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饱和醛和/或不饱和羧酸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以氧化的方式制造不饱和醛或不饱和羧酸时,即使在原料转化率高的区域中也能够稳定地以高收率进行制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上广泛实施以丙烯、异丁烯、叔丁醇等为原料制造相应的不饱和醛、不饱和羧酸的方法。而且,关于该制造方法,作为提高其收率的手段进行了很多报道(例如专利文献1、2等)。
[0003]即使利用如上所述的手段进行改良,在利用丙烯、异丁烯、叔丁醇等的部分氧化反应制造相应的不饱和醛和/或不饱和羧酸时,也要求进一步改善收率。例如,目标产物的收率影响制造所需的丙烯、异丁烯、叔丁醇等的使用量,对制造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另外,由于以低收率持续地运行而生成大量副产物,因此给纯化工序带来很大负荷,产生纯化工序所耗用的时间和运行成本增加的问题。此外,根据副产物的种类,还存在这些副产物堆积在催化剂表面或催化剂附近的气体流路中的情况。由于这些副产物覆盖催化剂表面的必要的反应活性位点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因此需要强行地提高活性,不得不提高反应浴温度。于是,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饱和醛和/或不饱和羧酸的制造方法,所述不饱和醛和/或不饱和羧酸的制造方法使用固定床多管型反应器,并且设置通过对反应管的气体流动方向进行n划分(n为2以上)而形成的多个催化剂层,其中,从原料气体入口部到总填充长度的一半的催化剂活性成分密度(A1)与从总填充长度的一半到原料气体出口部的催化剂活性成分密度(A2)之比(A1/A2)为1.10~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醛和/或不饱和羧酸的制造方法,其中,从原料气体入口部到总填充长度的中心的平均催化剂粒径(R1)与从总填充长度的中心到原料气体出口部的平均催化剂粒径(R2)之比(R1/R2)为0.45~0.9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饱和醛和/或不饱和羧酸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具有由下式(1)表示的组成的催化剂作为反应管的第一层催化剂,Mo
a1
Bi
b1
Ni
c1
Co
d1
Fe
e1
X
f1
Y
g1
Z
h1
O
i1
……
(1)式中,Mo、Bi、Ni、Co和Fe分别表示钼、铋、镍、钴和铁,X表示选自钨、锑、锡、锌、铬、锰、镁、硅、铝、铈和钛中的至少一种元素,Y表示选自钠、钾、铯、铷和铊中的至少一种元素,Z表示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族至第16族并且选自除所述Mo、Bi、Ni、Co、Fe、X和Y以外的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a1、b1、c1、d1、e1、f1、g1、h1和i1分别表示钼、铋、镍、钴、铁、X、Y、Z和氧的原子数,在设a1=12时,0<b1≤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