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90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防雾性优异的防雾处理剂和防雾性树脂片。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中,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含有0.1~400重量份(C)蔗糖脂肪酸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0.1~200重量份(D)链烷磺酸盐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所述基础组合物中含有(A)C↓[8-30]烷醇酰胺等脂肪酰胺、和(B)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等水溶性高分子。通过在苯乙烯类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可以制备适于深拉容器成型的防雾性树脂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对树脂片等的表面赋予防雾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 (防雾处理剂)、利用该防雾处理剂对树脂片进行处理而得到的防雾性树脂片 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被赋予了防雾性的容器。
技术介绍
用于食品等的包装容器的苯乙烯类树脂片等疏水性合成树脂片的防雾 性较低。如果使用由这类树脂片形成的容器来收纳食品等,会因气温、湿 度的变化而导致水蒸气以微小液滴的形式附着在容器表面,产生模糊不清, 使其透明性降低。由此,会导致内容物的可视性下降。于是,提出了使用脂肪酸酯类等对树脂片赋予防雾性的方法。例如,在曰本特公昭63-62538号公报(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下述方法将含有指定 比例的蔗糖脂肪酸酯、聚合度为800以下的未改性聚乙烯醇和有机硅乳液 的水溶液涂布在苯乙烯类树脂膜上。在日本特开平10-309785号公报(专利 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苯乙烯类树脂片,该树脂片的一个面被蔗糖脂肪酸酯 和曱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包覆,再用硅油进一步包覆该包覆层;其另一面被 硅油所包覆。在日本专利第324179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方 法在聚合物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含有蔗糖脂肪酸酯、有机硅乳液,并含 有多糖类和/或亲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除外)的表面处理剂。在日本特开 2003-20135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 一种防雾性树脂片,其表面被蔗 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等多元醇型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聚乙二醇 型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包覆。另外,日本特开2004-238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防雾片,该防雾片被下述表面处理剂包覆,所述 的表面处理剂由多元醇脂肪酸酯、除聚乙烯醇以外的非醚类亲水性高分子、 至少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醚类亲水性高分子和硅油构成。可是,这些以往的防雾性薄片的防雾性不足。即,例如,当容器内收 纳有高温内容物时,上述的防雾性薄片对由内容物所产生的水蒸气的防雾性(高温防雾性)较差,尤其是当容器内收纳有含有水分的内容物(食品等)并 在低温下保存时,上述防雾性薄片对水蒸气或结露的防雾性(j氐温防雾性) 较差。此外,因巻绕薄片以及进行容器成型,会使其防雾性大幅度降低。 即,当树脂片(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片)被用于容器成型时,例如,对树脂熔融 混炼并将其挤出成型为薄片状,再对生成的薄片进行双向拉伸,然后涂布防雾剂并干燥,将其巻成辊状。而且,在进行容器成型时,从上述辊上不 断送出树脂片,并通过热成型使该树脂片成型为容器。可是,伴随着上述 树脂片的巻绕,防雾剂与树脂薄片的非防雾处理面相接触,会发生转移(转 印/移动),引起背面蹭脏,进而将导致其防雾性降低,同时,薄片泛白,导 致其外观劣化。特别是,由于巻成辊状的薄片的巻芯部位受到强压力作用, 可观察到位于巻芯部位的薄片在上述性能方面的显著降低。并且,在容器 成型过程中,由于与热板等加热体接触而发生防雾剂转移等,会导致树脂 片或容器的防雾性及抗粘连性大幅下降,模塑机被防雾剂污染。另外,通 过深拉成型进行容器成型时,防雾性通常会显著下降。因此,须涂布大量 的防雾剂,但是,当增加防雾剂的涂布量时,会因上述防雾剂转移而产生 背面蹭脏及模塑机的污染。另外,为了提高所述防雾性薄片的脱模性,需 要使用较多的硅油。在曰本特开2001-171052号公报(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苯乙烯类树 脂片,其中,在该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以2~30mg/m2的涂布量涂布有抗静 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中含有特定比例的脂肪酰胺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 共聚物。该文献中还记载了使抗静电剂中进一步含有硅油、从而将硅油包 覆量调节到l~25mg/m2。在日本特开2002-12686号公报(专利文献7)中公开 了一种树脂片,其中,在该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以特定量关系涂布有涂料 组合物,所述涂料组合物由脂肪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硅 油和水溶性蓝色着色剂构成;上述脂肪酰胺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 物构成抗省争电组合物。可是,在上述文献中没有关于防雾性的记载。并且,在上述薄片中, 尽管其抗静电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脂肪酰胺的比例较多, 其透明性较差。另外,为了提高薄片的脱模性,必须要使用较多量的硅油。 并且,当在树脂片表面上涂布上述抗静电剂(或涂层剂)并进行干燥、再利用 辊使其巻曲时,会因涂布成分的 一部分发生附着或沉积而污染辊(金属辊等),进而导致其防雾性降低。另外,附着物或沉积物再转印到薄片上,会 破坏薄片的外观。曰本特开2000-178370号公报(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 一种含有10 90重 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90 10重量%亲水性高分子的防雾剂,当该防雾剂 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30重量%以上为硫酸酯盐时,利用该防雾剂对苯 乙烯类透明树脂片进行表面处理,可获得防雾性薄片。在该文献中,作为 亲水性高分子,列举了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在日本特开 2003-26833号公报(专利文献9)和日本特开2002-356572号公报(专利文献10) 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利用含有76~99.9质量°/。蔗糖脂肪酸酯和0.1 24质量%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共)聚合物的防雾剂对橡胶改性苯乙烯类树脂或苯乙 烯类透明树脂进行表面处理,获得了防雾性薄片,其中所述聚乙烯基吡咯 烷酮类(共)聚物中的未反应乙烯基吡咯烷酮量为1000ppm以下。可是,当上述涂布有防雾剂的树脂片进行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 时,其防雾性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当减少涂布量时,进行容器成型(特别是 深拉成型)将导致其防雾性显著降低,很难获得高防雾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625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978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24179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01355号公报(权利要求1及第"0005"段)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238614号公报(权利要求1及第"0001"段)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171052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12686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0-17837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3-2683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2-356572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挥包括高溫防雾性和低温防雾 性在内的高防雾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或防雾性组合物)、及其用途(防雾 性树脂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所述防雾性树脂片的容器等)。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涂布量较少时也可以获得极高防雾 性、在用于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时仍可保持高防雾性的防雾性表面处 理剂(或防雾性组合物)、及其用途。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树脂片进行涂布干燥并进行 巻绕时也不会对辊(特别是金属辊)造成污染的、可保持高品质外观的防雾性 表面处理剂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树脂片涂布并进行巻绕时也不会在 巻芯部位发生背面蹭脏的、可保持高防雾性和高品质外观的防雾性表面处 理剂及其用途。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巻绕及热成型时不但 能保持高防雾性、还可以获得高脱模性(或抗粘连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其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并且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根弘
申请(专利权)人:大赛璐高分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