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559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3
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钢筋骨架,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有数块,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钢筋骨架组焊而成;钢筋保护层垫块上部中间设置“U”型钢筋限位槽,“U”型钢筋限位槽内放置下层底部结构钢筋;钢筋骨架由纵向钢筋骨架与横向钢筋连接杆组成,纵向钢筋骨架和与之对应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垂直固定连接,横向钢筋连接杆连接各纵向钢筋骨架。该装置标准化、规格化生产,能控制楼板上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性,更有效控制了上下层钢筋的间距,能够支撑上层钢筋及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且该装置为一体化产品,并具有轻巧、安装简便、易于定位、不易移位等优点,从而减小施工人员劳动强度。从而减小施工人员劳动强度。从而减小施工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楼板钢筋布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结构楼板双层双向钢筋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到下设钢筋保护层垫块、上设马凳筋的组合形式,这类分体式组合易出现由于现场施工人员的踩踏或模板、架管、木方等材料挤压导致已施工好的钢筋保护层垫块、马凳筋出现偏位而失效的情况。后期在仓号验收前,想恢复钢筋保护层垫块及马凳筋又由于水电管路、楼板钢筋已施工完成并形成上部堆载,不易整体抬动而导致很难恢复的情况,强行恢复就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且传统马凳筋在浇筑混凝土拆模后极易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具有高强度支撑的装置。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钢筋骨架,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有数块,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钢筋骨架组焊而成;钢筋保护层垫块上部中间设置“U”型钢筋限位槽,“U”型钢筋限位槽内放置下层底部结构钢筋;钢筋骨架由纵向钢筋骨架与横向钢筋连接杆组成,纵向钢筋骨架和与之对应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垂直固定连接,横向钢筋连接杆连接各纵向钢筋骨架。
[0006]该装置整体呈现一个“凸”字型结构。
[0007]该装置上下面形状均为长方形,上面长方形边长比下面长方形边长每边内缩10mm。
[0008]所述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钢筋骨架采用高强砂浆浇筑成型。
[0009]所述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钢筋骨架直径大小均根据实际结构施工中楼板双层双向钢筋大小、楼板厚度、结构钢筋上部荷载情况而定。
[0010]所述的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有六块,钢筋保护层垫块均匀间隔设置。
[0011]所述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顶部中间设置“U”型钢筋限位槽。
[0012]所述的纵向钢筋骨架与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一致。
[0013]所述的纵向钢筋骨架为长方形结构,平行、均匀间隔设置。
[0014]所述的横向钢筋连接杆设置有三根,纵向钢筋骨架顶部两角各设置一根横向钢筋连接杆,纵向钢筋骨架底部中部设置一根横向钢筋连接杆;横向钢筋连接杆与纵向钢筋骨架垂直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提高施工质量
[0017]本技术可在现场或工厂内进行标准化、规格化生产,故其质量比人工制作的马凳更为标准,能控制楼板上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性,更有效控制了上下层钢筋的间距。而且通过支架的使用,便于工地施工管理的规范,减少施工随意性,也减少了由于施工人员的踏踩或材料的堆压导致钢筋保护层垫块与马凳筋出现歪斜、错位而导致失效的情况。
[0018]2、提高施工效率
[0019]与传统的下设钢筋保护层垫块、上设马凳筋这类分体式组合相比,本技术为一体化产品,并具有轻巧、安装简便、易于定位、不易移位等优点,从而减小施工人员劳动强度,通过本技术,把两个工序提前完成,也避免了垫块与马凳筋出现歪斜、错位所需的整改时间。
[0020]3、降低施工成本
[0021]本技术的使用不仅有效控制工地废料的产生,而且减少了工人现场加工量,节约了工地现场用电量及搬运量,很大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2]4、本技术能够支撑上层钢筋及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正视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
[0030]1‑
钢筋保护层垫块、2

纵向钢筋骨架、3

横向钢筋连接杆、4

下层底部结构钢筋、5

下层顶部结构钢筋、6

上层底部结构钢筋、7

上层顶部结构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参见图1

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采用高强砂浆浇筑成型,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直径大小均根据实际结构施工中楼板双层双向钢筋大小、楼板厚度、结构钢筋上部荷载情况等既定条件而定。本实施例中,钢筋保护层垫块1均匀间隔设置有六块,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组焊而成。钢筋保护层垫块1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顶部中间设置“U”型钢筋限位槽,“U”型钢筋限位槽内放置下层底部结构钢筋4,让其有符合规范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由纵向钢筋骨架2与横向钢筋连接杆3组成,其中纵向钢筋骨架2为主要支撑受力构件,横向钢筋连接杆3为纵向钢筋骨架2的加固防倾连杆。纵向
钢筋骨架2与钢筋保护层垫块1数量一致,纵向钢筋骨架2为长方形结构,平行、均匀间隔设置,纵向钢筋骨架2和与之对应的钢筋保护层垫块1垂直固定连接。横向钢筋连接杆3连接各纵向钢筋骨架2,横向钢筋连接杆3设置有三根,纵向钢筋骨架2顶部两角各设置一根横向钢筋连接杆3,纵向钢筋骨架2底部中部设置一根横向钢筋连接杆3;横向钢筋连接杆3与纵向钢筋骨架2垂直设置。在制作高强砂浆钢筋保护层垫块1时,在其内部放置已经焊接好的纵向钢筋骨架2与横向钢筋连接杆3组合件,待养护等强后,即完成整个装置的生产。该装置整体呈现一个“凸”字型结构,上下面形状均为长方形,上面长方形边长比下面长方形边长每边内缩10mm。
[0033]本装置使用方法是:在楼板施工双层双向钢筋前,先确定该装置的放置位置以及间距要求等参数,然后将下层底部结构钢筋4放置于钢筋保护层垫块1上部中间的“U”型限位槽中,在下层底部结构钢筋4面上按设计间距布置下层底部结构钢筋5,并将上述两者绑扎牢固,待下层双向钢筋安装完毕后,在利用横向钢筋连接杆3依次安装上层底部结构钢筋6与上层顶部结构钢筋7,并将上述两者绑扎牢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钢筋保护层垫块(1)设置有数块,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组焊而成;钢筋保护层垫块(1)上部中间设置“U”型钢筋限位槽,“U”型钢筋限位槽内放置下层底部结构钢筋(4);钢筋骨架由纵向钢筋骨架(2)与横向钢筋连接杆(3)组成,纵向钢筋骨架(2)和与之对应的钢筋保护层垫块(1)垂直固定连接,横向钢筋连接杆(3)连接各纵向钢筋骨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整体呈现一个“凸”字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上下面形状均为长方形,上面长方形边长比下面长方形边长每边内缩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采用高强砂浆浇筑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楼板双层双向钢筋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筋保护层垫块(1)与钢筋骨架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仲列李锐蒋贤鸥肖烈张前王浩歌沈明洪霞陈俊文王贵峰张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