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28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缓震组件和底板;所述缓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回弹装置;外壳为开口向上的盒状结构;回弹装置设置在外壳的空腔内,传感器本体的横截面的尺寸与外壳内腔的尺寸相匹配且传感器本体的下端与回弹装置的上端抵接;所述底板设置在外壳的下侧,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减少震动和挤压对传感器的影响,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领域为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0003]对于本案来说,现有的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本身不具备缓震功能,在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电梯的撞击以及挤压,从而损坏了传感器本体,从而降低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它可以实现减少震动和挤压对传感器的影响,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缓震组件和底板;所述缓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回弹装置;外壳为开口向上的盒状结构;回弹装置设置在外壳的空腔内,传感器本体的横截面的尺寸与外壳内腔的尺寸相匹配且传感器本体的下端与回弹装置的上端抵接;所述底板设置在外壳的下侧。
[0006]优选的,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弹力片和弹力柱;所述弹力柱的下端与外壳抵接、上端与弹力片面接触;所述弹力片的上端与传感器本体的下端抵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弹力柱为橡胶或塑料泡沫材质。
[0008]优选的,所述弹力柱的长度等于弹力片的宽度。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呈开口向上的“凸”字形结构;所述弹力片嵌入在容置槽内,容置槽的上壁与弹力片的上端至少部分接触;所述弹力柱与容置槽的下壁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回弹装置设有多组,多组回弹装置在容置槽内一字排开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弹力片为金属材质。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底板为粘接。
[0013]优选的,所述弹力片的上端与传感器本体为粘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还开设有通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传感器本体下侧设置缓震组件,缓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回弹装置,回弹装置包括弹力片和弹力柱,传感器本体受挤压能够在外壳内上下滑动,使得本传感器具备缓震能力,减少了震动和挤压对传感器的影响,提高了传感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本传感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缓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缓震组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传感器本体,2缓震组件,201外壳,202弹力片,203弹力柱,2011容置槽,2012通槽,3底板。
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的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缓震组件2和底板3;所述传感器本体1、缓震组件2和底板3自上至下依序设置。
[0024]所述缓震组件2包括外壳201和回弹装置;外壳201为开口向上的盒状结构,外壳201的左端开设有通槽2012,外壳201的底部开设有“凸”字形且开口向上的容置槽2011,用于安装回弹装置。
[0025]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弹力片202和弹力柱203;所述弹力片202呈“Ω”形,弹力片202嵌入容置槽2011内,容置槽2011的上壁与弹力片202的上端至少部分接触,以稳定弹力片202;弹力柱203设于弹力片202的弧形板内,且弹力柱203与弹力片202为面接触;回弹装置未受挤压时,弹力柱203与容置槽2011的槽底为线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回弹装置的长度小于容置槽2011的长度且回弹装置的宽度小于容置槽2011的宽度,以减少回弹装置与外壳201之间的摩擦,利于弹力片202和弹力柱203正常回弹;
[0026]所述传感器本体1设置在缓震组件2的上侧,传感器本体1的横截面的尺寸与外壳201内腔的尺寸相匹配,使得传感器本体1受挤压能够在外壳201内上下滑动;初始状态下,传感器本体1的下端与弹力片202的上端粘接,以保持本传感器结构稳定;作为优选的,弹力片202为金属材质,弹力柱203为橡胶或乳胶或塑料泡沫等具有回弹性能的材质;通槽2012的位置与传感器本体1左端接线口的位置对应,使传感器本体1受挤压后上下滑动不受阻挡。
[0027]所述外壳201设置在底板3的上端,外壳201与底板3为粘接;底板3上还开设有螺孔,用于本传感器的安装。
[0028]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基于实施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缓震组件2的回弹性能,所述缓震组件2包括外壳201和回弹装置,回弹装置设有三组,三组在容置槽2011内一字排开设置,三组回弹装置的上端均与传感器本体1粘接,通过增加弹力片202和弹力柱203的数量来提高缓震组件2的回弹性能。
[0029]通过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传感器本体下侧设置缓震组件,缓震组件包括外壳和回弹装置,回弹装置包括弹力片和弹力柱,传感器本体受挤压能够在外壳内上下滑动,使得本传感器具备缓震能力,减少了震动和挤压对传感器的影响,提高了传感器使用寿命。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1)、缓震组件(2)和底板(3);所述缓震组件(2)包括外壳(201)和回弹装置;外壳(201)为开口向上的盒状结构;回弹装置设置在外壳(201)的空腔内,传感器本体(1)的横截面的尺寸与外壳(201)内腔的尺寸相匹配且传感器本体(1)的下端与回弹装置的上端抵接;所述底板(3)设置在外壳(201)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弹力片(202)和弹力柱(203);所述弹力柱(203)的下端与外壳(201)抵接、上端与弹力片(202)面接触;所述弹力片(202)的上端与传感器本体(1)的下端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柱(203)为橡胶或塑料泡沫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震动静音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柱(203)的长度等于弹力片(202)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雷德里克胡怡炜石燕宜郭海燕李杨董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迪纳塞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