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18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出风构件,其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出风口;以及连接构件,其连接室内机主体和出风构件,出风构件、连接构件和室内机主体一体地形成。通过该结构,能够在有效地防止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的同时,提高出风构件的结构强度,简化制造和装配部件的工艺,从而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更加便利。且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更加便利。且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更加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空气调节器中,为了导风和防止触碰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内部的部件而设有出风构件,出风构件相对于室内机主体独立地设置,并且整体设置于出风口内,因此在空气调节器制冷时减小了出风构件和室内机主体之间的热传导,从而防止在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然而,由于出风构件相对于室内机主体独立地设置,出风构件需要与其他部件连接固定,因此出风构件的结构强度相对较弱,并且使制造和装配部件的工艺更加复杂,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此外,产品的外观设计也受到限制。因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有效地防止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的同时,提高出风构件的结构强度,简化制造和装配部件的工艺,从而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更加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其能够在有效地防止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的同时,提高出风构件的结构强度,简化制造和装配部件的工艺,从而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更加便利。
[0004]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出风构件,其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出风口;以及连接构件,其连接室内机主体和出风构件,出风构件、连接构件和室内机主体一体地形成。
[0005]由此,由于连接构件能够减小温度相对较高的室内机主体和温度相对较低的出风构件之间的热传导,从而能够防止在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此外,由于出风构件、连接构件和室内机主体一体地形成,能够提高出风构件的强度,降低制造和装配部件的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此外,各部件一体地形成也更加有利于产品的外观设计。
[0006]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连接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其各自连接于出风构件;多个第三连接部,其各自连接于室内机主体;多个第二连接部,其各自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且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以及多个隔热槽,其以包围出风构件的方式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和室内机主体之间,各自沿室内机的进深方向贯通,且多个隔热槽通过多个第三连接部而间断地设置。通过该结构,能够保证出风构件的结构强度,并且减小出风构件和室内机主体之间的热传导,从而有效地防止在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
[0007]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多个隔热槽包括:多个第一隔热槽,其各自沿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隔热槽,其各自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三隔热槽,其各自为弧状,连接第一隔热槽和第二隔热槽。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多个隔热槽将出风构件和室内机主体隔开,并且在多个隔热槽之间形成有间隔,因此能够保证出
风构件的结构强度,并且减小出风构件和室内机主体之间的热传导,从而有效地防止在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
[0008]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设连接构件沿室内机的进深方向的厚度为t,设多个第一连接部各自沿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的宽度为D1,设多个第二连接部各自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D2,设相邻的隔热槽之间的间隔为D3,设多个隔热槽各自的宽度为D4,设多个第一隔热槽各自沿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为L,D1、D2、D3、D4、t、L的单位为mm,比较t的2倍和2mm,将t的2倍和2mm中的较小者作为α,比较t的2倍和1mm,将t的2倍和1mm中的较小者作为β,比较t的3倍和5mm,将t的3倍和5mm中的较大者作为γ,D1大于或等于α,D2大于或等于α,D3大于或等于β,且小于或等于γ,D4大于或等于α,L大于或等于D3的5倍。
[0009]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设多个第一连接部各自沿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的宽度为D1,设多个第二连接部各自沿室内机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D2,设相邻的隔热槽之间的间隔为D3,设多个第一隔热槽各自沿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为L,D1、D2、D3、L的单位为mm,D1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5mm,D2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4mm,D3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2.5mm,L大于或等于D3的30倍。
[0010]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多个第一连接部整体地设置于出风口内,多个第二连接部整体或部分地设置于出风口内。
[0011]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多个第一连接部整体或部分地设置于出风口的外部,多个第二连接部整体地设置于出风口的外部。
[0012]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多个第三连接部和多个第一隔热槽分别整体地设置于出风口的外部。
[0013]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多个第三连接部和多个第一隔热槽分别部分地设置于出风口内。
[0014]另外,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也可以是出风构件、连接构件和室内机主体分别由金属材料构成。
[0015]技术的效果
[0016]在根据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能够在有效地防止室内机主体上产生凝露的同时,提高出风构件的结构强度,简化制造和装配部件的工艺,从而提高空气调节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0017]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0018]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
[0019]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1的正视图;
[0020]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1的出风构件20和连接构件30的正视图;
[0021]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2中的A

A线剖开后B部分(图2虚线框B标出)的局部立体图;
[0022]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2中的C

C线剖开后D部分(图2虚线框D标出)的局部立体图。
[0023]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且呈现了示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表示。包含在本文中的本技术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设计的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
[0024]在附图中,附图标记贯穿附图中的多幅附图,指代相同或等同部分。
[0025]附图标记
[0026]1…
室内机,10

室内机主体,20

出风构件,30

连接构件,31

第一连接部,32

第二连接部,33

第三连接部,34

隔热槽,341

第一隔热槽,342

第二隔热槽,343

第三隔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设室内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出风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出风口;以及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室内机主体和所述出风构件,所述出风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室内机主体一体地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其各自连接于所述出风构件;多个第三连接部,其各自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主体;多个第二连接部,其各自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多个隔热槽,其以包围所述出风构件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室内机主体之间,各自沿所述室内机的进深方向贯通,且所述多个隔热槽通过所述多个第三连接部而间断地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热槽包括:多个第一隔热槽,其各自沿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隔热槽,其各自沿所述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三隔热槽,其各自为弧状,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槽和所述第二隔热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设所述连接构件沿所述室内机的进深方向的厚度为t,设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各自沿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的宽度为D1,设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各自沿所述室内机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D2,设相邻的所述隔热槽之间的间隔为D3,设所述多个隔热槽各自的宽度为D4,设所述多个第一隔热槽各自沿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为L,所述D1、所述D2、所述D3、所述D4、所述t、所述L的单位为mm,比较所述t的2倍和2mm,将所述t的2倍和2mm中的较小者作为α,比较所述t的2倍和1mm,将所述t的2倍和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民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气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