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上绝缘盖板安装在上绝缘壳体的上表面,将上导电压板绝缘封装在上绝缘壳体内;下绝缘盖板安装在下绝缘壳体的下表面,将下导电压板绝缘封装在下绝缘壳体内;上导电压板的弧形导电接触面和下导电压板的弧形导电接触面形成腔体,用于夹持导线;上绝缘盖板外侧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母绝缘定位套,两个螺母绝缘定位套分别对应设置有封堵帽,紧固螺栓穿过上、下绝缘壳体的通孔完成对线夹的紧固。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安装快速,适用导线范围大;采用绝缘一体化设计,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能有效保证绝缘线夹运行中各种导电异物引发的设备接地或相间电气绝缘破坏故障。故障。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
[0001]本技术属于电线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维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用电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发展离不开电力的可靠保障,原始的停电检修严重影响了用电可靠性。当前带电作业作为一种新颖的先进的不停电检修方式,解决了电力与用户需求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前进趋势。带电作业过程中绝缘工器具、金具设备等由于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带电作业工作效率、安全性等指标。带电作业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检修工艺,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最大特点是通过带电作业的参与能有效的减少停电范围,甚至实现不停电开展检修工作,有效减少生产企业停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带电作业特有的作业方式突出表现为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因为减少了停电检修的相关安全操作而变得更加安全高效。
[0003]在长期的作业实施过程中,绝缘线路接线安装所用设备一般采用常规的非绝缘异形并勾线夹,该线夹应用过程中需要实施二次绝缘防护,二次防护绝缘经常发生脱落、绝缘防护效果不尽人意等现象。常规非绝缘线夹施工还存在施工效率低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带电作业不同于停电施工,地电位带电操作人员进行线夹安装时,采用绝缘车为主绝缘,作业人员戴绝缘手套徒手安装时,因为绝缘手套灵活性差,导致线夹上下分离特别不方便,不但增加了劳动强度,安装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地电位操作时,带来的不便更加突出,常规线夹安装完成后,再次利用绝缘杆实施绝缘罩安装,常规的线夹绝缘罩与线夹本体为分离结构,安装操作难度大,作业时间长,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绝缘线路分支线路、变压器高压引线安装过程中,线夹安装操作工艺欠佳、安装工作效率低、常规非绝缘线夹需要二次实施绝缘防护等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适用于地电位绝缘杆带电安装和绝缘车徒手安装,同时也适用于停电施工安装,具有通流能力强、结构紧凑、高绝缘特点。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包括上绝缘盖板、上导电压板、上绝缘壳体、下绝缘壳体、下导电压板、下绝缘盖板;上导电压板设置于上绝缘壳体内部,上绝缘壳体内侧开有上安装槽,上导电压板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通过上安装槽裸露在上绝缘壳体内侧,上绝缘盖板设置于上导电压板外侧;下导电压板设置于下绝缘壳体内部,下绝缘壳体内侧开有下安装槽,下导电压板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通过下安装槽裸露在下绝缘壳体内侧,下绝缘盖板设置于下导电压板外侧;上导电压板的弧形导电接触面和下导电压板的弧形导电接触面形成腔体,用于夹持导线。
[0006]进一步地,上绝缘盖板、上导电压板、上绝缘壳体通过模具压铸工艺实现一体化成
型;下绝缘壳体、下导电压板、下绝缘盖板通过模具压铸工艺实现一体化成型。
[0007]进一步地,上绝缘盖板外侧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母绝缘定位套,两个螺母绝缘定位套分别对应设置有封堵帽,上绝缘盖板和螺母绝缘定位套中间设有第一螺栓通孔。
[0008]进一步地,上导电压板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为两个弧形的上导线槽,分别用于固定主线路和分支线路引流线的导线;上导电压板中间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螺栓通孔。
[0009]进一步地,上绝缘壳体的上安装槽为两个上导电压板安装槽,两个上导线槽分别嵌入两个上导电压板安装槽;两个上导电压板安装槽之间的绝缘横向连板上设有两个第三螺栓通孔,第三螺栓通孔内设置有上螺栓绝缘套管。
[0010]进一步地,上绝缘壳体两侧边设置有上纵向加长绝缘裙边,上绝缘壳体的出线端口设置有上横向加长绝缘裙边;上绝缘壳体在对应于分支线路引流线的上导线槽端部的位置设置有支线端部挡板,支线端部挡板与上绝缘壳体一次压铸成型。
[0011]进一步地,下绝缘壳体的下安装槽为两个下导电压板安装槽,两个下导电压板安装槽之间的绝缘横向连板上设有两个椭圆形的第四螺栓通孔;下绝缘壳体的两侧边设置有下纵向加长绝缘裙边,下绝缘壳体的出线端口设置有下横向加长绝缘裙边。
[0012]进一步地,下导电压板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为两个弧形的下导线槽,分别用于固定主线路和分支线路引流线的导线;两个下导线槽之间的绝缘横向连板上对称布置两个椭圆形的第五螺栓通孔。
[0013]进一步地,下绝缘盖板中间对称布置有两个椭圆形的第六螺栓通孔。
[0014]进一步地,第一螺栓通孔、第二螺栓通孔、第三螺栓通孔、第四螺栓通孔、第五螺栓通孔和第六螺栓通孔的通孔位置相互对应,且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进步在于:1)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安装快速,适用导线范围大,线夹与导线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恒定接触压力,大电流运行安全可靠;针对带电作业工作特点,绝缘线夹采用独特的绝缘防护设计,从根本上简化了带电安装线夹需要进行二次绝缘防护罩安装;新型绝缘线夹用于带电安装时,能够覆盖50
‑
240mm2截面绝缘导线的应用,具有实用范围广特点;2)新型线夹采用绝缘设计,有一定的防水效果、绝缘防护采用模具压铸成型工艺,能够将导电压板进行全面绝缘化,紧固螺栓通过压铸成型的上下绝缘壳体和螺栓绝缘套管的综合作用,实现高绝缘防护;3)线夹安装槽保证导线最大接触面,满足设备大电流安全运行需求;绝缘线夹两个侧面通过上绝缘壳体的加长裙边与下绝缘壳体形成交互式绝缘遮蔽结构、形成遮蔽距离式绝缘防护,这种防护模式能有效保证绝缘线夹运行中各种导电异物引发的设备接地或相间电气绝缘破坏故障;4)分支线路引流线出线端口绝缘挡板设计,将出线端口限制在绝缘壳内,绝缘效果实现最佳,主线路进出线端口和分支线路引流线进线端口利用线夹绝缘壳体对应的横向加长绝缘裙边实现导线和线夹导电压板的电气绝缘隔离绝缘;5)下绝缘壳体对应部位的螺栓通孔采用椭圆形设计,实现不同截面导线跨径连接安装。
[0016]为更清楚说明本技术的功能特性以及结构参数,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上绝缘盖板壳体结构俯视图;
[0020]图3为上导电压板俯视图;
[0021]图4为上绝缘壳体的主视图;
[0022]图5为下绝缘壳体的主视图;
[0023]图6为下导电压板结构俯视图;
[0024]图7为下绝缘盖板壳体结构俯视图;
[0025]图中附图标记为:1、封堵帽;2、螺母绝缘定位套;2
‑
1、第一螺栓通孔;3、上绝缘盖板;4、上导电压板;4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绝缘盖板(3)、上导电压板(4)、上绝缘壳体(5)、下绝缘壳体(6)、下导电压板(7)、下绝缘盖板(8);所述上导电压板(4)设置于上绝缘壳体(5)内部,所述上绝缘壳体(5)内侧开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导电压板(4)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通过上安装槽裸露在上绝缘壳体(5)内侧,所述上绝缘盖板(3)设置于上导电压板(4)外侧;所述下导电压板(7)设置于下绝缘壳体(6)内部,所述下绝缘壳体(6)内侧开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导电压板(7)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通过下安装槽裸露在下绝缘壳体(6)内侧,所述下绝缘盖板(8)设置于下导电压板(7)外侧;所述上导电压板(4)的弧形导电接触面和所述下导电压板(7)的弧形导电接触面形成腔体,用于夹持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盖板(3)、上导电压板(4)、上绝缘壳体(5)通过模具压铸工艺实现一体化成型;所述下绝缘壳体(6)、下导电压板(7)、下绝缘盖板(8)通过模具压铸工艺实现一体化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盖板(3)外侧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母绝缘定位套(2),两个螺母绝缘定位套(2)分别对应设置有封堵帽(1),上绝缘盖板(3)和螺母绝缘定位套(2)中间设有第一螺栓通孔(2
‑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压板(4)内侧的弧形导电接触面为两个弧形的上导线槽(4
‑
1),分别用于固定主线路和分支线路引流线的导线;所述上导电压板(4)中间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螺栓通孔(4
‑
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绝缘线路工程施工用的新型绝缘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壳体(5)的上安装槽为两个上导电压板安装槽(5
‑
4),两个所述上导线槽(4
‑
1)分别嵌入两个上导电压板安装槽(5
‑
4);所述两个上导电压板安装槽(5
‑
4)之间的绝缘横向连板上设有两个第三螺栓通孔(5
‑
3),所述第三螺栓通孔(5
‑
3)内设置有上螺栓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祥,陈冉,张卫星,陆秋雅,张鹏,王艺蓉,顾炎,戚叶龙,乔光达,朱燕飞,高琪,封保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海县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