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25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其属于泊船缓冲技术领域,其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内两侧均设置有滑杆,所述主体外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平台,所述缓冲平台内固定连接有与滑杆相互匹配的固定槽,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槽内,所述缓冲平台内设置有报警机构;浮力机构,所述浮力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底部的浮力筏,所述浮力筏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浮力机构,可以调整装置整体的吃水深度,以此来匹配不同吨位的船体靠岸,兼容性更好,使用场景更加宽泛,同时设置有报警机构,在船舶进行靠岸时,可以发出报警声,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更加安全和人性化,可以更好的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船舶停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泊船缓冲
,尤其涉及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港口码头对船舶进行靠岸工作时,由于船舶在水面无法做到完全降速,需要使用一定的缓冲措施来避免由于船舶的相对速度对码头或船舶本身造成损伤,现有的部分措施是在码头泊船处添加一些缓冲垫来进行缓冲处理,但一些大型船舶在进行停靠时,这种措施显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0003]现有的一种码头靠泊缓冲装置包括以下结构:公开号为CN209178928U公开了一种码头靠泊缓冲装置,包括支撑墙板;沿所述支撑墙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等间隔布置的靠泊缓冲单元,每个所述靠泊缓冲单元均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墙板内侧表面的内侧缓冲子单元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撑墙板外侧表面的外侧缓冲子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墙板内侧表面是指支撑墙板靠近码头的一侧表面。
[0004]现有的码头泊船缓冲装置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码头泊船缓冲装置设置不够灵活且兼容性差,在面对较大船体靠岸时,由于缓冲装置的抗压性能不够,可能会对岸堤造成破坏,且整体构造简单,未设置有报警机构,不能对船舶工作人员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包括:
[0007]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内两侧均设置有滑杆,所述主体外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平台,所述缓冲平台内固定连接有与滑杆相互匹配的固定槽,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槽内,所述缓冲平台内设置有报警机构;
[0008]浮力机构,所述浮力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底部的浮力筏,所述浮力筏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主体外壳内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主体外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滑动口内,两根所述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一号齿轮相互匹配的一号齿板,所述一号齿轮与一号齿板相互啮合,所述浮力筏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浮力筏内固定连接有两根限位杆,所述两根限位杆贯穿活塞且与活塞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浮力筏与主体外壳连接处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螺纹杆与转动槽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两侧的二号齿板,所述缓冲平台内开设有与二号齿板相互匹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转动连接有与二号齿板相互匹配的二号齿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二号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音鼓,所述缓冲平台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音鼓相互匹配的音梳。
[0011]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贯穿一号齿轮且与一号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外壳。
[0012]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贯穿主体外壳顶部与调节外壳且转动连接于调节外壳内顶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外壳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贯穿调节外壳并与螺纹杆同轴固定连接。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中设置有浮力机构,可以调整装置整体的吃水深度,以此来匹配不同吨位的船体靠岸,兼容性更好,使用场景更加宽泛,同时设置有报警机构,在船舶进行靠岸时,可以发出报警声,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更加安全和人性化,可以更好的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船舶停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的一号齿轮与一号齿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中:1主体外壳、2滑杆、3缓冲平台、4浮力筏、5一号齿轮、6一号齿板、7活塞、8限位杆、9螺纹杆、10二号齿板、11二号齿轮、12音鼓、13音梳、14调节外壳、15调节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包括:
[0023]主体外壳1,主体外壳1内两侧均设置有滑杆2,主体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平台3,缓冲平台3表面存在一定倾斜角,当两个缓冲平台3与主体外壳1相互靠近后,可以形成一个凹槽形的缓冲面,缓冲平台3内固定连接有与滑杆2相互匹配的固定槽,滑杆2固定连接于固定槽内,两个缓冲平台3可以通过滑杆2进行水平移动,缓冲平台3内设置有报警机构;
[0024]报警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1两侧的二号齿板10,缓冲平台3内开设有与二号齿板10相互匹配的滑动槽,滑动槽内转动连接有与二号齿板10相互匹配的二号齿轮11,二号齿轮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音鼓12,缓冲平台3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音鼓12相互匹配的音梳13,当两个缓冲平台3由于受到压力相互远离,二号齿板10就会远离缓冲平台3,缓冲平台3内的二号齿轮11就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音鼓12发生转动,与之相互匹配的音梳13就会敲击音鼓12表面的凸起而发出警报声,从而提醒工作人员,更加安全和人性化,可以更好的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船舶停靠;
[0025]浮力机构,浮力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1底部的浮力筏4,浮力筏4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主体外壳1内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5,主体外壳1两侧均开设有滑动口,滑
杆2滑动连接于滑动口内,两根滑杆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一号齿轮5相互匹配的一号齿板6,一号齿轮5与一号齿板6相互啮合,浮力筏4内滑动连接有活塞7,浮力筏4内固定连接有两根限位杆8,两根限位杆8贯穿活塞7且与活塞7滑动连接,活塞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浮力筏4与主体外壳1连接处开设有转动槽,螺纹杆9与转动槽转动连接,螺纹杆9贯穿一号齿轮5且与一号齿轮5同轴固定连接,主体外壳1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外壳14,螺纹杆9贯穿主体外壳1顶部与调节外壳14且转动连接于调节外壳14内顶部,调节外壳14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15,调节把手15贯穿调节外壳14并与螺纹杆9同轴固定连接,当两个缓冲平台3由于受到压力而相互远离,两根滑杆2所固定连接的一号齿板6会相互远离,从而使得与之啮合的一号齿轮5发生相对转动,与一号齿轮5同轴固定连接的螺纹杆9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活塞7在浮力筏4内发生相对位移,并且也可以通过调节把手15手动调节螺纹杆9,从而改变浮力筏4的浮力大小,从而改变装置整体的吃水深度,以此来匹配不同吨位的船体靠岸,兼容性更好,使用场景更加宽泛。
[0026]本技术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
[0027]首先,将装置整体安装于港口或河道指定船舶停靠点处,并通过调节把手15控制调节装置整体位置,通过改变浮力筏4的浮力大小,从而改变装置整体的吃水深度,以此来匹配不同吨位的船体靠岸,兼容性更好,使用场景更加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外壳(1),所述主体外壳(1)内两侧均设置有滑杆(2),所述主体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平台(3),所述缓冲平台(3)内固定连接有与滑杆(2)相互匹配的固定槽,所述滑杆(2)固定连接于固定槽内,所述缓冲平台(3)内设置有报警机构;浮力机构,所述浮力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1)底部的浮力筏(4),所述浮力筏(4)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主体外壳(1)内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5),所述主体外壳(1)两侧均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杆(2)滑动连接于滑动口内,两根所述滑杆(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一号齿轮(5)相互匹配的一号齿板(6),所述一号齿轮(5)与一号齿板(6)相互啮合,所述浮力筏(4)内滑动连接有活塞(7),所述浮力筏(4)内固定连接有两根限位杆(8),所述两根限位杆(8)贯穿活塞(7)且与活塞(7)滑动连接,所述活塞(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浮力筏(4)与主体外壳(1)连接处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螺纹杆(9)与转动槽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船道内泊船缓冲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岚李俊腾闫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蚌埠淮河船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