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55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根端设置有一环状面的静接点片和接线柱,还包括一套装在环状面内的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接线柱穿过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从而将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夹持在环状面和接线柱之间,实现接线柱和静接点片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接线牢靠,双重保障,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是电动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尤其是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铁路运输中,列车在轨道上按信号运行,不断地途径道岔或经过道岔转线运行。这种转线开通方向的信号,是由道岔电动转辙机上的静接点组和与它偶配的动接点组及表示杆等构件的动作来实现的。电动转辙机牵引道岔进行定位或反位锁闭及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停靠位置是否正确和密贴是由静接点系统表示出来,决定列车是否通过。所以要求静接点组应具备有足够的强度和准确无误的接通可靠性。
[0003]在电动转辙机牵引道岔过程中,当尖轨未到达与基本轨密贴的位置时,其接点系统就不能接通表示电路;当道岔尖轨被牵引到达基本轨密贴的正确位置时其接点系统就接通表示电路。
[0004]现有的接点系统中的静接点组如图1所示,通过连接在导电静接点片1与接线柱5(又称接线端子接线柱,主要起固定静接点片即导电静接点片的作用)底部的铜线11实现螺柱与静接点片间的接电,这种接线方式存在多频次使用后铜线松动的现象,导致接电不良,且接电方式单一,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导电线接触牢靠且可靠的导电结构及静接点座。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根端设置有一环状面的静接点片和接线柱,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套装在所述环状面内的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所述接线柱穿过所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从而将所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夹持在所述环状面和接线柱之间,实现所述接线柱和静接点片之间的电连接。
[0007]前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的顶部或底部为开设有一缺口的圆环,且该缺口沿轴向延伸至相对端内侧,形成一轴向格栅间隙。
[0008]前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设有一缺口的圆环,且该缺口沿轴向延伸至相对端,形成一轴向间隙。
[0009]前述的电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环状面上的导线和与该导线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导电环。
[0010]前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是一铍青铜冠簧。
[0011]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接线牢靠,双重保障,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静接点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拆分状态图。
[0015]图4是筒状导电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配置有导电环的静接点片导电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的拆分状态图。
[0018]图7是改进后的静接点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静接点片;2、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3、环状面;4、缺口;5、接线柱;6、导线;7、导电环;8、静接点座;9、螺母;10、垫片;11、铜线;12、接线柱头;13、不锈铜压板;14、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提高接电的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2、3所示的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静接点片1和一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导电静接点片1的尾端外侧设置有一端与尾端连接、另一端弯曲向前并卷向尾端外侧壁的环状面3(此为现有技术),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套装在环状面3内。通过此种结构增加了环状面3的导电接触面积,尤其重要的是,当接线柱5自上向下穿过筒状导电格栅2时,借助筒状导电格栅2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得接线柱5与环状面3之间的接触更加牢靠、稳定,配合图5、6所示的一端固定在环状面3上的导线6和与该导线6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导电环7,将导电环7套装在接线柱5上,且置于环状面3的底面,借助螺母8和垫片9将导电环7紧固住,构成了两路导电途径和结构,有效提升了导电的可靠性。
[0022]而为了进一步增强筒状导电格栅2的弹性收缩能力,本实施例特在筒状导电格栅2的顶部和/或底部为开设有一图4所示的缺口4的圆环,且该缺口4沿轴向延伸至相对端,形成一轴向间隙,大大扩展了筒状导电格栅2的弹性伸缩能力。
[0023]图7所示为一种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座8、通过接线柱5、螺母8和垫片9固定在静接点座8上的静接点片1,一端固定在环状面3上的导线6和与该导线6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导电环7;且该导电环7套装在环状面3下方的接线柱5上,并通过垫片、螺母紧压在环状面3的底面上,还包括图4所示的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该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套装在环状面3内,而接线柱5自上向下穿过筒状导电格栅2,从而通过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增加接线柱5与环状面3的导电面积和稳固性,提升导电的可靠性。
[0024]为了方便应用,以上那个各实施例中涉及的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优先选用铍青铜冠簧。
[0025]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及其应用具有结构简单,接线牢靠,双重保障,可靠性高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用接点组静接点片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根端设置有一环状面(3)的静接点片(1)和接线柱(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装在所述环状面(3)内的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所述接线柱(5)穿过所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从而将所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夹持在所述环状面(3)和接线柱(5)之间,实现所述接线柱(5)和静接点片(1)之间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导电格栅或环形导电内衬(2)的顶部或底部为开设有一缺口(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甜甜张雪铖张正光王刚王荣博高若涛马海军袁文良谢鹏陶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煜永汇铁路物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