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断伤口感染的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14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判断伤口感染的敷料。该敷料由木醋杆菌发酵生产的细菌纤维素凝胶为基体,通过负载荧光底物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判断伤口感染的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是指通过细菌分泌的产物与荧光底物发生反应,在紫外灯照射下观察荧光情况,以此来判别伤口是否感染。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伤口治疗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给世界的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和经济损失。在大多数的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和伤口感染是伤口治疗最主要的困难和风险,这两个因素往往是导致伤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0003]面对这一问题,在研究的各种方法中,对于利用囊泡进行细菌感染自我报告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复杂的合成方法和耗时的检测过程是目前细菌感染检测在应用上的阻碍和不足。为此,有研究报告了一种快速原位检测细菌感染的方法,即通过荧光底物与细菌分泌的β

葡萄糖醛酸甘酶(β

GUS)发生酶促反应生成荧光物质来快速原位检测细菌感染,我们利用这一原理,专利技术了可以判断伤口是否感染的一种敷料,可直接通过观察敷料外观变化判断伤口是否受到感染,减少检测时间,缩短住院疗程,节省医疗资源,同时添加了银离子化合物可以起到抑菌、消炎的作用,若在抑菌条件下,仍可以检测出大量的细菌,则需要及时清创更换敷料或调整用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患者伤口因多次揭开进行检测而造成再次感染的风险,能够快速检测出伤口是否感染的敷料。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首先,本专利技术用木醋杆菌发酵生产的细菌纤维素凝胶(BC)为基体,通过负载荧光底物4

甲基伞形酮酰

β

D葡萄糖醛酸苷制备得到检测层BC/MUG,作为伤口在愈合过程中感染的检测材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木醋杆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凝胶(BC )。
[0006](2)、将BC凝胶放置在MUG甲醇溶液中超声30min,同时加入银离子化合物,得到BC/MUG检测层。
[0007](3)、BC/MUG 检测层对细菌的反应测定。
[0008](4)、将检测层置于透明、透气、无菌粘性载体上。
[0009]所述的MUG的荧光反应:伤口感染一般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多为细菌感染,而细菌分泌的β

葡萄糖醛酸甘酶(β

GUS)与荧光底物4

甲基伞形酮酰

β

D葡萄糖醛酸苷在紫外灯下成蓝色荧光。
[0010]优选的,细菌纤维素膜由细菌合成纤维素是一个低能耗的绿色过程,其以无毒的水溶性D葡萄糖为碳源,通过静态培养在培养基液体与空气界面之间由无病原的醋酸菌生产出纤维素。在纤维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醋酸菌的运动控制了所分泌的微纤维的堆积和排列。与传统纤维素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高纯度、高聚合度、高结晶度、高亲水性、较高生物适应性等,在自然界中可直接降解。因此,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制备成凝胶,不仅拓宽
了纤维素原料的来源,而且由此获得的纤维素复合基材可生物降解,能够满足当今环保包装业的需求。
[0011]BC/MUG 检测层对细菌的反应测定:BC/MUG凝胶与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接触,紫外灯照射成蓝色荧光,空白组BC膜无荧光反应。
[0012]将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置于LB肉汤中过夜培养,然后以8000 rpm 的速度离心去除上清,再用无菌水重新配制成菌液后,将三种菌分别与MUG置于96孔板内充分混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即只加菌液的小孔和只加 MUG 溶液的小孔,然后将96孔板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其荧光情况(结果见表格1)。
[0013]表格1注:“+”代表加入,“—”代表不加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一种可检测伤口感染的敷料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备识别能力,且不被或者极少的被正常人体细胞吸附,因此在对人体较小的毒副作用的基础上,可选择性的实现测菌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5]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16]本专利技术的检测伤口感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用木醋杆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凝胶(BC )1.1将木醋杆菌菌种接种到LB培养液中,30℃静态培养2天,使其生成细菌纤维素薄膜,在无菌条件下打散所述细菌纤维素薄膜,酶解细菌纤维素薄膜后离心,得到细菌接种液;1.2将所述细菌接种液与生理盐水按照体积比1:1~1:3配制成菌液;1.3将复合配体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灭菌处理后得到无菌凝胶;1.4将所述无菌凝胶与所述菌液按照体积比1:1~3:1充分混合,在其基础上添加含银化合物,滴加至第一无菌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凝胶复合体小球,将所述凝胶复合体小球置于第二无菌氯化钙溶液中静置6~12小时后转移至新配置的培养液中,旋转发酵2~3天,得到细菌纤维素复合基材,此复合基材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
[0017]1.5将细菌纤维素复合基材采用静态发酵或旋转发酵2~5天,得到细菌纤维素凝胶复合材料。
[0018]2、检测层BC/MUG的制备方法一:取出细菌纤维素凝胶复合材料用去离子水冲洗, 然后浸泡于MUG甲醇溶液中超声30min,然后将凝胶取出,简单冲洗表面后,得到 BC/MUG。
[0019]方法二:在上述步骤1.4中将荧光底物与无菌凝胶、菌液一起充分混合,后续步骤不变最终得到细菌纤维素凝胶复合材料。
[0020] 3、BC/MUG 检测层对细菌的反应测定在可BC凝胶上负载荧光底物MUG得到BC/MUG,由于荧光底物MUG与细菌充分接触后,细菌分泌的B

GUS水解MUG生成荧光分子4

MU,其在紫外灯下可显现为蓝色荧光,故BC/MUG可做为具备细菌检测功能的伤口检测膜。结果所示,BC/MUG在紫外灯照射下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进行了细菌检测响应。负载MUG的BC膜成功检测了三种细菌,在紫外灯下显现蓝色荧光,而不负载药物的空白BC膜接触三种细菌后仍没有荧光,证明所设计的检测层BC/MUG对细菌感染进行检测的策略是可行的。
[0021] 4、将检测层置于透明、透气、无菌粘性载体上,患者可直接粘贴至伤口处,并且透明材质方便检测。患者粘贴后每天通过紫外荧光设备进行检查,若发现荧光持续增加,可调整用药量或及时进行局部清创,更换敷贴。
[0022]综上,本专利技术一种判断伤口感染的敷料。敷料中含有抑菌成分,敷料可作为阻隔感染的屏障;但重度感染条件下,敷料抗菌作用不足以抵抗外界病原菌感染时,则细菌分泌的代谢产物与检测层发生荧光反应,可直接通过紫外装置观察敷料外观变化判断伤口是否受到感染,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判断伤口感染的敷料,其特征在于:以细菌纤维素凝胶(BC)为基体,通过负载的荧光底物形成检测层,与细菌分泌的产物发生荧光反应,以此检测伤口的感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菌纤维素凝胶是用木醋杆菌发酵生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菌纤维素凝胶含有银离子的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荧光底物为4

甲基伞形酮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星星张娈徐静静常菁虞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健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