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扣带及具有其的运动胸围工字背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74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扣带及具有其的运动胸围工字背扣,属于胸围技术领域,调节扣带包括带体,带体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布带,布带通过超声波压合与带体固定,并且通过超声波压合沿带体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有多组限位固定压痕,限位固定压痕间的布带形成有弯拱段,弯拱管与带体形成有半管状的插口部,将上述调节扣带应用到运动胸围中时,调节扣带与运动胸围的后比连接,肩带下端设置调节扣,使用时,根据佩戴的舒适度,将调节扣的钩体扣入相应的插口部即可,配合多级的插口部,能够便捷的调节运动胸围的松紧,并且调节扣的钩体与半管状的插口部配合,相较于使用传统背扣,能够有效的避免钩体意外脱落,也避免了采用弯曲折叠带体的方式调节肩带长度,导致厚度翻倍、透气性降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扣带及具有其的运动胸围工字背扣


[0001]本技术涉及胸围
,特别涉及一种调节扣带及具有其的运动胸围工字背扣。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运动胸围,通常是采用背心式,仅靠高弹力肩带作为支撑,整体的支撑性偏差,并且肩带并不能相应的灵活调节长度。若采用传统的内衣调节背扣去调节肩带的长度,调节背扣就需要根据肩带的宽度去相应增加宽度,超宽的调节背扣与人体接触,人体在运动时,调节背扣会带来强烈的压迫、引起人体不适,此外,受剧烈运动影响,传统结构的调节背扣还容易发生脱落,从而失去调节功能。
[0003]部分运动胸围的为了实现调节,采用一体式的硅胶调节肩带,利用带体的弯曲折叠调节长度,然而折叠导致了调节带处的厚度翻倍,不利于透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调节扣带及具有其的运动胸围工字背扣。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节扣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布带,布带通过超声波压合与带体固定,并且通过超声波压合沿带体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有多组限位固定压痕,限位固定压痕间的布带形成有弯拱段,弯拱管与带体形成有半管状的插口部。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弯拱段的长度减去限位固定压痕的间距,不大于限位固定压痕的宽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布带的宽度小于带体的宽度,插口部两端不凸出于带体两侧。
[0008]作为优选,所述带体的外沿及前端两角处通过布料的反包,分别形成有圆包边和圆角。
[0009]作为优选,所述带体后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处设有连接耳片,连接耳片与连接部间形成有开口。
[0010]一种运动胸围工字背扣,包括上述的调节扣带,还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左后比和右后比,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下端均设置有与调节扣带相配合的调节扣,左肩带与右肩带间通过上定位扣相互连接,左后比和右后比均连接有调节扣带,左后比和右后间通过下定位扣相互连接,左肩带和右肩带的调节扣分别与两组调节扣带上的插口部扣合,左肩带、右肩带、左后比、右后比和两组调节扣带呈“工”字型分布。
[0011]作为优选,所述左后比上部设有向右斜上方延伸的第一斜拉部,右后比上部设有向左斜上方延伸的第二斜拉部,第一斜拉部和第二斜拉部分别与调节扣带后端的连接部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上述调节扣带应用到运动胸围中时,调节扣带与运
动胸围的后比连接,肩带下端设置调节扣,使用时,根据佩戴的舒适度,将调节扣的钩体扣入相应的插口部即可,配合多级的插口部,能够便捷的调节运动胸围的松紧,并且调节扣的钩体与半管状的插口部配合,相较于使用传统背扣,能够有效的避免钩体意外脱落,也避免了采用弯曲折叠带体的方式调节肩带长度,导致厚度翻倍、透气性降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扣带的立体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扣带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扣带的立体图二;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运动胸围工字背扣的后视图。
[0017]图中,10、调节扣带;11、带体;12、限位固定压痕;13、弯拱段;14、插口部;15、圆包边;16、圆角;17、连接部;18、连接耳片;19、开口;21、左肩带;22、右肩带;23、上定位扣;31、左后比;32、第一斜拉部;33、右后比;34、第二斜拉部;35、下定位扣;41、调节扣;42、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9]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节扣带,包括带体11,所述带体1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布带,布带通过超声波压合与带体11固定,并且通过超声波压合沿带体11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有多组限位固定压痕12,限位固定压痕12间的布带形成有弯拱段13,弯拱管与带体11形成有半管状的插口部14。
[0020]具体的,将上述调节扣带10应用到运动胸围中时,调节扣带10与运动胸围的后比连接,肩带下端设置调节扣41,使用时,根据佩戴的舒适度,将调节扣41的钩体42扣入相应的插口部14即可,配合多级的插口部14,能够便捷的调节运动胸围的松紧,并且调节扣41的钩体42与半管状的插口部14配合,相较于使用传统背扣,能够有效的避免钩体42意外脱落,也避免了采用弯曲折叠带体11的方式调节肩带长度,导致厚度翻倍、透气性降低。
[0021]进一步的,为避免设置弯拱段13导致调节扣带10的厚度过度增加,所述弯拱段13的长度减去限位固定压痕12的间距,不大于限位固定压痕12的宽度,即,在弯拱段13受压时,能够完全贴合在带体11上,避免弯拱过长,受压状态下相邻的弯拱段13相互重合、形成局部的凸起,相应的,为了使调节扣41的钩体42能够顺畅的扣入插口部14,弯拱段13采用弹性材料,即插口部14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扩大。
[002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调节扣41的钩体42扣入插口部14,所述布带的宽度小于带体11的宽度,插口部14两端不凸出于带体11两侧,即插口部14两端相对于带体11两侧向内缩,在扣合时,可将调节扣41的钩体42抵贴在带体11的侧沿上,通过带体11侧沿的导向将调节扣41的钩体42扣入插口部14中。
[0023]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调节扣带10的亲肤性,所述带体11的外沿及前端两角处通过布料的反包,分别形成有圆包边15和圆角16,配合带体11使用舒适轻薄物料,从而提高带体
11外沿及前端接触肌肤时的舒适度。
[0024]进一步的,所述带体11后端设有连接部17,连接部17处设有连接耳片18,连接耳片18与连接部17间形成有开口19,在固定调节扣带10时,将运动胸围的后比嵌入到开口19中,配合连接耳片18,通过车缝将后比与连接部17缝合连接。
[0025]如附图4所示,一种运动胸围工字背扣,包括上述的调节扣带10,还包括左肩带21、右肩带22、左后比31和右后比33,所述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下端均设置有与调节扣带10相配合的调节扣41,左肩带21与右肩带22间通过上定位扣23相互连接,左后比31和右后比33均连接有调节扣带10,左后比31和右后间通过下定位扣35相互连接,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的调节扣41分别与两组调节扣带10上的插口部14扣合,左肩带21、右肩带22、左后比31、右后比33和两组调节扣带10呈“工”字型分布。
[0026]具体的,通过调节扣带10配合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提高运动胸围松紧调节的便捷度,并通过半管状的插口部14与调节扣41的钩体42配合,避免钩体42意外脱落,从而保证在佩戴时运动胸围能够保持足够的支撑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1),所述带体(1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布带,布带通过超声波压合与带体(11)固定,并且通过超声波压合沿带体(11)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有多组限位固定压痕(12),限位固定压痕(12)间的布带形成有弯拱段(13),弯拱管与带体(11)形成有半管状的插口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拱段(13)的长度减去限位固定压痕(12)的间距,不大于限位固定压痕(12)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的宽度小于带体(11)的宽度,插口部(14)两端不凸出于带体(11)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1)的外沿及前端两角处通过布料的反包,分别形成有圆包边(15)和圆角(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1)后端设有连接部(17),连接部(17)处设有连接耳片(18),连接耳片(18)与连接部(17)间形成有开口(1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慧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鼎湖兴文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