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717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再生槽,再生槽的出气端连接有气液分离机构,气液分离机构的出气端依次连接有保压罐和三废炉,气液分离机构与保压罐之间设有引风机,三废炉的出气端连接有废气处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煤粉在炉体内呈流化态,炉体内点火后,煤粉在炉体内进行流化燃烧;打开补气阀,圆台型导流板下方的补气管斜向下出气,可对炉体上部进行补气,有利于被进气吹至上方的煤粉再次燃烧,且补气管斜向下吹气,可将煤粉向下吹动,时使煤粉沿圆台型导流板和炉体内壁往复循环流动,有利于煤粉充分燃烧。有利于煤粉充分燃烧。有利于煤粉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合成氨的变脱、半脱再生槽在生产过程中尾气释放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微量的硫化氢,为达到消除现场异味,清洁生产的目标,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目前通常采用三废炉对尾气进行处理,三废炉是将造气生产过程产生的造气炉渣、造气除尘器细灰等,掺配入部分煤矸石、烟煤、无烟煤粉沫,在炉内流化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集中热量回收的装置。同时达到将用于造气的原料吃干榨净的目的。现有的三废炉均存在沸腾床内给煤难以均匀,飞灰量大,且连续式的运行会导致飞灰中含有大量未燃尽粉煤灰,造成热能难以完全利用,未燃尽的粉煤灰质地较硬,也会对炉体磨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具有给煤均匀,飞灰量少,粉煤灰和尾气燃烧充分的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再生槽,所述再生槽的出气端连接有气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分离机构的出气端依次连接有保压罐和三废炉,所述气液分离机构与保压罐之间设有引风机,所述三废炉的出气端连接有废气处理机构。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槽在生产过程中尾气释放含有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微量的硫化氢。在再生槽的出气端连接气液分离机构,使再生槽尾气中的液滴分离出来回流至再生槽,干燥的尾气通过引风机送入保压罐,保压罐的设置可是尾气可间歇性的进入三废炉,也可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保压罐内的干燥尾气送入三废炉,在三废炉中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快速燃烧,硫化氢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随燃烧的烟气进入废气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废炉包括圆筒形的炉体,所述炉体底部设有风室、气帽和排渣口,所述风室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所述炉体中部设有锥型导流板,所述锥型导流板下方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尾气管,所述尾气管上设有尾气阀,所述尾气管的出气方向斜向下;所述锥型导流板上方设有圆台型导流板,所述圆台型导流板下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补气管,所述补气管上设有补气阀,所述补气管的出气方向斜向下,所述圆台型导流板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圆台型导流板的上表面直径大于锥型导流板底面直径、下表面直径小于炉体内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废炉在燃烧时,进气管向上喷射气流,将炉体中的粉煤灰吹起,使粉煤灰处于流化状态,流化状态下的粉煤灰可与空气充分接触,可使粉煤灰快速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炉体中部设有锥型导流板,导流板下方设有尾气管,尾气管斜向下排出含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尾气,在炉体中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可迅速
被燃烧,斜向下排放的尾气气流和锥型导流板一起,可对炉体中的烟气进行导流。进气管将粉煤灰向上吹动,使粉煤灰呈流化态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在进气管的气流作用下向上流动,其中夹带有大量未燃尽的粉煤灰,未燃尽的粉煤灰质量较大,撞击到导流板上后受到向下的惯性作用力较大,可使部分未燃尽的粉煤灰重新回到炉体下方进行燃烧,斜向下排放的尾气也对较大质量的粉煤灰具有淘洗作用,有利于大质量粉煤灰斜向下流动,再沿炉体内壁下落,在尾气和进气的作用下,炉体内的粉煤灰可在炉体内沿炉体内壁和锥型导流板形成循环流动,增大粉煤灰在炉体内的停留时间,使粉煤灰充分燃烧,尾气中的氢气可促进粉煤灰燃尽。质量较轻的烟尘受到导流板和尾气气流的作用力较小,会继续向上流动,锥型导流板下方设有圆台型导流板,可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粉煤灰进一步阻隔,且锥型导流板下方设有补气管,补气管中的空气斜向下排出,将粉煤灰中大颗粒进行淘洗的过程中,还可提高炉体上部的氧气含量,进一步促进粉煤灰燃尽。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上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圆台型导流板上方,所述出气口上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阀,所述出气管与废气处理机构相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型导流板上方设有出气口,在烟气阀打开时,大部分含尘烟气从烟气管进入预热槽内,部分烟气从出气口排出,在圆台型导流板的作用下,烟气从圆台型导流板的上方出口向上流动,然后进入烟气管,烟气中质量较大的颗粒受到气流的惯性力较大,因此质量较大的颗粒会沿气流进入烟气管,圆台型导流板上方远离出口处的气流流速较慢,该处的烟气中颗粒物较少,较为洁净的烟气会从出气口排出,通过该设置可大幅度降低出气的飞灰量,有利于后续废气处理。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顶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上方设有预热槽,所述预热槽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烟气通道与预热槽相接处设有布气板,所述布气板上均匀设有若干烟气管,所述烟气管上设有烟气阀门,所述预热槽上方设有布料管,所述布料管下端位于炉体内,所述布料管上设有布料阀。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阀门打开后,炉体内的烟气会沿烟气管进入预热槽,同时煤粉从进料口进入预热槽内,预热槽内的煤粉在烟气的作用下被迅速分散,且与高温烟气混合后,煤粉温度迅速上升,然后含有大量煤粉的高温烟气沿布料管再回流至炉体内,经过预热的煤粉可迅速开始燃烧,煤粉经过烟气的分散后,再沿布料管进入炉体,便于粉煤快速分散在炉体内,可实现煤粉均匀进料,经过预热后的煤粉进入炉体可保证炉体内的温度稳定。炉体内进入预热槽的烟气内可能会含有一些未燃尽的粉煤灰,该粉煤灰与煤粉混合后回流至炉体内进一步燃烧,有利于煤粉充分燃烧。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料管下端设有若干布料口,所述布料口位于风室上方。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煤粉的烟气从锥型导流板下方向下流出,可均匀的将煤粉分布到整个炉体内。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口上方设有粉碎机。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碎机可将煤矸石、煤渣等粉碎成粒度均匀的煤粉后,再将煤粉送入预热槽内。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内设有蒸汽盘管。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盘管可对炉体内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向炉体内投放煤粉,打开进气阀、补气阀和尾气阀,关闭出气阀、布料阀和烟气阀,炉体内点火,开启引风机和粉碎机,此时引风机通过进气管对炉体内鼓风,使炉体内的煤粉成为流化态,点火后煤粉和尾气在炉体内燃烧,炉体内压力升高;
[0020]S2、关闭进气阀、尾气阀和布料阀,打开出气阀、烟气阀和补气阀,关闭引风机和粉碎机,此时炉体内的烟气一部分从烟气管进入预热槽,炉体内的烟气一部分从出气管排出,待预热槽内压力与炉体内压力一致后,打开排渣口排渣后,关闭排渣口,打开布料泵和布料阀,将预热槽内的煤粉输送至炉体下部;
[0021]S3、炉体内压力为大气压后,重复步骤S1。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再生槽(1)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再生槽(1),所述再生槽(1)的出气端连接有气液分离机构(2),所述气液分离机构(2)的出气端依次连接有保压罐和三废炉(3),所述气液分离机构(2)与保压罐之间设有引风机(4),所述三废炉(3)的出气端连接有废气处理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废炉(3)包括圆筒形的炉体(31),所述炉体(31)底部设有风室(32)、气帽(33)和排渣口(34),所述风室(32)上连接有进气管(35),所述进气管(35)上设有进气阀(36),所述炉体(31)中部设有锥型导流板(37),所述锥型导流板(37)下方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尾气管(38),所述尾气管(38)上设有尾气阀(39),所述尾气管(38)的出气方向斜向下;所述锥型导流板(37)上方设有圆台型导流板(310),所述圆台型导流板(310)下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补气管(311),所述补气管(311)上设有补气阀(312),所述补气管(311)的出气方向斜向下,所述圆台型导流板(310)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圆台型导流板(310)的上表面直径大于锥型导流板(37)底面直径、下表面直径小于炉体(31)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1)上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圆台型导流板(310)上方,所述出气口上连接有出气管(313),所述出气管(313)上设有出气阀(314),所述出气管(313)与废气处理机构(5)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槽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1)顶部设有烟气通道(315),所述烟气通道(315)上方设有预热槽(316),所述预热槽(316)上方设有进料口(317),所述烟气通道(315)与预热槽(316)相接处设有布气板(318),所述布气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海艳杜峰秦万东童飞姚阳杰郭庆坤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泽东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