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及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92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及拉链,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均设有:第一上止型腔和第二上止型腔、以及第一下止型腔和第二下止型腔,其中,第一下止型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钩状部,第二下止型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形状与钩状部相匹配的凹陷部;其中,第一上止型腔和第一下止型腔布置于同一第一直线上,第二上止型腔和第二下止型腔布置于同一第二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第一钩状部和两个凹陷部实施限位,具有较强的限位,由于空间分布,限位部分的材料的厚度远大于在配合件的侧边通过去除材料形成的槽进行限位的方案的材料厚度,限位效果好。限位效果好。限位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及拉链


[0001]本技术涉及拉链模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以及通过该开合式闭口模具浇筑得到的拉链。

技术介绍

[0002]闭口拉链的下止一般为直接固定在拉链两链带底端的方形金属或塑料压制件,将该拉链两链带的端底不可转动地固定在一起。
[0003]当操作者想闭合拉链时,必需先将该底端止动件的连接件和配合件同时收容在该滑块内,并且将连接件插入配合件,再向上拉动该滑块,左、右两拉链条才能在该滑块的作用下完成合链动作。
[0004]例如CN113425042A提供的一种闭口式羽绒服拉链结构,其拉链下止32即为上述的插入式的连接件和配合件,连接件需要插入配合件中,通过配合件的限位使连接件在合链状态下保持连接件插入配合件的状态。这种配合件的限位是通过配合件侧边的材料所形成的槽实施的限位,该部分材料通常厚度较薄,容易失效,而一旦连接件与配合件脱离,拉链则会从下止处开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包括:
[0008]相互匹配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均设有:第一上止型腔和第二上止型腔、以及第一下止型腔和第二下止型腔,其中,所述第一下止型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钩状部,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形状与所述钩状部相匹配的凹陷部;
[0009]其中,所述第一上止型腔和所述第一下止型腔布置于同一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上止型腔和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布置于同一第二直线上。
[0010]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包括三个与所述第一钩状部方向相反的第二钩状部,三个所述第二钩状部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凹陷部。
[0011]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第一上止型腔、所述第二上止型腔、所述第一下止型腔、所述第二下止型腔、以及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第一上止型腔、所述第二上止型腔、所述第一下止型腔、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处均设有浇口。
[0012]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第二下止型腔、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处设有多个所述浇口。
[0013]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一个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与所述主流道相连接的四个支流道,四个所述支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止型腔的所述浇口、所述第二上止型腔的所述浇口、所述第一下止型腔的所述浇
口、所述第二下止型腔的所述浇口相连接。
[0014]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模具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模具的通孔。
[0015]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上还开设有抽芯槽,所述抽芯槽设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第一下止型腔处。
[0016]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均设有:第一布带槽和第二布带槽,所述第一布带槽沿所述第一直线设置,所述第二布带槽沿所述第二直线设置。
[0017]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均设有:第一带筋槽和第二带筋槽,所述第一带筋槽设于所述第一上止型腔和所述第一下止型腔之间,所述第二带筋槽设于所述第二上止型腔和所述第二下止型腔之间;
[0018]所述第一带筋槽与所述第一布带槽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带筋槽与所述第二布带槽相邻设置。
[0019]一种拉链,其中,所述拉链由上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通过浇筑得到,所述拉链包括,
[0020]第一上止和第二上止;以及
[0021]第一下止和第二下止,其中,第一下止具有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下止钩状部,第二下止具有两个平行布置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下止钩状部相匹配的第二下止凹陷部。
[002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3](1)本技术通过两个第一钩状部和两个凹陷部实施限位,具有较强的限位,由于空间分布,限位部分的材料的厚度远大于在配合件的侧边通过去除材料形成的槽进行限位的方案的材料厚度,限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第一模具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第二模具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第一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第二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的开合式闭口模具的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中:1、第一模具;11、避让槽;12、抽芯槽;2、第二模具;21、通孔;31、第一上止型腔;32、第二上止型腔;33、第一下止型腔;331、第一钩状部;34、第二下止型腔;341、凹陷部;342、第二钩状部;4、浇口;51、主流道;52、支流道;61、第一布带槽;62、第二布带槽;71、第一带筋槽;72、第二带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横向”、“竖向”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水平”、“垂直”均用于说明大致位置关系,而并非严格的“水平面”或“竖直面”。
[0035]请参见图1至图7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均设有:第一上止型腔31和第二上止型腔32、以及第一下止型腔33和第二下止型腔34,其中,第一下止型腔33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钩状部331,第二下止型腔34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形状与钩状部相匹配的凹陷部341;其中,第一上止型腔31和第一下止型腔33布置于同一第一直线上,第二上止型腔32和第二下止型腔34布置于同一第二直线上。
[0036]第一模具1的第一上止型腔31和第二模具2的第一上止型腔31合围形成第一上止型腔。
[0037]第一模具1的第二上止型腔32和第二模具2的第二上止型腔32合围形成第二上止型腔。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式闭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均设有:第一上止型腔和第二上止型腔、以及第一下止型腔和第二下止型腔,其中,所述第一下止型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钩状部,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形状与所述钩状部相匹配的凹陷部;其中,所述第一上止型腔和所述第一下止型腔布置于同一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上止型腔和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布置于同一第二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包括三个与所述第一钩状部方向相反的第二钩状部,三个所述第二钩状部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凹陷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第一上止型腔、所述第二上止型腔、所述第一下止型腔、所述第二下止型腔、以及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第一上止型腔、所述第二上止型腔、所述第一下止型腔、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处均设有浇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第二下止型腔、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第二下止型腔处设有多个所述浇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合式闭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中的一个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与所述主流道相连接的四个支流道,四个所述支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止型腔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君泰拉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