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44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及空调器,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包括外壳、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由外壳和安装支架所组成腔体内的发热器件,外壳上设有多个散热口,散热口设置在外壳的顶面上,外壳的顶面设有朝向散热口方向延伸的导流弧面,外壳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口下方的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出水口中并伸出至外壳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上升的热空气能够在导流弧面的导流作用下快速流动至的、散热口处排出,从而避免了热空气在发热部件的外壳内聚集、加快了热空气排出效率;并且通过导流板对由散热口进入外壳内部的滴水或者杂质灰尘进行阻挡和导流,保证外壳内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外壳内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外壳内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是一种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以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器由于其内部发热器件的发热量大,必须要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而生产厂家为了控制成本,不会单独为发热器件增加专门的散热措施,目前对于空调器内部发热器件的散热方式主要为在发热器件的保护罩壳体上开设散热孔,通过自然对流对保护罩壳体内部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但一旦气温较高、空调器工作时间长时,空调器内部发热器件的发热量增大,现有的散热措施就不足以应对空调器的散热需求,而单独设置额外的散热部件无疑又会增加空调器的生产成本;并且,外界环境中的滴水或者灰尘杂质容易从散热孔中进入壳体内,影响壳体内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和防尘效果良好的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包括外壳、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由外壳和安装支架所组成腔体内的发热器件,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散热口,所述散热口设置在外壳的顶面上,外壳的顶面设有朝向散热口方向延伸的导流弧面,外壳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口下方的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出水口中并伸出至外壳外。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的两侧侧面上都设有出水口,导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板的下端分别从对应的出水口中伸出至外壳外。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板为弧形导流板,导流板从散热口下方朝下倾斜延伸至对应的出水口中。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弧面为朝向发热器件方向向下凹陷的凹形弧面,散热口靠近导流弧面的两侧设置。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外壳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板通过可拆卸多个连接在外壳顶面上的安装板悬空设置,安装板沿导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板为倒置的“∏”形结构,导流板与安装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滴水檐,所述滴水檐设置在导流板伸出至外壳外的下端并沿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滴水檐由导流板的下端边部朝向斜下方向或正下方向折弯形成,滴水檐与导流板之间弧形过渡。
[0013]本技术还公开了包含上述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的空调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没有额外增加单独的散热部件、未对空调器原有结构做过多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对发热器件原有保护罩的外壳进行结构优化,将散热口设置在外壳的顶面上同时将外壳的顶面改进为能够对内部热空气起到良好引流作用的导流弧面,使上升的热空气能够在导流弧面的导流作用下快速流动至的、散热口处排出,从而避免了热空气在发热部件的外壳内聚集、加快了热空气排出效率,在基本未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并且在散热口的下方设置导流板,通过导流板对由散热口进入外壳内部的滴水或者杂质灰尘进行阻挡和导流,使其能够从出水口排出至外壳外,保证外壳内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
[0018]图中标记为:100

外壳、200

安装支架、300

发热器件、400

导流弧面、500

散热口、600

出水口、700

导流板、710

安装板、720

滴水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空调器散热结构在发热器件300原有散热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热器件300原有的散热方式为通过设置在外壳100上的散热口500直接采用自然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外壳100作为发热器件300的保护罩,外壳100与安装支架200装配组成腔体结构,发热器件300设置在此腔体结构中,发热器件300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被外壳100内部空气吸收后,热空气上升至外壳100的内侧顶部并聚集。本技术为了改善热空气容易聚集在外壳100内部而不易排出的情况,对外壳10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散热口500设置在外壳100的顶面上,并且将外壳100原有的平面顶面改进为导流弧面400,导流弧面400朝向散热口500的方向延伸,通过导流弧面400对发热器件300上方聚集的热空气进行导流,避免热空气聚集,加快热空气向散热口500方向的流通。
[0022]具体的,导流弧面400可采用向上凹陷即朝向背离发热器件300方向凹陷的形式,也可采用向下凹陷即朝向发热器件300方向凹陷的形式。本技术中采用下凹形式的导流弧面400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因下凹形式的导流弧面400与发热器件300正对的中间部分距离发热器件300的距离更近,发热器件300上方的热空气向上流动较短路径就直接与导流弧面400的中间下凹部分接触,然后在导流弧面400的导流作用下顺着导流弧面400朝向散热口500方向流动,能够使热空气尽快受到导流弧面400的导流作用,从而提高对热空气的散热效率。同时,本技术还对散热口500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限定,使散热口500
靠近导流弧面400的两侧,则经过导流弧面400引导的热空气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散热口500中排出至外壳100外。
[0023]将散热口500设置在外壳100的顶面上虽然能够加快内部热空气排出,但也容易导致外界环境中的滴水或者杂质灰尘通过散热口500进入外壳100内部而影响发热部件300的正常工作。本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在散热口500的下方增加了导流板700,同时在外壳100的侧面上设置了出水口600,使导流板700的下端延伸至出水口600中并伸出至外壳100外,则通过散热口500掉落至外壳100中的滴水或者杂质灰尘会直接掉落在导流板700上,然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导流板700的引导通过出水口600排出至外壳100外。进一步的,可在外壳100的两侧侧面上都设置出水口600,同时增加导流板700的数量为两个,使导流板700与出水口600一一对应,同时采用弧形板块的导流板,两个导流板700的下端分别从对应的出水口600中伸出至外壳100外。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包括外壳(100)、安装支架(200)以及设置在由外壳(100)和安装支架(200)所组成腔体内的发热器件(300),所述外壳(100)上设有多个散热口(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500)设置在外壳(100)的顶面上,外壳(100)的顶面设有朝向散热口(500)方向延伸的导流弧面(400),外壳(100)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600);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口(500)下方的导流板(700),导流板(700)的下端延伸至出水口(600)中并伸出至外壳(100)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的两侧侧面上都设有出水口(600),导流板(7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板(700)的下端分别从对应的出水口(600)中伸出至外壳(100)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00)为弧形导流板,导流板(700)从散热口(500)下方朝下倾斜延伸至对应的出水口(600)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散热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弧面(400)为朝向发热器件(300)方向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亮饶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