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体和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用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01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易产生色偏且不易引起外部光的漫反射的显示体。显示体具备基板、光半导体元件及将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的密封树脂层。密封树脂层具备非着色层、着色层和非着色层。在通过光半导体元件(3a、3b)的重心的垂直面剖面中,通过垂线(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体和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用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体和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用片。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例如涉及将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的显示体和适合用于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的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新一代型的显示装置,设计了以迷你/微型LED显示装置(Mini/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为代表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关于迷你/微型LED显示装置,作为基本构成,使用高密度地排列有大量微小的光半导体元件(LED芯片)的基板作为显示面板,该光半导体元件被密封材料密封,在最表层层叠有树脂薄膜、玻璃板等覆盖构件。
[0003]在具备迷你/微型LED显示装置等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显示体中,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配置有金属、ITO等金属氧化物的布线(金属布线)。这种显示装置例如存在如下问题:在非点亮时,光由于上述金属布线等而发生反射,画面的美观变差,外观性差。因此,作为对光半导体元件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采用了使用用于防止由金属布线造成的反射的防反射层的技术。
[0004]另外,在使用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显示器中,存在因光半导体元件的光源而使明亮度产生不均(亮度不均)这样的问题。当产生亮度不均时,在从显示器的正面观察的情况下和从倾斜视野观察的情况下,会产生色调变化的“色偏”这样的现象。
[0005]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粘合片作为能够抑制亮度不均的粘合片,该粘合片为着色粘合剂层与无色粘合剂层的层叠体,以无色粘合剂层与光半导体元件接触的方式设置。记载了根据上述粘合片,在接触并追随由基板和设置于该基板的光半导体元件形成的凹凸形状时,无色粘合剂层接触于凹凸,通过无色粘合剂层在某种程度上吸收凹凸,因此能够抑制着色粘合剂层被压缩或变形,由此抑制粘合剂层中的透射率的不均,能够抑制亮度不均。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692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然而,具备着色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存在如下问题:着色粘合剂层无法充分地吸收从光半导体元件的侧面发出的光,相邻的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光彼此间的干扰较强,容易产生色偏。另外,以往的显示体存在在粘合片表面产生外部光的漫反射而使显示体的点亮时和非点亮时美观变差的情况、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较差而在设有光半导体元件的基板与粘合片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若存在上述间隙,则在高温时,光半导体元件和粘合片有可能剥落。因此,要求不易产生色偏、不易产生外部光的漫反射且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优异的显示体。
[0011]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些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色偏、不易产生外部光的漫反射且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优异的显示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将光半导体元件密封来制作不易产生色偏、不易产生外部光的漫反射且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优异的显示体的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用片。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利用包含非着色层和着色层的密封树脂层来密封配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光半导体元件的状态下,若采用与光半导体元件接触的第一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和层叠于该正面侧的第二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为曲面、且层叠于第二密封层的第三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为平面的显示体,则不易产生色偏、不易产生外部光的漫反射且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优异。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所述见解而完成的。
[0014]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体,其中,该显示体具备基板、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光半导体元件、以及将所述多个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的密封树脂层,所述密封树脂层具备与所述光半导体元件接触的第一密封层、直接层叠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第二密封层和直接层叠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第三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中的一者为着色层,另一者为非着色层,在通过第一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和与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在同一像素内相邻的第二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的、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而言的垂直面剖面中,将通过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的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而言的垂线设为垂线P
A
,将通过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与所述第二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之间的中点的、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而言的垂线设为垂线P
C
,此时,通过所述垂线P
A
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垂线P
C
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的直线L1不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通过所述垂线P
A
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垂线P
C
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的直线L2不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通过所述垂线P
A
与所述第三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垂线P
C
与所述第三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的直线L3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
[0015]在上述显示体中,通过使密封上述光半导体元件的上述密封树脂层包含上述着色层,能够防止由设置在基板上的金属布线等造成的光的反射。并且,直线L1和直线L2不相对于基板的表面平行是指,着色层的正面侧的界面和非着色层的正面侧的界面均具有在光半导体元件上凸起、而在最接近的光半导体元件之间凹陷的凹凸形状。在该情况下,着色层的基板侧和正面侧的两界面均具有上述凹凸形状,上述着色层的位于凹部的部分的基板侧的界面位于充分地接近基板的位置,由此,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侧面方向的光的透射被着色层的位于凹部的部分阻挡,各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光不易相互干扰,能够抑制色偏。另外,着色层和非着色层对于以光半导体元件为凸部、以相邻的光半导体元件之间的基板的表面为凹部的凹凸形状的追随性优异,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优异。并且,直线L3相对于基板的表面平行是指,位于着色层和非着色层的正面侧的第三密封层的正面侧的界面为平坦。通过使第三密封层的表面平坦,从而密封树脂层表面容易成为平坦,不易引起外部光的漫反射,在点亮时和非点亮时这两种情况下提高显示体的美观。
[0016]优选的是,在所述垂直面剖面中,所述第一密封层同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与第二光半导体元件之间的所述基板的表面以50%以上的范围相接触。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
第一密封层对于由光半导体元件和基板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状的追随性优异,光半导体元件的密封性更优异。
[001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层为所述非着色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为所述着色层。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正面亮度。
[001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层为扩散功能层。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使由光半导体元件向侧面方向发出的光在上述扩散功能层中扩散,能够提高正面亮度。
[0019]优选的是,所述显示体具备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0020]优选的是,所述显示体为图像显示装置。
[0021]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体,其中,该显示体具备基板、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光半导体元件、以及将所述多个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的密封树脂层,所述密封树脂层具备与所述光半导体元件接触的第一密封层、直接层叠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第二密封层和直接层叠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第三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中的一者为着色层,另一者为非着色层,在通过第一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和与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在同一像素内相邻的第二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的、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而言的垂直面剖面中,将通过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的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而言的垂线设为垂线P
A
,将通过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与所述第二光半导体元件的重心之间的中点的、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而言的垂线设为垂线P
C
,此时,通过所述垂线P
A
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垂线P
C
与所述第一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的直线L1不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通过所述垂线P
A
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垂线P
C
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的直线L2不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通过所述垂线P
A
与所述第三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垂线P
C
与所述第三密封层的正面侧界面之间的交点的直线L3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中,在所述垂直面剖面中,所述第一密封层同所述第一光半导体元件与第二光半导体元件之间的所述基板的表面以50%以上的范围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层为所述非着色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为所述着色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层为扩散功能层。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该显示体具备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俊平仲野武史浅井量子植野大树长束尚辉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