流中的杂质进行拦截;
[0036]需要补充的是,所述砾石缓冲层26的间隙大于透水土工布12的间隙,确保在出现较大雨水时,草坪区域101上的积水被快速转移到集水框21内部。
[0037]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集水框21一侧且位于所述导流管22上方设有排水管25,用于在集水框21内部雨水饱和后,再次进入集水框21的水流能够快速的导出;
[0038]所述集水框21一侧且与所述排水管25处于同一高度设于入流管211,用于将渗透单元1渗透的雨水导入到集水框21内。
[003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22外侧设有多组分流口221,用于在导流口对土壤进行水分回补时加大水分回补面积。
[0040]作为改进,所述渗透单元1包括:
[0041]石笼11,设于所述存蓄单元2外侧;
[0042]透水土工布12,设于所述石笼11内部,用于将由渗透单元1进入集水框21之前的雨水内的细小杂质进行拦截;
[0043]渗管13,连接在所述石笼11一侧并延伸到土壤内部,用于将经草坪区域101渗透到土壤内的雨水导入到存蓄单元2内进行存储。
[0044]进一步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包括路缘石(100),以及与路缘石(100)呈下凹设置的草坪区域(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蓄单元(2),包括设于草坪区域(101)下方用于蓄水的集水框(21)和设于集水框(21)一侧用于将集水框(21)内的存水延伸到草坪区域(101)下方土壤内的导流管(22);渗透单元(1),设于所述草坪区域(101)下方的土壤里,用于将草坪区域(101)的雨水渗入到存蓄单元(2)内进行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蓄单元(2)还包括:溢流雨水口(23),插设在所述集水框(21)内部,其外侧设有箅子(24),用于将在草坪区域(101)的积水导入到集水框(21)内,所述溢流雨水口(23)的高度高于草坪区域(101)的高度;砾石缓冲层(26),设于所述溢流雨水口(23)周边,用于将流入箅子(24)之前的水流中的杂质进行拦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框(21)一侧且位于所述导流管(22)上方设有排水管(25),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轲冯达晋薇岳磊邢启航李淞袁卓平唐煌袁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