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54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颅颌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底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吸盘。该固定结构,通过定位盘贴合在头骨位,通过拉杆配合定位吸盘将拼接部位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柱配合通槽将定位盘进行定位后,通过驱动块的拧动带动转杆进行旋转,通过限位弹簧的设置,可对活动块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头骨模型进行固定时,其固定结构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较为简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多方位的固定使用的问题。中无法进行多方位的固定使用的问题。中无法进行多方位的固定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颅颌面
,具体是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颅颌面成人头颅骨模型,即是 自然大头颅骨模型。自然大成人头骨模型显示:活动下巴、切开的头盖骨、骨缝线和三颗可拆下牙
‑‑
切齿、尖齿和磨齿。
[0003]颅颌面工作领域需要使用固定结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授权公告号:CN114010293A),该专利技术能够省去传统螺钉固定方式,减少了对骨头的损伤,同时,避免因合金植入后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带来的手术痛苦,但是现有技术使用头骨模型进行固定时,其固定结构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较为简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多方位的固定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底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吸盘,所述拉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底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腔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块的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腔开设有滑槽,所述 滑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拉杆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定位板的内腔中。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限位板的内腔中。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杆的顶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定位盘贴合在头骨位,通过拉杆配合定位吸盘将拼接部位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柱配合通槽将定位盘进行定位后,通过驱动块的拧动带动转杆进行旋转,通过转杆带动限位块进行旋转,通过限位块带动限位板进行膨胀,在限位板膨胀拉动拉杆和活动块向内侧移动,通过拉杆拉动定位吸盘进行移动,通过活动块在滑块的内腔中进行移
动,通过限位弹簧的设置,可对活动块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头骨模型进行固定时,其固定结构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较为简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多方位的固定使用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驱动块的设置,方便驱动限位块的表面进行旋转,提高工作时的实用性,避免发生卡顿断裂的现象,通过限位块的设置,可对限位板的表面进行限位,使其限位板拉动拉杆进行移动,避免发生卡顿的现象,通过定位板的设置,可对拉杆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通过滑槽的设置,可对滑块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的结构主视图;
[0016]图2为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中结构剖视图;
[0017]图3为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中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中结构俯视图。
[0019]图中:1、底座;2、连接柱;3、定位盘;4、拉杆;5、定位吸盘;6、驱动块;7、定位板;8、限位弹簧;9、固定板;10、通槽;11、滑槽;12、限位板;13、活动块;14、滑块;15、转杆;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底座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槽10,通槽10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盘3,底座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杆4,拉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吸盘5,拉杆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2,底座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3,活动块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4。
[0021]具体的,底座1的内腔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8,限位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块13的表面。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弹簧8的设置,可对活动块13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
[0023]具体的,底座1的内腔开设有滑槽11, 滑块14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滑槽11的内腔中。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11的设置,可对滑块14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
[0025]具体的,底座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拉杆4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定位板7的内腔中。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板7的设置,可对拉杆4的表面进行限位,避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现象。
[0027]具体的,转杆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的表面活动连接于限位板12的内腔中。
[00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16的设置,可对限位板12的表面进行限位,使其限位板12拉动拉杆4进行移动,避免发生卡顿的现象。
[0029]具体的,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驱动块6,驱动块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杆15的
顶部。
[00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块6的设置,方便驱动限位块16的表面进行旋转,提高工作时的实用性,避免发生卡顿断裂的现象。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盘3贴合在头骨位,通过拉杆4配合定位吸盘5将拼接部位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柱2配合通槽10将定位盘3进行定位后,通过驱动块6的拧动带动转杆15进行旋转,通过转杆15带动限位块16进行旋转,通过限位块16带动限位板12进行膨胀,在限位板12膨胀拉动拉杆4和活动块13向内侧移动,通过拉杆4拉动定位吸盘5进行移动,通过活动块13在滑块14的内腔中进行移动,通过活动块13抵住限位弹簧8进行移动,使其拉杆4带动定位吸盘5将定位盘3进行靠近,避免发生脱离卡顿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头骨模型进行固定时,其固定结构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较为简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多方位的固定使用的问题。
[00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所述底座(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盘(3),所述底座(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杆(4),所述拉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吸盘(5),所述拉杆(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2),所述底座(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块(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颌面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梦楚张雪廖华龙邵校陈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卫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