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54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所述封堵加固结构包括钢管、钢砂封堵料、钢支架和置于勘察孔底部的注浆加固体;所述钢支架包括外框架和置于外框架内的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的中心位置设有钢管定位孔,所述钢支架固定在勘察孔的孔口处,其定位支架中心的钢管定位孔正对勘察孔,所述外框架在勘察孔孔口围设成一个封堵区域,所述钢管通过钢管定位孔插入勘察孔的孔底,并在钢管内回填钢砂封堵料至钢管的管口,在外框架围设的封堵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封堵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次加固和封堵确保勘察孔涌水涌砂风险基本消除,且整体施工简单、封堵效果好。封堵效果好。封堵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勘察孔封堵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承压水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补给区位置较高而使该处具有较高的势能,由于静水压力传递的结果,使其他地区的承压含水层顶面不仅承受大气压力和上覆岩土的压力,而且还承受静水压力,其水面不是自由表面。在承压水位高于地表时,可以沿天然或人工开凿的通道溢出地表,所以又称作自流水。
[0003]在建筑领域中,在地下水非常丰富,地下承压水层较浅的地区进行建设项目时,地质勘察单位需在现场进行布置勘察孔位,并进行钻孔勘察。在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出现勘察孔涌水涌砂的险情,严重影响基坑安全。当基坑内外存在水力联系时,基坑内涌水涌砂将直接导致基坑外水位下降及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基坑周边地表及建筑物产生沉降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该封堵加固结构封堵效果好,通过多次封堵确保勘察孔涌水涌砂风险基本消除。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所述封堵加固结构包括置于勘察孔底部的注浆加固体、插入勘察孔内的钢管、回填在钢管内钢砂封堵料和置于勘察孔孔口的钢支架;所述钢支架包括外框架和置于外框架内的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的中心位置设有钢管定位孔,所述钢支架固定在勘察孔的孔口处,其定位支架中心的钢管定位孔正对勘察孔,所述外框架在勘察孔孔口围设成一个封堵区域,所述钢管通过钢管定位孔插入勘察孔的孔底,并在钢管内回填钢砂封堵料至钢管的管口,在外框架围设的封堵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封堵垫层。
[0006]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堵加固结构还包括焊接在外框架顶部的封堵钢板。
[0007]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注浆加固体是将注浆管通过钢管在伸入勘察孔孔底进行注浆形成的加固结构。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定位支架为十字形支架,其钢管定位孔位于十字形支架的交叉位置,且钢管定位孔的孔口与钢管的外径及勘察孔的内径相匹配。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管是由多根单节1.5~2m的钢管焊接而成。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包括角钢支架和封堵钢管,角钢支座的中部设有通孔,并将角钢支架置于勘察孔的孔口,其通孔正对勘察孔,并逐节焊接接长钢管下放,钢管通过角钢中心垂直下放至勘察孔内,直至下放至勘察孔底部,下放过程中可以通过角钢支架对其进行限位,确保钢管与勘察孔垂直方向保持一致。
[0012](2)本技术钢管的设置方便注浆和回填,可以通过钢管置于勘察孔底部对其进行注浆加固,进行孔底的封堵,以勘察孔为中心形成一个注浆加固体,可有效防止地下承压水;钢砂通过钢管回填至勘察孔底部,利用钢管的垂直性及密封性,回填的钢砂密度大能压住承压水头。
[0013](3)本技术的勘察孔封堵采用钢砂回填,钢砂具有硬度适中、韧性强、抗冲击等特点;且钢砂颗粒级配均匀、颗粒之间缝隙小,能有效压住地下承压水头;钢砂倾倒至钢管内部,倾倒过程中可将钢管适当上下抖动,利于钢砂沉淀密实,整体回填效果良好。
[0014](4)本技术在勘察孔回填封堵后,在支座内浇筑垫层,减少基底暴露时间,同时在支座顶部设置封堵钢板,通过多次封堵确保勘察孔涌水涌砂风险基本消除。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钢支架的平面图。
[0017]图中:1—勘察孔,2—注浆加固体,3—钢管,4—钢砂封堵料,5—钢支架,500—外框架,501—定位支架,502—钢管定位孔,6—封堵垫层,7—封堵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2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置于勘察孔1底部的注浆加固体2、插入勘察孔1内的钢管3、回填在钢管3内钢砂封堵料4和置于勘察孔1孔口的钢支架5,所述注浆加固体2是将注浆管通过钢管3在伸入勘察孔1孔底进行注浆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钢支架5包括方形的外框架500和置于外框架500内的十字形定位支架501,所述定位支架501的中心位置设有钢管定位孔502,所述钢管定位孔502的孔口与钢管3的外径及勘察孔1的内径相匹配。所述钢支架5固定在勘察孔1的孔口处,其定位支架501中心的钢管定位孔502正对勘察孔1,所述外框架500在勘察孔1孔口围设成一个封堵区域,所述钢管3通过钢管定位孔502插入勘察孔1的孔底,并在钢管3内回填钢砂
封堵料4至钢管3的管口后,在外框架500围设的封堵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封堵垫层6,最后在外框架500顶部的封堵钢板7。所述钢管3是由多根单节1.5~2m的钢管焊接而成。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针对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柳巷南口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2m,车站采用单柱双跨(局部采用双柱三跨)的结构形式。基坑土方自上而下为:素填土、黏质粉土、粉细砂,基底主要位于黏质粉土、粉细砂土层中。
[0022]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黏质粉土和砂层,根据勘察报告实测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地表下2.6m~4.2m,水位标高781.01~782.66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根据2013年3月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的《山西省太原市地下水动态报告》,孔隙潜水年水位变幅为0.8~1.4m。
[0023]2022年10月30日柳巷南口站基坑南侧开挖至5~6轴14米处时,发现勘察孔出现涌水涌砂现象。经现场查看及分析勘察资料,该勘察孔完成后未按要求回填密实造成涌水,该孔孔径10cm,孔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基坑微承压水地层勘察孔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加固结构包括置于勘察孔(1)底部的注浆加固体(2)、插入勘察孔(1)内的钢管(3)、回填在钢管(3)内钢砂封堵料(4)和置于勘察孔(1)孔口的钢支架(5);所述钢支架(5)包括外框架(500)和置于外框架(500)内的定位支架(501),所述定位支架(501)的中心位置设有钢管定位孔(502),所述钢支架(5)固定在勘察孔(1)的孔口处,其定位支架(501)中心的钢管定位孔(502)正对勘察孔(1),所述外框架(500)在勘察孔(1)孔口围设成一个封堵区域,所述钢管(3)通过钢管定位孔(502)插入勘察孔(1)的孔底,并在钢管(3)内回填钢砂封堵料(4)至钢管(3)的管口,在外框架(500)围设的封堵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封堵垫层(6)。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陈建朱殿君廖帅梁涌张沿刘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