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588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接装置,用于实现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包括:固定板、浮动连接件、第一安装座和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固定板与第一安装座通过浮动连接件连接,以使第一安装座能够相对于固定板在第一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安装于第二安装座上,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分离的对插,且对插方向垂直于第一浮动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克服定位公差来顺利实现两个插接模组的连接器对插操作,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可避免转接装置损坏现象,提高了可靠性。提高了可靠性。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产品的工艺装配流程中,在电池产品焊接完成后且下线前往往需要做电性能测试,例如EOL测试和DCIR测试。
[0003]以图1所示的方壳模组产品(具有高压接口和低压接口)为例,在下线前往往需要进行EOL测试和DCIR测试。在电性能测试过程中,EOL测试设备/DCIR测试设备与当前被测的方壳模组产品之间,需要进行高压连接和低压连接。
[0004]其中,测试设备与方壳模组产品之间的高压接口的自动对插操作较为容易实现,只需用标准探针直接自动对插即可实现高压连接。
[0005]但是测试设备与方壳模组产品之间的高压接口的自动对插操作非常困难,这是由于:方壳模组产品的低压接口内部的PIN针非常纤细,且比较致密,如果将测试设备和模组产品的低压接口自动对插,低压接口内部的PIN针很容易被插弯折。若PIN针弯折,则方壳模组产品将会报废,无法返修,势必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0006]为此,目前业内常用的对插方案是:如图2所示,所示先由测试设备引出含插头(母头)的低压测试线束,在方壳模组产品流入后,人工将低压测试线束的插头(母头)和方壳模组产品的低压接头(公头)进行对插,之后开始方壳模组产品的电性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人工拔掉低压测试线束的插头,测试流程结束。
[0007]该对插方案具有如下缺陷:
[0008]①
效率低:模组测试前后均需要当工站人工进行相应插拔,当站模组测试不结束,下一个模组产品不能流进来,节拍浪费;
[0009]②
测试精度差,测试不稳定:测试设备的测试线束较长,来回拉扯进出,对插接头处容易接触不良,影响测试精度;
[0010]③
不易换型,维护成本高:由于测试线束插头是易损件,寿命仅有5000次,按生产计划,平均更换周期是每周更换一次;按现有方案,需要将整根测试线束更换掉。
[0011]基于此,目前提出了一种提供一个自动对插方法,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和对插连接器B端的可插拔配合,实现被测电池模组与测试设备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
[0012]但是,该自动对插方法未考虑对插连接器A端和对插连接器B端之间的定位公差,对插过程中由于定位公差的存在往往会导致A端和B端之间出现卡死、卡顿甚至断裂的情况,最终影响测试操作和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定位公差导致测试操作和测试结果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
[001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5]一种转接装置,用于实现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包括:沿既定的对插方向可分离对插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
[0016]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固定板、浮动连接件、第一安装座和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浮动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安装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在第一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所述第一浮动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对插方向且距离参考位置为第一高度的平面,所述第一高度为浮动连接件距离参考位置的高度;
[0017]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安装座,与第一连接器适配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分离的对插。
[0018]可选的,所述固定板包括由多个框边围设形成的围框,所述围框围设于第一安装座外并与第一安装座之间预留有安装间隙。
[0019]可选的,所述浮动连接件包括:多个弹性件和多个限位销钉;多个所述弹性件和多个所述限位销钉均布置于围框与第一安装座之间的安装间隙内且沿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周间隔排布;
[0020]所述围框的各个框边上开设有用于限制对应位置的限位销钉的水平浮动范围的条形限位槽;所述限位销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端限位于对应框边上的条形限位槽内;
[0021]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对应侧壁相抵接,另一端与对应框边相抵接;且所述弹性件能够在第一浮动平面内沿垂直于对应框边的方向上进行压缩。
[0022]可选的,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一浮动平面内呈左右对称布置,多个限位销钉在所述第一浮动平面内呈左右对称布置。
[0023]可选的,每个所述框边至少对应布置有一个限位销钉和一个弹性件。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设于第一连接器本体上的第一PIN针;
[0025]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本体,设于第二连接器本体上的第二PIN针。
[0026]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一连接器本体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浮动固定环,所述第一浮动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浮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在第二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所述第二浮动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对插方向且距离参考位置为第二高度的平面,所述第二高度为第一浮动固定环距离参考位置的高度;
[0027]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二连接器本体上的至少两个第二浮动固定环,所述第二浮动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浮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在第三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所述第二浮动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对插方向且距离参考位置为第三高度的平面,所述第三高度为第二浮动固定环距离参考位置的高度。
[0028]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0029]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浮动固定环相对应的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
孔的孔径小于第一浮动固定环的内环孔径;
[0030]所述第一浮动固定环和对应的第一销孔内穿设有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包括第一销轴和固定于第一销轴顶端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位于第一浮动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第一销轴的靠近于第一限位端的上段与第一浮动固定环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第一连接器本体浮动的间隙,所述第一销轴的远离第一限位端的下段固定连接第一销孔;
[0031]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0032]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二浮动固定环相对应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浮动固定环的内环孔径;
[0033]所述第二浮动固定环和对应的第二销孔内穿设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包括第二销轴和固定于第二销轴顶端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位于第二浮动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第二销轴的靠近于第二限位端的上段与第二浮动固定环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第二连接器本体浮动的间隙,所述第二销轴的远离第二限位端的下段固定连接第二销孔。
[0034]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设于第一连接器本体上的导向齿;
[0035]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器本体上的与所述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装置,用于实现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既定的对插方向可分离对插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固定板(1)、浮动连接件(2)、第一安装座(3)和第一连接器(4);所述第一连接器(4)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上,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通过浮动连接件(2)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安装座(3)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板(1)在第一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所述第一浮动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对插方向且距离参考位置为第一高度的平面,所述第一高度为浮动连接件(2)距离参考位置的高度;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安装座(5),与第一连接器(4)适配的第二连接器(6);所述第二连接器(6)安装于第二安装座(5)上,所述第一连接器(4)与所述第二连接器(6)可分离的对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包括由多个框边(11)围设形成的围框,所述围框围设于第一安装座(3)外并与第一安装座(3)之间预留有安装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件(2)包括:多个弹性件(21)和多个限位销钉(22);多个所述弹性件(21)和多个所述限位销钉(22)均布置于围框与第一安装座(3)之间的安装间隙内且沿所述第一安装座(3)的外周间隔排布;所述围框的各个框边(11)上开设有用于限制对应位置的限位销钉(22)的水平浮动范围的条形限位槽(12);所述限位销钉(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3),另一端限位于对应框边(11)上的条形限位槽(12)内;所述弹性件(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的对应侧壁相抵接,另一端与对应框边(11)相抵接;且所述弹性件(21)能够在第一浮动平面内沿垂直于对应框边(11)的方向上进行压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件(21)在所述第一浮动平面内呈左右对称布置,多个限位销钉(22)在所述第一浮动平面内呈左右对称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边(11)至少对应布置有一个限位销钉(22)和一个弹性件(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4)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41),设于第一连接器本体(41)上的第一PIN针(42);所述第二连接器(6)包括:第二连接器本体(61),设于第二连接器本体(61)上的第二PIN针(6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4)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一连接器本体(41)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浮动固定环(44),所述第一浮动固定环(44)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浮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器(4)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在第二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所述第二浮动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对插方向且距离参考位置为第二高度的平面,所述第二高度为第一浮动固定环(44)距离参考位置的高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6)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二连接器本体(61)上的至少两个第二浮动固定环(64),所述第二浮动固定环(64)与所述第二安装座(5)浮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6)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5)在第三浮动平面内水平浮动,所述第二浮动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对插方向且距离参考位置为第三高度的平面,所述第三高度为第二浮动固定环
(64)距离参考位置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天柱刘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