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4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包括:设于保护靴入口的膝连接部;设于靴体上段的带有保护病人腿部功能的紧固单元,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连接有紧缩拉绳的用于对内部产生挤压收缩力的紧缩层、受力削弱层、第一柔性缓冲层;设于所述紧固单元下方的带有按摩功能的辅助康复单元;设于靴体底部的脚掌定位部;用于所述辅助康复单元自动控制的电控单元。通过在固定收紧绳与病人腿部之间设置将紧缩拉绳产生的局部收缩力转化为面接触力的受力削弱层与用于二级受力缓冲的柔性缓冲层,有效实现了病人在使用床旁康复机训练时不会因捆绑固定绳的挤压对病人皮肤造成磨损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属于保护靴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

技术介绍

[0002]床旁下肢型康复机专为重症患者,脑卒中、脑外伤、骨科等卧床期患者的上肢与下肢功能康复而设计,具有被动、助力、主被动、主动、痉挛缓解等模式,可通过上、下肢的协调运动训练方式,改善肌肉萎缩状况和关节僵硬和痉挛引起的运动障碍,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患者尽早离床。床旁康复机治疗原理为:早期床旁康复介入,有利于激发周围及中枢神经代偿功能,促进大脑功能重塑,通过尽早输入正常运动模式,促进运动功能最大程度恢复。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将病人腿部通过捆绑方式与床旁康复机脚踏部保持相对固定,长时间使用后,会对病人腿部皮肤产生挤压或摩擦损伤,因此提出一种配合床旁康复机治疗的辅助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2641166A公开了一种跟腱康复防护靴包括靴体、连接板、足底保护按摩部件、脚后跟保护按摩部件、跟腱保护按摩部件、足背保护按摩部件使得本专利技术能根据患者的行走动作对患者的脚部各个部位进行按摩保护;中国技术专利CN201996697U,公开了一种保护靴,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靴体,所述靴体由两部分组成,其中至少一部分侧面设置有可容纳脚进入的开口,另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开口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靴体的两部分通过固定件相连接,且所述靴体两部分围成的一个可容纳脚的空间。该保护靴在使用时,可以首先将患者的脚由可容纳脚进入的开口放入靴体的一部分中,然后将靴体的两部分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一起,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整个过程无需专业人员,就可完成操作。因此该保护靴可以实现方便、快捷地对患者的局部进行制动,避免了现有制动设备由于自身缺陷而带来的问题。
[0004]上述专利技术CN112641166A通过设置机械机构,实现了局部按摩,专利技术CN201996697U通过设置全开口结构,方便了病人的穿脱动作,但仍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自身带有复杂按摩机构的保护靴,若用作床旁康复机的辅助器械,在固定时,难免对按摩运动机构的运动产生挤压,导致按摩机构无法正常运动;(2)未考虑到长时间运动后,固定绑带对病人腿部带来的摩擦损伤,以及按压损害;(3)对于病人的跟腱部可设置温控辅助治疗,从而增强康复效果与康复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通过在固定收紧绳与病人腿部之间设置将紧缩拉绳221产生的局部收缩力转化为面接触力的受力削弱层与用于二级受力缓冲的柔性缓冲层,有效实现了病人在使用床旁康复机训练时不会因捆绑固定绳的挤压对病人皮肤造成磨损的技术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在靴体中设置辅助康复单元,有效实现了在训练的同时温控辅助与按摩辅助同步治疗的技术
效果。在使用时,病人将脚部从膝连接部中伸入,双手拉动紧缩拉绳,从而使得受力削弱层被压缩,与此同时,可将紧缩拉绳所产生的压力转化为具有较大接触面的面接触力,进而再由第一柔性缓冲层进行二级受力缓冲,最终施加至病人腿部皮肤表面,与此同时,可同时启动辅助康复单元对病人腿部进行辅助治疗;包括:
[0006]设于保护靴入口的膝连接部;
[0007]设于靴体上段的带有保护病人腿部功能的紧固单元,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连接有紧缩拉绳的用于对内部产生挤压收缩力的紧缩层、与所述紧缩层直接连接且用于将紧缩拉绳产生的局部收缩力转化为面接触力的受力削弱层、与所述受力削弱层直接接触的第一柔性缓冲层;
[0008]设于所述紧固单元下方的带有按摩功能的辅助康复单元;
[0009]设于靴体底部的脚掌定位部;
[0010]用于所述辅助康复单元自动控制的电控单元。
[0011]优选的,所述的受力削弱层,包括:
[0012]端部由柔性材质制成的副连接环;
[0013]两端设有与所述副连接环端部进行滑动连接的柔性滑槽的主连接环。
[0014]优选的,所述的受力削弱层,包括:
[0015]一端与所述柔性滑槽底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副连接环两端固定连接的回弹弹簧。
[0016]优选的,所述的辅助康复单元,包括:
[0017]设于最外层的用于起到形状固定作用的固定支撑外壁;
[0018]与所述固定支撑外壁内层直接连接的温控辅助康复层;
[0019]与所述温控辅助康复层内层直接连接的第二柔性缓冲层;
[0020]设于第二柔性缓冲层与固定支撑外壁之间的按摩单元,其包括按摩驱动电机、与按摩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主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进行传动连接的从动带轮,中心转轴与所述从动带轮通州固定连接的按摩轮,设于所述按摩轮外壁的多个用于起到挤压按摩作用的凸出部。
[0021]优选的,所述的温控辅助康复层,包括:
[0022]与第二柔性缓冲层外壁直接连接的内部设有加热圈的温控层;
[0023]设于固定支撑外壁内部且与所述温控层外壁直接连接的保温层。
[0024]优选的,所述的电控单元,包括:
[0025]用于整体供电的电源;
[0026]用于采集与控制的主控单元,其包括用于采集电流信号的ADC控制器、用于采集温度信号的ADC控制器、用于计算并输出至按摩驱动电机一定转动速度的转速输出计算单元、用于间接控制加热圈输出功率的DAC输出控制单元;
[0027]串联在按摩电机的输入电源线的用于采集电源线中工作电流的过流检测器,所述过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AD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0028]与DAC输出控制器的输出端直接连接的压控恒流源,其输出端与加热圈直接连接;
[0029]用于监测加热圈附近温度且输出端与ADC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0030]优选的,还包括:
[0031]设于靴体侧面的用于方便病人穿脱的拉链。
[0032]优选的,所述的脚掌定位部,包括:
[0033]设于其外表面的用于与床旁康复机进行粘贴连接的固定带。
[0034]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柔性缓冲层与第二柔性缓冲层采用棉质布料制成。
[0035]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36](1)本技术的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通过在固定收紧绳与病人腿部之间设置将紧缩拉绳产生的局部收缩力转化为面接触力的受力削弱层与用于二级受力缓冲的柔性缓冲层,有效实现了病人在使用床旁康复机训练时不会因捆绑固定绳的挤压对病人皮肤造成磨损的技术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在靴体中设置辅助康复单元,有效实现了在训练的同时温控辅助与按摩辅助同步治疗的技术效果。在使用时,病人将脚部从膝连接部中伸入,双手拉动紧缩拉绳,从而使得受力削弱层被压缩,与此同时,可将紧缩拉绳所产生的压力转化为具有较大接触面的面接触力,进而再由第一柔性缓冲层进行二级受力缓冲,最终施加至病人腿部皮肤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保护靴入口的膝连接部(1);设于靴体上段的带有保护病人腿部功能的紧固单元(2),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连接有紧缩拉绳(221)的用于对内部产生挤压收缩力的紧缩层(220)、与所述紧缩层(220)直接连接且用于将紧缩拉绳(221)产生的局部收缩力转化为面接触力的受力削弱层、与所述受力削弱层直接接触的第一柔性缓冲层(200);设于所述紧固单元(2)下方的带有按摩功能的辅助康复单元(3);设于靴体底部的脚掌定位部(4);用于所述辅助康复单元(3)自动控制的电控单元(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削弱层,包括:端部由柔性材质制成的副连接环(211);两端设有与所述副连接环(211)端部进行滑动连接的柔性滑槽(2121)的主连接环(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削弱层,包括:一端与所述柔性滑槽(2121)底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副连接环两端固定连接的回弹弹簧(213)。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下肢康复运动装置的保护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康复单元(3),包括:设于最外层的用于起到形状固定作用的固定支撑外壁(322);与所述固定支撑外壁(322)内层直接连接的温控辅助康复层;与所述温控辅助康复层内层直接连接的第二柔性缓冲层(300);设于第二柔性缓冲层(300)与固定支撑外壁(322)之间的按摩单元(330),其包括按摩驱动电机(331)、与按摩驱动电机(3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主动带轮(332)、与所述主动带轮(332)通过传动带(333)进行传动连接的从动带轮(3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