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67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涉及管网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筒型框架,所述筒型框架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用于让筒型框架在平地处的移动的电动小车,所述筒型框架外壁的四周分别固定有若干组行驶组件,所述筒型框架外部的一端安装有声呐探头,声呐探头和所述行驶组件以及所述电动小车不相干涉,所述筒型框架包括:三个外圈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让双轴头转动电机在运行时,螺纹轴转动并带动螺接块移动时,拉伸臂推动延展臂,并令延展臂以铰接座为圆心转动,实现了该装置在置于管网内部时,可适当调节电动滚轮的高度,令电动滚轮的外表面能紧贴管道内壁,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置的适用范围。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管网检测
,具体为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管道堵塞问题属于常见管网故障的一种,供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供水企业及民用业,目前此类管道的检堵方法以区域装表法与人工敲击听音法居多。
[000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CN10419720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管网堵塞检测装置”,该申请通过在管道外安装检测装置,并采取管外检测方法,完成对管道的检测。
[0004]然而从上述装置在对管道内堵塞物的具体位置判断时,对于管道内的实际堵塞物规格和距离难以把控,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包括:筒型框架,所述筒型框架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用于让筒型框架在平地处的移动的电动小车,所述筒型框架外壁的四周分别固定有若干组行驶组件,所述筒型框架外部的一端安装有声呐探头,声呐探头和所述行驶组件以及所述电动小车不相干涉,所述筒型框架包括:三个外圈环,其中声呐探头安装在三个外圈环内处于两端位置的一个外圈环的外壁处,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圈环内开设有数目和行驶组件相匹配的缺口,中间位置的外圈环借助缺口安装行驶组件,行驶组件将三个外圈环相连接组成筒型框架。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行驶组件包括:和缺口相适配的驱动源,驱动源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转动方向相对设置的输出端,输出端的一端固定有螺纹轴,两根螺纹轴分别和位于两端的所述外圈环的内部相转动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外圈环的外环壁处固定有铰接座,铰接座的内部铰接有延展臂,延展臂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滚轮,所述螺纹轴的外部螺接有螺接块,螺接块的顶部和延展臂之间铰接有拉伸臂。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源为双轴头转动电机,双轴头转动电机的两个转动轴即为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两个转动轴共处在一个圆心内。
[0009]更进一步地,位于两端的所述外圈环之间固定有中控数据板,中控数据板置于所述筒型框架的内部,且中控数据板内置有电源,此外所述中控数据板分别与所述电动小车、声呐探头、驱动源以及电动滚轮电性连接。
[0010]更进一步地,位于两端位置中的其中一块所述外圈环的外壁固定有搭载板;所述声呐探头设置有两个,两个声呐探头分别固定在搭载板内部的两端;声呐探头借助搭载板安装在所述筒型框架外部的一端。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声呐探头的输入端置于所述搭载板内朝向中控数据板的一面位置,所述声呐探头的输入端和所述中控数据板之间安装有用于传输电能的连通线束。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通过将机器人设置在筒型框架的内部,并将用于在管网内移动的行驶组件和在平地上移动的电动小车搭载在筒型框架上,最后在筒型框架外部的一端安装声呐探头的设置,不仅实现了从管道内部检测堵塞物规格和距离,还实现了机器人完成了全地形的检测,解除了只受用于管网内的限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范围。
[0014]该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通过让双轴头转动电机在运行时,螺纹轴转动并带动螺接块移动时,拉伸臂推动延展臂,并令延展臂以铰接座为圆心转动,实现了该装置在置于管网内部时,可适当调节电动滚轮的高度,令电动滚轮的外表面能紧贴管道内壁,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等轴测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组成图;
[0017]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筒型框架;2、搭载板;3、声呐探头;4、行驶组件;401、双轴头转动电机;402、中控数据板;403、连通线束;404、螺接块;405、铰接座;406、延展臂;407、拉伸臂;408、电动滚轮;409、螺纹轴;5、电动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管道堵塞问题属于常见管网故障的一种,供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供水企业及民用业,目前此类管道的检堵方法以区域装表法与人工敲击听音法居多,然而从上述方法在对管道内堵塞物的具体位置判断时,对于管道内的实际堵塞物规格和距离难以把控,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
[0021]参考图1-图3可知,该装置包括:筒型框架1,筒型框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用于让筒型框架1在平地处的移动的电动小车5,筒型框架1外壁的四周分别固定有若干组行驶组件4,筒型框架1外部的一端安装有声呐探头3,声呐探头3和行驶组件4以及电动小车5不相干涉,筒型框架1包括:三个外圈环,其中声呐探头3安装在三个外圈环内处于两端位置的一个外圈环的外壁处,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圈环内开设有数目和行驶组件4相匹配的缺口,中间位置的外圈环借助缺口安装行驶组件4,行驶组件4将三个外圈环相连接组成筒型框架1。
[0022]行驶组件4包括:和缺口相适配的驱动源,驱动源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转动方向相对设置的输出端,输出端的一端固定有螺纹轴409,两根螺纹轴409分别和位于两端的外圈环的内部相转动连接;位于两端的外圈环的外环壁处固定有铰接座405,铰接座405的内部铰接有延展臂406,延展臂406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滚轮408,螺纹轴409的外部螺接有螺接块404,螺接块404的顶部和延展臂406之间铰接有拉伸臂407,需说明的是,本装置在实际使用
时,驱动源运行,螺纹轴409转动并带动螺接块404移动,螺接块404在移动时,拉伸臂407受力延伸臂,令延伸臂以铰接座405做圆心转动。
[0023]驱动源为双轴头转动电机401,双轴头转动电机401的两个转动轴即为驱动源的输出端,两个转动轴共处在一个圆心内。
[0024]此外需补充的是,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让双轴头转动电机401在运行时,螺纹轴409转动并带动螺接块404移动时,拉伸臂407推动延展臂406,并令延展臂406以铰接座405为圆心转动,实现了该装置在置于管网内部时,可适当调节电动滚轮408的高度,令电动滚轮408的外表面能紧贴管道内壁,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
[0025]参考图2和图3可知,在本申请中,位于两端的外圈环之间固定有中控数据板402,中控数据板402置于筒型框架1的内部,且中控数据板402内置有电源,此外中控数据板402分别与电动小车5、声呐探头3、驱动源以及电动滚轮408电性连接,还需补充的是,参考图1可知,在本申请中,位于两端位置中的其中一块外圈环的外壁固定有搭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包括:筒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框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用于让筒型框架(1)在平地处的移动的电动小车(5),所述筒型框架(1)外壁的四周分别固定有若干组行驶组件(4),所述筒型框架(1)外部的一端安装有声呐探头(3),声呐探头(3)和所述行驶组件(4)以及所述电动小车(5)不相干涉,所述筒型框架(1)包括:三个外圈环,其中声呐探头(3)安装在三个外圈环内处于两端位置的一个外圈环的外壁处,位于中间位置的外圈环内开设有数目和行驶组件(4)相匹配的缺口,中间位置的外圈环借助缺口安装行驶组件(4),行驶组件(4)将三个外圈环相连接组成筒型框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组件(4)包括:和缺口相适配的驱动源,驱动源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转动方向相对设置的输出端,输出端的一端固定有螺纹轴(409),两根螺纹轴(409)分别和位于两端的所述外圈环的内部相转动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外圈环的外环壁处固定有铰接座(405),铰接座(405)的内部铰接有延展臂(406),延展臂(406)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滚轮(408),所述螺纹轴(409)的外部螺接有螺接块(404),螺接块(404)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崔纪平覃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锦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