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74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片、压圈、上盖、镜头和压环;多片所述镜片分别通过所述压圈间隔安装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镜头通过所述压环安装在所述镜筒内前端,所述上盖套装在所述镜筒的前端;在所述镜筒筒壁上与每片所述镜片和所述镜头安装位置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穿透所述镜筒筒壁的孔洞,所述镜片和所述镜头沿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环绕设有凹型导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恶劣环境下镜片和镜头积水、起雾,以及车辆振动导致摄像镜头内镜头和镜片移位产生的失焦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镜头,具体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以人的舒适性设计为主,车辆性能较好,可以缓解瞬间冲击振动、频率性振动,搭载的电器设备失效损坏的机会较小;而商用车设计主要考虑运载能力,对人员舒适性考虑会偏弱,车辆震动偏大。
[0003]商用车行驶环境差,车辆保养不到位;轮胎在行驶一定时间大多会因为刹车导致不圆,在行驶中极易产生频率性震动。对车辆器件、电子设备伤害很大。所以商用车的器件、电子设备在设计要求中相比乘用车耐震等级要高出不少。
[0004]车辆行驶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其振动产生的必然性,雨雪风霜等恶劣环境下使用车辆也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选择,解决这两个因素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汽车行业的两大痛点。
[0005]当前车载镜头大多从安防镜头演变而来,分为车外、车内两大类。车外主要应用于倒车后视、360环视、商用车的四方位监控;车内主要应用在前向ADAS系统、驾驶员疲劳监控DMS、舱内监控OMS、流媒体后视镜。
[0006]车载镜头、模组(除前向ADAS模组外)大多是断续供电使用,为辅助产品、非安全件。对产品寿命周期、安全可靠没有强制要求。
[0007]前向/侧向ADAS镜头模组需具备安全属性,但目前没有法规对其做安全等级强制要求,其工作环境优越,当前对镜头功能、性能目前要求还不高。
[0008]车载外部使用摄像机,因受外部气候使用环境尤其在恶劣环境下非常容易出现起雾现象,影响图像清晰度。
[0009]当前车载摄像机镜头以塑胶、金属两种材料为外结构,内部填装树脂/玻璃镜片,镜片之间有金属或塑胶隔圈做间隔,最后用螺纹压圈旋转形成向下压力锁紧镜片、隔圈,使之无间隙不可晃动。
[0010]塑胶/玻璃/金属等材料在外部环境的温湿度及长时间使用影响下会有应力产生,而应力没有方向性,只可预防不可控制。
[0011]在我们实际测试、产品交付使用中,发现镜头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在自身材料应力变化、外部环境引起的振动因素等作用下,导致镜头内部玻璃片/隔圈之间松动,从而导致光学失焦,图像模糊。
[0012]如加大金属压圈(帽)的旋紧力度,使玻璃镜片与隔圈压之间形成更大受压力,以消除间隙,但经常会导致玻璃镜片边缘产生崩边现象,使用中崩边会加剧形成裂纹,影响图像质量。
[0013]以往车载摄像机大多为辅助产品,且非长时间使用的安全件,对图像质量要求并不高,即便有图像质量下降也不是瞬间,长时间的微量变化一般人眼很难观察到,除非与新设备作对比测试能明显察觉。
[0014]电子后视镜的出现对车载摄像机的要求提升到车载领域最高等级,其严格的光学性能测试、长时间的耐久疲劳测试、安全等级要求为ASIL—B,与汽车发动机安全等级一致。
[0015]但现有镜头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提高电子后视镜产品的摄像机模组、镜头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1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镜头,能够解决车辆振动导致摄像镜头失焦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镜头,能够解决恶劣环境下镜片积水、起雾的问题。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9]一种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片、压圈、上盖、镜头和压环;多片所述镜片分别通过所述压圈间隔安装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镜头通过所述压环安装在所述镜筒内前端,所述上盖套装在所述镜筒的前端;
[0020]在所述镜筒筒壁上与每片所述镜片和所述镜头安装位置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穿透所述镜筒筒壁的孔洞,所述镜片和所述镜头沿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环绕设有凹型导流槽。
[0021]进一步地,所述镜筒前端设有为所述镜头加热的加热环,所述加热环安装在所述上盖内,所述加热环通过导线与连接器相连,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摄像镜头所在的摄像机模组内部后端的PCBA电路板连接导电。
[0022]进一步地,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将所述加热环封闭在所述上盖内。
[002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环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镜筒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镜筒前端部的外侧底端具有斜切角。
[0025]进一步地,所述镜筒筒壁上均布环绕设有多个所述孔洞。
[0026]进一步地,所述压环与所述镜头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压环前端面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0027]进一步地,所述镜片为玻璃镜片或树脂镜片。
[0028]进一步地,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固定头和平镜片,所述镜筒后端部内侧预设位置具有隔离环;预设的部分所述镜片与所述压圈由所述镜筒前端逐层依次间隔装入所述镜筒内部所述隔离环上方;剩余的所述镜片与所述压圈由所述镜筒后端逐层间隔装入所述镜筒内所述隔离环下方,所述固定头安装在所述镜筒后端端部,所述平镜片嵌装在所述固定头内。
[0029]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环与所述镜筒为一体式结构。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能够消除镜片积水、起雾的问题,降低因车辆振动引起的镜片移动导致光学失焦风险,提高摄像镜头的安全性。
[0032]本技术通过在镜筒前端设置加热件为前组镜片加热,消除因为车辆在低温存放下产生的雾气膜,消除下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水汽、湿气导致的镜片积水、雾气。本技术通过在镜筒上设置多个孔洞,工具可穿过孔洞实现对镜片及镜头的微调,不需拆卸整个摄像镜头即可完成镜片和镜头的调整,提升组装及光学测试效率,减少组件的报废率,
消除摄像镜头组装时,因旋紧力过大导致的镜片崩边隐患,降低摄像镜头组装时,因镜片及镜头移位导致光学失焦产生的不良品。另外,向孔洞中注入胶水,实现镜片及镜头与镜筒的胶结,消除车辆行驶引起的振动导致镜片、镜头、隔圈松动引起的光学失焦风险。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摄像镜头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摄像镜头的爆炸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摄像镜头的三维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摄像镜头的注胶填充示意图;
[0037]图5为本技术中镜片示意图;
[0038]图6为本技术加热组件爆炸示意图;
[0039]图7为本技术摄像镜头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4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摄像镜头的爆炸示意图。
[0041]其中:1

镜筒、1.1

孔洞、1.2

隔离环、2

镜片、2.1

凹型导流槽、3

压圈、4

上盖、5

导线、6

第一密封圈、7

镜头、8

加热环、9

固定螺钉、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包括镜筒(1)、镜片(2)、压圈(3)、上盖(4)、镜头(7)和压环(14);多片所述镜片(2)分别通过所述压圈(3)间隔安装在所述镜筒(1)内,所述镜头(7)通过所述压环(14)安装在所述镜筒(1)内前端,所述上盖(4)套装在所述镜筒(1)的前端;在所述镜筒(1)筒壁上与每片所述镜片(2)和所述镜头(7)安装位置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穿透所述镜筒(1)筒壁的孔洞(1.1),所述镜片(2)和所述镜头(7)沿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环绕设有凹型导流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前端设有为所述镜头(7)加热的加热环(8),所述加热环(8)安装在所述上盖(4)内,所述加热环(8)通过导线(5)与连接器(11)相连,所述连接器(11)与所述摄像镜头所在的摄像机模组内部后端的PCBA电路板连接导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密封胶(10),所述密封胶(10)将所述加热环(8)封闭在所述上盖(4)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环(8)通过固定螺钉(9)安装在所述镜筒(1)上。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兵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姆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