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云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05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涉及昆虫趋向性研究技术领域。研究装置包括防虫网、粘虫板和防风棚,所述粘虫板粘贴在防虫网上,所述防风棚罩在粘虫板上,且防风棚的两对侧呈可开关设置。研究方法是将供试玉米株置于粘虫板中心,并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粘贴固定数量卵的卵片,并在该中部叶片着生处上下6cm的茎秆上贴双面胶;接种后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5点进行观察记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接种植株周围的粘虫板获得垂丝幼虫数量,结合接种叶片着生处茎秆上下方的6cm处粘贴的双面胶捕获到爬行幼虫数量,增加了观察到的扩散幼虫的数量,使得观察到扩散的幼虫数据更为准确。准确。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趋向性研究
,具体涉及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鳞翅目幼虫的扩散行为是植株危害部位形成导致田间危害传播的主要模式。对扩散行为进行研究,揭示幼虫扩散的模式、扩散的数量和距离可以为田间的虫害提供打药防治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依据等内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玉米害虫,也是鳞翅目虫害的典型代表,而对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结果也同样适用于其它鳞翅目害虫。
[0003]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该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进入非洲,2018年抵达亚洲,2019年初经由缅甸进入云南,当年7月迁移扩散至全国24省区,发生面积达100万hm
‑2(1500万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草地贪夜蛾迁移扩散速度之快,发生危害面积之大,创下了我国入侵玉米害虫的最新纪录,对我国南方地区玉米种植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恶劣影响。
[0004]草地贪夜蛾繁殖力强,雌虫可产约2

11个卵块,每卵块包括100

200枚卵,一生产卵可达1500

2000多枚。草地贪夜蛾多将卵产于玉米叶片上,幼虫孵化出来后四处分散,或沿叶片爬向茎秆,或向邻近玉米植株扩散。幼虫有6龄,生长期达9

56天,老熟后掉落到地上,在土壤内化蛹,蛹期约7

>37天。成虫羽化后径直飞到玉米地,交配后第2

3天,即在玉米植株上产卵。在温带地区,草地贪夜蛾完成一代大约需要30天。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植株上往复产卵取食,对玉米造成极大为害,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玉米完全绝收。
[0005]扩散是草地贪夜蛾幼虫重要的行为特征。幼虫可以通过扩散减少相互残杀,拓宽分布范围,拓展食物资源,也因此加重了对玉米的危害。草地贪夜蛾幼虫可以爬到玉米植株任何地上部位,形成在全株的散布,对植株各组织器官形成危害。草地贪夜蛾幼虫通过垂丝散布到临近甚至更远地植株上,拓宽了在玉米地的散布范围。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行为是草地贪夜蛾造成为害的重要行为特征。揭示草地贪夜蛾的扩散行为及机制是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前提条件。所以,探索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方法,开展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对于害虫防控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0006]目前主要定时以玉米地内各处幼虫数量来反推幼虫的扩散行为,譬如栗圣博在其毕业论文《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自相残杀及扩散行为研究》公开了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扩散行为:在田间条件下,选择一块面积为10m2的长势均匀的玉米田,待试验田中玉米生长至苗期6叶时(植株高约30cm)用防虫网(70目)将选择的玉米田四周及顶部围住防止野外草地贪夜蛾成虫在试验田中产卵,同时清除玉米植株上的其他杂虫和田间杂草,得到一个相对无虫的环境,随后将即将孵化的卵块放置在玉米田中间的植株顶上第二叶正面中部,幼虫孵化后连续观察2h,记录初孵幼虫的扩散情况(玉米植株不同叶片上的幼虫分布数量)随后每天记录玉米上幼虫的数量及相邻植株上分布的幼虫数量及龄期,连续调查15天。该方法利
用每天记载的各处幼虫分布得出关于草地贪夜蛾幼虫爬行与垂丝扩散的分布结论,然而该研究不仅难以忽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也难以给出幼虫仅通过垂丝扩散的距离分布情况,难以衡量其准确的扩散轨迹。此外,草地贪夜蛾初龄幼虫个体较为细小,也由于草地贪夜蛾幼虫附着的植株结构复杂,幼虫行为活动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而难以准确观察并检测草地贪夜蛾初龄幼虫扩散行为,这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难题。此外,通过观察相邻玉米植株上幼虫分布来判断幼虫的扩散意味着,没有放置玉米植株的相邻位置,即使有幼虫扩散到,也无法被记录。这将导致试验记录到扩散的幼虫数量偏少,比如Pannuti等人在“On

plant larval movement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fall armyworm(Lepidoptera:Noctuidae)on reproductive corn stages”一文中,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田间扩散研究仅记录到3.5%

6.5%的供试幼虫,温室条件下幼虫再次观察比例也仅为12%。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给出幼虫仅通过垂丝扩散的距离分布情况的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包括防虫网、粘虫板和防风棚,所述粘虫板粘贴在防虫网上,所述防风棚罩在粘虫板上,且防风棚的两对侧呈可开关设置。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粘虫板为225块20
×
20cm的小粘虫板或900块10
×
10cm的小粘虫板拼接而成的方形粘虫板,所述防风棚的棚高为2m。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粘虫板连接左下角的两条边分别自下而上、自左到右标记了距离序号,无需测量,直接可以记录幼虫到植株中心的距离。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防风棚的材质为PVC板。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粘虫板为黄色粘虫板,通过采用黄色粘虫板,幼虫与粘虫板之间存在明显色差,便于肉眼观测幼虫数量,降低观测难度。
[0014]采用上述的研究装置进行的扩散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0015](1)实验用虫准备:在实验室内,按照实验要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饲养幼虫获得鳞翅目虫卵块,备用;
[0016](2)实验用植株准备:玉米植株种植于塑料盆,日常管理,选取长势一致的供试玉米株备用;
[0017](3)实验设置:打开防风棚,将供试植株置于粘虫板中心,并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粘贴固定数量卵的卵片,并在接种叶片着生处茎秆上、下方的6cm处粘贴双面胶;
[0018](4)观察记录:接种后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5点进行观察记录,每次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记粘虫板上的幼虫位置,记录粘虫板上幼虫数量,测量每只幼虫到接种植株的距离;接种叶茎上的幼虫数量,试验连续进行2d,结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未孵化卵粒数。
[0019]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鳞翅目虫为草地贪夜蛾。
[0020]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选取的供试玉米株是高度为90cm的13片叶植株;步骤(3)中的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距离地面40

60cm。
[0021]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卵片中的卵数量为200

500。
[0022]采用上述的研究装置进行的爬行扩散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0023](1)实验用虫准备:在实验室内,按照实验要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饲养幼虫获得鳞翅目虫卵块,备用;
[0024](2)实验用植株准备:玉米植株种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虫网、粘虫板和防风棚,所述粘虫板粘贴在防虫网上,所述防风棚罩在粘虫板上,且防风棚的两对侧呈可开关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板为225块20
×
20cm的小粘虫板或900块10
×
10cm的小粘虫板拼接而成的方形粘虫板,所述防风棚的棚高为2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板连接左下角的两条边分别自下而上、自左到右标记了距离序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棚的材质为PVC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板为黄色粘虫板。6.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研究装置进行的扩散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实验用虫准备:在实验室内,按照实验要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饲养幼虫获得鳞翅目虫卵块,备用;(2)实验用植株准备:玉米植株种植于塑料盆,日常管理,选取长势一致的供试玉米株备用;(3)实验设置:打开防风棚,将供试植株置于粘虫板中心,并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粘贴固定数量卵的卵片,并在该中部叶片着生处上下6cm的茎秆上贴双面胶;(4)观察记录:接种后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萍姚苏怡叶辉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