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变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256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6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变阻器,其能够减少在外部端子之间引起串扰的机会。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纵轴与第一方向对齐的烧结体(11)内部,设置第一面对部(14)和第二面对部(18),以在它们之间插入第三面对部(22)。第一侧表面S21或第二侧表面S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连接到第一面对部(14)的第一外部电极(12)、连接到第二面对部(18)的第二外部电极(16)、以及连接到第三面对部(22)的第三外部电极(20)和第四外部电极(24)。在第一方向上,第三外部电极(20)和第四外部电极(24)插入在第一外部电极(12)和第二外部电极(16)之间。电极(12)和第二外部电极(16)之间。电极(12)和第二外部电极(16)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变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器件的多层变阻器。

技术介绍

[0002]最近,随着各种类型的消费电子设备和机载电子装置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形成这些设备和装置的一部分的变阻器越来越需要具有甚至更小的尺寸。此外,包括变阻器的电路的操作频率越高,变阻器的性能(就变阻器的浪涌吸收能力而言)越可能受到其电容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对不仅确保预定的变阻器电压而且具有较小电容和显著减小的变化的变阻器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原因。同时,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在单个元件中包括一对变阻器的结构,以减小用作该对的两个变阻器之间的电容差。这种结构由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该专利文献1是与本申请的主题相关的文献之一。
[0003]在已知的多层变阻器中,一对外部电极(其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信号线)布置在其两端,并且外部端子作为公共端子插入在外部电极之间并接地。然而,如果变阻器设置在平衡线上并连接到形成平衡线的一对信号线,则形成平衡线的信号线需要弯曲,从而增加失去平衡的机会。相反,将分别连接到平衡端子的一对外部端子布置在中间允许信号线处以在多层结构内部容易地彼此耦合,从而增加了引起串扰的机会。
[0004]引文列表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JP H07

235406 A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减少引起串扰的机会。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多层变阻器包括烧结体、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内部电极、第三内部电极、第一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烧结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在第三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烧结体形成为纵轴与第一方向对齐的长方体的形状。烧结体具有多层结构,在该多层结构中,多个层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逐层堆叠。第一内部电极设置在烧结体内部的第一堆叠平面上。第二内部电极设置在烧结体内部的第二堆叠平面上。第二堆叠平面与第一堆叠平面不同。第三内部电极设置在烧结体内部的第三堆叠平面上。第三堆叠平面插入在第一堆叠平面和第二堆叠平面之间。第一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侧表面或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侧表面或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第二内部电极。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均设置在第一侧表面或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第三内部电极。第三内部电极具有在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以及在第三方向上与第二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插入在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
之间。
[000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多层变阻器包括烧结体、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内部电极、第三内部电极、第一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烧结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在第三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烧结体形成为纵轴与第一方向对齐的长方体的形状。烧结体具有多层结构,在该多层结构中,多个层在第三方向上逐层堆叠。第一内部电极设置在烧结体内部的第一堆叠平面上。第二内部电极设置在烧结体内部的第二堆叠平面上。第二堆叠平面与第一堆叠平面不同。第三内部电极设置在烧结体内部的第三堆叠平面上。第三堆叠平面插入在第一堆叠平面和第二堆叠平面之间。第一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侧表面或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侧表面或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第二内部电极。第三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端表面上,并电连接到第三内部电极。第四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二端表面上,并电连接到第三内部电极。第三内部电极具有在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以及在第三方向上与第二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插入在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之间。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立体图;
[0011]图2是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12]图3是多层变阻器的截面图;
[0013]图4是示出了多层变阻器的外观的透视图;
[0014]图5是多层变阻器的平面图;
[0015]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16]图7是根据第一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截面图;
[0017]图8是根据第一变型的修改示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18]图9是根据第二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19]图10是根据第二变型的修改示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20]图11是根据第三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截面图;
[0021]图12是根据第三变型的修改示例的多层变阻器的截面图;
[0022]图13是根据第四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23]图14是根据第四变型的修改示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24]图15是根据第五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平面图;
[0025]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变型的多层变阻器的外观的透视图;
[0026]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0027]图18是多层变阻器的平面图;
[0028]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以及
[0029]图2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多层变阻器的透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变阻器。
[0031](第一实施例)
[0032]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变阻器1的透视立体图。图2是多层变阻器1的透视俯视图。图3是多层变阻器1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了多层变阻器1的外观的透视图。多层变阻器1包括烧结体11、第一内部电极13、第二内部电极17、第三内部电极21、第一外部电极12、第二外部电极16、第三外部电极20和第四外部电极24。除了外部电极之外,多层变阻器1的烧结体11具有长度为1.6mm、宽度为0.8mm、并且高度为0.6mm的长方体的形状。请注意,烧结体11的这些尺寸仅是示例,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此外,虽然烧结体11在图4和其它示出其外观的附图中被示出为长方体,但是烧结体11的角部可以适当地倒角和倒圆。
[0033]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与烧结体11的纵轴平行的X轴方向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向右/向左方向,Y轴方向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向前/向后方向(深度方向),并且Z轴方向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向上/向下方向。此外,X轴方向的正侧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右侧,Y轴方向的正侧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前侧,并且Z轴方向的正侧在本文中被定义为上侧。请注意,这些方向仅是示例,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层变阻器,包括:烧结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在第三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烧结体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所述长方体的纵轴与所述第一方向对齐,所述烧结体具有多层结构,在所述多层结构中,多个层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逐层堆叠;第一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烧结体内部的第一堆叠平面上;第二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烧结体内部的第二堆叠平面上,所述第二堆叠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一堆叠平面;第三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烧结体内部的第三堆叠平面上,所述第三堆叠平面插入在所述第一堆叠平面和所述第二堆叠平面之间;第一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或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或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内部电极;以及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或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部电极,所述第三内部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插入在所述第三外部电极和所述第四外部电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变阻器,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经由所述第一内部电极彼此电连接,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三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经由所述第二内部电极彼此电连接,所述第三外部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五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的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经由所述第三内部电极彼此电连接,所述第四外部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七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经由所述第三内部电极彼此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变阻器,其中,所述第三内部电极包括第三面对部、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将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一突出部,具有比所述第三面对部窄的宽度,并且从所述第三面对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以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且所述第四延伸部包括:第二连接部,将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二突出部,具有比所述第三面对部窄的宽度,并且从所述第三面对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以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4.一种多层变阻器,包括:
烧结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在第三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烧结体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所述长方体的纵轴与所述第一方向对齐,所述烧结体具有多层结构,在所述多层结构中,多个层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逐层堆叠;第一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烧结体内部的第一堆叠平面上;第二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烧结体内部的第二堆叠平面上,所述第二堆叠平面与所述第一堆叠平面不同;第三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烧结体内部的第三堆叠平面上,所述第三堆叠平面插入在所述第一堆叠平面和所述第二堆叠平面之间;第一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或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或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内部电极;第三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端表面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部电极;以及第四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端表面上,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部电极,所述第三内部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内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优斗高村真史矢内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