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道路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722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道路,包括位于道路两侧的雨水口和位于道路之下的排水管,排水管上间隔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之上具有检查井,排水管的顶部具有连接件,连接件位于沉淀池之上,连接件上连接有沉降板,沉降板上具有孔隙且沉降板的板面投影面覆盖排水管的纵截面,以使排水管中的水流穿过沉降板;沉淀池内连接于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与沉淀池的底部具有间隔,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配合管,配合管连通至出水口,以排出经过滤板落入到沉淀池底部的水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沉降板使进入排水管内的杂物沉淀在沉淀池内,从而避免杂物在排水管中的堆积,提高排水管的排水效率。提高排水管的排水效率。提高排水管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道路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雨污分流道路,以及该雨污分流道路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排水是指排除城市道路路面上的降水所采取的措施。通常路面水按路面的坡度状况汇流至街沟,再由街沟经雨水口流入连接管,由连接管经检査井进人排水干管,然后由排水干管的出水口排放至附近江、湖、海等水体。在城市道路出现降雨时,雨水夹带着路面上的树叶、垃圾、泥沙等杂物流经雨水口,由于雨水口的盖板孔隙较小,使得部分雨水中夹杂的杂物会通过雨水口落入到排水管道中,部分雨水中的杂物会覆盖并吸附在雨水口的盖板孔隙上。落入排水管道中的杂物在排水管道中流动时,会逐渐沉积在排水管道的底部,这些沉积物会减小管道的纵截面面积,从而降低管道的径流量,影响管道的排水效率,同时沉积物在管道中难以清理。而覆盖在雨水口盖板上的杂物会降低雨水口的排水效率,引发城市道路路面积水,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000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分离雨水与雨水中杂物的装置,从而减少或避免雨水中杂物堵塞雨水口盖板以及在排水管道中的堆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道路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污分流道路,包括位于道路两侧的雨水口和位于道路之下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间隔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之上具有检查井,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沉淀池之上,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上具有孔隙且所述沉降板的板面投影面覆盖所述排水管的纵截面,以使所述排水管中的水流穿过所述沉降板;所述沉淀池内连接于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间隔,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配合管,所述配合管连通至出水口,以排出经所述过滤板落入到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水流。
[0006]优选的,所述沉降板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沉降板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到所述沉淀池顶面的直线距离,和/或所述沉降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件到所述沉淀池顶面的最大距离。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为倒“V”型,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具有放置件,所述过滤板的下端搭接在所述放置件上。
[0008]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主体上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二者之一具有连接槽,二者之另一具有与所述连接槽配合的装配件。
[0010]优选的,所述雨水口包括排水槽和覆盖所述排水槽之上的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包括第一组合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组合件之上的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二组合件之下具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的底部止抵接触所述排水槽的底部,所述升降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之间连接有支撑件,以通过所述升降件的上下运动带动所述第二组合件的上下运动。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件和所述第二组合件二者之一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二者之另一与所述支撑件一体成型。
[0012]优选的,所述升降件为浮筒,以在所述排水槽内水流的浮力下带动所述第二组合件向上运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组合件和所述支撑件采用轻质材料。
[0014]优选的,所述升降件之上具有高度限位件,以限制所述浮筒漂浮的最大高度,所述升降件的周向具有侧面限位件,以限制所述浮筒的横向及纵向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合件的两端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分割筋,所述第二组合件的两端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分割筋;多个所述第一分割筋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分割筋配合以间隔出排水通道。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配合部二者之一具有组合凸台,二者之另一具有与所述组合凸台配合的组合凹台。
[0017]优选的,所述组合凸台与所述组合凹台的连接处形成有导向斜面。
[0018]优选的,所述导向斜面上具有光滑涂层。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上具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排水槽上具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连接栓,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栓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组合件固定在所述排水槽之上。
[002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管线布置设计,根据地形、水文以及土样特征,对管线的方向、管径大小、埋管深度进行设计;
[0022]S2、根据管线布置设计,制作排水管、雨水口、沉淀池预制件;
[0023]S3、路面开挖,根据管线布置设计,挖出排水管、雨水口以及沉淀池的地基;
[0024]S4、防沉降处理,开挖后的地基上回填土层,夯实后在土层上覆盖砂石层;
[0025]S5、管道放置,将排水管、雨水口、沉淀池放置到地基上,在排水管放置时,需要预留伸缩缝;
[0026]S6、回填平整路面,在布置好管线后,回填土层,夯实后在土层上覆盖碎石基层;
[0027]S7、路面铺设,在碎石基层之上铺设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
[002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9]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由于雨水中夹杂的树叶、垃圾等杂物在排水管中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下沉,从而使得杂物在流动的过程中,当经过沉淀池时,会下沉到沉淀池中,从而使得树叶、垃圾等杂物在沉淀池中堆积,进而减少或者避免杂物在排水管道的堆积。为了便于对沉淀池中堆积的杂物进行清理,在沉淀池之上具有检查井,随着杂物不断地在沉淀池中堆积,沉淀池中的杂物会使得沉淀池的杂物蓄积功能逐渐减弱,此时可以通过定期打开检查井,检查沉淀池中的杂物的堆积情况,当沉淀池中的杂物堆积过多时,对沉淀池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0030]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排水管中的水流流经沉降板时,水流中夹
带的泥沙、树叶、垃圾等杂物会受到沉降板的阻碍。在水流较小时,沉降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自然下垂状态,水流中的杂物在与沉降板碰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快的下沉,而沉降板连接在位于沉淀池之上的连接件上,使得下沉的杂物能够恰好落入到沉淀池中,从而实现了水流中的杂物的分离,使经过沉降板的水流得到一定的过滤。在水流较大时,水流经过沉降板时,受到沉降板的阻力,从而使得沉降板沿合页转动,即沉降板的板面和排水管的纵截面具有角度,该角度的大小受到水流的流速的影响,水流的流速越大,该角度越大,反之,水流的流速越小,该角度越小,此时水流中的杂物在经过沉降板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落入到沉淀池中。而当暴雨天气时,水流量增加,此时排水管中的水流流速很快,水流中的杂物不易沉降,此时在水流的作用下,沉降板的板面与排水管的纵截面的角度进一步增加,从而是沉降板的投影面不足以覆盖排水管的纵截面,而排水管此时为避免城市内涝,更倾向于泄洪,该角度的继续增大为水流的通过提供更大的通道,从而保证水流的畅快通过。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杂物阻塞沉降板而导致的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道路,包括位于道路两侧的雨水口和位于道路之下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间隔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之上具有检查井,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沉淀池之上,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上具有孔隙且所述沉降板的板面投影面覆盖所述排水管的纵截面,以使所述排水管中的水流穿过所述沉降板;所述沉淀池内连接于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间隔,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配合管,所述配合管连通至出水口,以排出经所述过滤板落入到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水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板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沉降板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到所述沉淀池顶面的直线距离,和/或所述沉降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件到所述沉淀池顶面的最大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为倒“V”型,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具有放置件,所述过滤板的下端搭接在所述放置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分流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具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主体上具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二者之一具有连接槽,二者之另一具有与所述连接槽配合的装配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包括排水槽和覆盖所述排水槽之上的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包括第一组合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组合件之上的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二组合件之下具有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鹏徐万雷王东钱承昊杨志鹏张翔胡丰轩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