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单元及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34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单元,其包括:导热结构、背板以及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于背板上,并与背板电连接,导热结构设置于背板上,且包覆于发光元件的周侧。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层、隔热层以及第二导热层,第一导热层围设于发光元件的外侧表面,用于为发光元件传导热量;第二导热层设置于背板上,围设于发光元件的周侧,且与第一导热层间隔设置,第二导热层用于传导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隔热层填充于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之间,隔热层用于阻隔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之间传导热量;隔热层的热传导率小于第一导热层的热传导率和第二导热层的热传导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单元及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单元、一种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具有体积小、省电、色域广、寿命长等优点,并且随着制程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近年来Micro LED相关产品越来越多。然而,目前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尺寸逐渐缩小,Micro LED存在导热散热性能差的问题,这也导致了Micro LED器件的局部温度过高,从而造成Micro LED器件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一种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其旨在解决Micro LED器件散热性能差的问题,从而延长Micro 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0004]一种显示单元,其包括:导热结构、背板以及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并与所述背板电连接,所述导热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包覆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其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层、隔热层以及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围设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外侧表面,用于为所述发光元件传导热量;所述第二导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围设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热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热层用于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所述隔热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所述隔热层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传导热量;所述隔热层的热传导率小于所述第一导热层的热传导率,且所述隔热层的热传导率小于所述第二导热层的热传导率。
[0005]上述显示单元中,通过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第一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在所述背板上生长所述第二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以降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的环境温度,有效解决了所述发光元件散热性能差的问题。而且,在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隔热层,可以防止外界热量影响所述发光元件工作时的温度。
[0006]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电极和发光体,所述电极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体电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上的焊盘电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氮化硼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可选地,所述隔热层的材料为二磷化铜。
[0009]可选地,所述背板为薄膜晶体管背板。
[0010]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为微型发光二极管。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热层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以及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背板之间共同形成了连通的容置空间,所述隔热层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2]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显示单元,通过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第一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在所述背板上生长所述第二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以降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的环境温度,有效解决了所述发光元件散热性能差的问题。而且,在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隔热层,可以防止外界热量影响所述发光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此外,本申请显示单元能够在实现导热结构微型化和精准化的同时,还可使得所述发光元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0013]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显示单元,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多个发光元件;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外侧表面沉积有第一导热层;提供一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极对应的焊盘组;于所述背板上制作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为包围各个所述焊盘组的挡墙;将生长有所述第一导热层的所述发光元件转移至所述背板,所述发光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焊盘组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以及生长有所述第一导热层的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背板之间填充隔热层。
[0014]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第一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在所述背板上生长所述第二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以降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的环境温度,有效解决了所述发光元件散热性能差的问题。而且,在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隔热层,可以防止外界热量影响所述发光元件工作时的温度。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体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导热层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背板上。
[0016]上述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第一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在所述背板上生长所述第二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以降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的环境温度,有效解决了所述发光元件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0017]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通过上述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显示单元,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单元。
[0018]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第一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在所述背板上生长所述第二导热层可以均匀地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以降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的环境温度,有效解决了所述发光元件散热性能差的问题。而且,在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生长所述隔热层,可以防止外界热量影响所述发光元件工作时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单元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1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4(a)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2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侧视图;
[0023]图4(b)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2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5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3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6(a)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4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6(b)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4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7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5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2所示制备方法中步骤S60形成的对应结构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

显示单元;
[0031]200

背板;
[003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结构、背板以及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并与所述背板电连接,所述导热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包覆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其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层、隔热层以及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围设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外侧表面,用于为所述发光元件传导热量;所述第二导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围设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热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热层用于传导所述发光元件的外界热量;所述隔热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所述隔热层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传导热量;所述隔热层的热传导率小于所述第一导热层的热传导率,且所述隔热层的热传导率小于所述第二导热层的热传导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电极和发光体,所述电极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体电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上的焊盘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氮化硼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材料为二磷化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薄膜晶体管背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付雄萧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