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气动式耳机,包括壳体、气动式单元、出音件及音频母座,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前壳与后壳扣合,两者扣合后形成安装空间,气动式单元及音频母座均设于安装空间内,且音频母座环设于气动式单元的一侧,音频母座与气动式单元电性连接,前壳形成有出音道,出音道与安装空间相连通,出音件安装于出音道中;气动式单元与音频母座两者并列设置,加强空间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气动式耳机的厚度,减小体积,便于用户携带。便于用户携带。便于用户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式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动式耳机。
技术介绍
[0002]耳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配件,通常被用于播放音乐或其它音频文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耳机的要求不仅于功能性,在立体声功能、三频均衡以及解析度的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用户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耳机驱动单元提高耳机的音质,但同时导致耳机的体积增大。
[0003]例如CN204168471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发音单元耳机,这种耳机包括左耳机、右耳机,还有设于耳机内的低音发音单元、中音发音单元以及高音发音单元等,解决了耳机单一发音单元发出音频全频段声音,负担重,导致声音模糊不够清晰,失真大,定位不准确的弊端。在诸如上述多发音单元耳机安装时,将三个发音频率的发音单元品字型排列安装,使得耳机体积加大,不便于用户收纳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动式耳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包括壳体、气动式单元、出音件及音频母座,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前壳与后壳扣合,两者扣合后形成安装空间,气动式单元及音频母座均设于安装空间内,且音频母座环设于气动式单元的一侧,音频母座与气动式单元电性连接,前壳形成有出音道,出音道与安装空间相连通,出音件安装于出音道中。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气动式单元包括磁性组件、振膜组件及接线板,磁性组件包括前导磁板、导磁环、后导磁板及磁性件,前导磁板的一面面向前壳,前导磁板的另一面贴合于导磁环的一端,后导磁板贴合于导磁环远离前导磁板的另一端,磁性件贴合于后导磁板面向导磁环的一面上,振膜组件设于前导磁板及后导磁板之间,接线板连接于后导磁板背离导磁环的一面,且接线板与振膜组件电性连接,接线板也与音频母座电性相连。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后腔,后腔连接于气动式单元靠近后壳的一端,且后腔与气动式单元内部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振膜组件包括振膜与振膜固定件,振膜安装于振膜固定件内。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安装空间包括主音腔及侧安装腔,侧安装腔环设于主音腔的一侧,气动式单元设于主音腔中,音频母座设于侧安装腔中。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后腔形成有后泄压孔,前壳形成有前泄压孔,前泄压孔及后泄压孔均与安装空间相连通。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气动式单元还包括虑音棉,后导磁板形成有传音孔,虑音棉覆盖于传音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调音纸,调音纸设于气动式单元靠近前壳的一端。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调音网,调音网覆盖于前泄压孔与后泄压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磁性件采用汝铁硼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气动式单元安装于壳体内,音频母座环设与气动式单元的一侧,使得两者并列设置,加强空间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气动式耳机的厚度,减小体积,便于用户携带。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实施例中的气动式耳机的立体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中的气动式耳机的爆炸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中的气动式单元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壳体;2
‑
气动式单元;3
‑
出音件;4
‑
音频母座;5
‑
后腔;6
‑
虑音棉;7
‑
调音纸;8
‑
调音网;11
‑
前壳;12
‑
后壳;13
‑
安装空间;21
‑
磁性组件;22
‑
振膜组件;23
‑
接线板;51
‑
后泄压孔;111
‑
出音道;112
‑
前泄压孔;131
‑
主音腔;132
‑
侧安装腔;211
‑
前导磁板;212
‑
导磁环;213
‑
后导磁板;214
‑
磁性件;221
‑
振膜;222
‑
振膜固定件;2131
‑
传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3]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气动式耳机的立体图,图2为气动式耳机单元的爆炸图。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动式耳机,包括壳体1、气动式单元2、出音件3及音频母座4。壳体1包括前壳11与后壳12,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前壳11与后壳12扣合后形成安装空间13。动式单元2及音频母座4均设于安装空间13内,且音频母座4环设于气动式单元2的一侧。具体的,气动式单元2的一端靠近前壳11设置,其另一端则靠近后壳12,使得气动式单元2整体位于安装空间内13。音频母座4环设于气动式单元2的一侧,且音频母座4与气动
式单元2电性连接,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入与输出。
[0025]为加强壳体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将安装空间13划分为主音腔131及侧安装腔132,侧安装腔132环设于主音腔131的一侧,气动式单元2设于主音腔131内,音频母座4则位于侧安装腔132中,气动式单元2与音频母座4并列设置,降低厚度。
[0026]具体的,主音腔131与侧安装腔132连通,气动式单元2安装于主音腔131中,且靠近前壳11的一端设置。音频母座4则位于侧安装腔132内,并且通过导线,将音频母座4的一端与气动式单元2连接,实现音频母座4与气动式单元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气动式单元(2)、出音件(3)及音频母座(4),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1)及后壳(12),所述前壳(11)与所述后壳(12)扣合,两者扣合后形成安装空间(13),所述气动式单元(2)及所述音频母座(4)均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3)内,且所述音频母座(4)环设于所述气动式单元(2)的一侧,所述音频母座(4)与所述气动式单元(2)电性连接,所述前壳(11)形成有出音道(111),所述出音道(111)与所述安装空间(13)相连通,所述出音件(3)安装于所述出音道(1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单元(2)包括磁性组件(21)、振膜组件(22)及接线板(23),所述磁性组件(21)包括前导磁板(211)、导磁环(212)、后导磁板(213)及磁性件(214),所述前导磁板(211)的一面面向所述前壳(11),所述前导磁板(211)的另一面贴合于所述导磁环(212)的一端,所述后导磁板(213)贴合于所述导磁环(212)远离所述前导磁板(211)的另一端,所述磁性件(214)贴合于所述后导磁板(213)面向所述导磁环(212)的一面上,所述振膜组件(22)设于所述前导磁板(211)及所述后导磁板(213)之间,所述接线板(23)连接于所述后导磁板(213)背离所述导磁环(212)的一面,且所述接线板(23)与所述振膜组件(22)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板(23)也与所述音频母座(4)电性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耳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向明,张欢,甘飞,邵龙,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嘉圣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