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18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屏蔽结构,包括:沿着墙体的横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块屏蔽模块,相邻的屏蔽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屏蔽模块包括龙骨架和屏蔽板;龙骨架的一面为屏蔽板固定面,另一面为墙体连接面;屏蔽板固定在屏蔽板固定面上;在墙体连接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设有上墙体连接件和下墙体连接件;在墙体、墙体连接件和屏蔽模块之间设置有吸音棉层。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墙体的辐射屏蔽材料的铺设由于墙体屏蔽材料铜箔质地较软以及面积较大,使竖直方向的铺设垂直度不易控制,横向的两块铜箔之间的焊接重叠面积不易控制,存在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效率低以及对施工人员操作要求高等问题。低以及对施工人员操作要求高等问题。低以及对施工人员操作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体屏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墙体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类似医院等对辐射屏蔽要求高的建筑设计中,具有防辐射要求的各类机房,如MRI等,对房间的辐射要求特别高,往往在楼地面、墙面及顶棚全部采用全紫铜进行屏蔽。
[0003]目前对于该类场景的铜箔屏蔽施工方法,通常采用直接铺设铜箔,铜箔之间的缝隙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对于顶棚和地面等水平面的铺设采用该方法施工倒是可以,但是对于墙面而言,铜箔的面积尺寸较大,在铜箔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兼顾竖向和横向,铜箔质地较软,由于没有支撑,很难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好位置,并且在横向上,两块铜箔之间的缝隙重叠尺寸也很难控制,重叠过多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两块铜箔之间缝隙过大又无法将两块铜箔进行焊接固定,需要重新返工铺设,增加施工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要求特别高。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墙体的辐射屏蔽材料的铺设由于墙体屏蔽材料铜箔质地较软以及面积较大,使竖直方向的铺设垂直度不易控制,横向的两块铜箔之间的焊接重叠面积不易控制,存在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效率低以及对施工人员操作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屏蔽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墙体的辐射屏蔽材料的铺设由于墙体屏蔽材料铜箔质地较软以及面积较大,使竖直方向的铺设垂直度不易控制,横向的两块铜箔之间的焊接重叠面积不易控制,存在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效率低以及对施工人员操作要求高等问题。/>[0006]本技术提供的墙体屏蔽结构,包括:沿着墙体的横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块屏蔽模块,相邻的所述屏蔽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屏蔽模块包括龙骨架和屏蔽板;所述龙骨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的横向龙骨;所述龙骨架的一面为屏蔽板固定面,另一面为墙体连接面;所述屏蔽板固定在所述屏蔽板固定面上;在所述墙体连接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设有上墙体连接件和下墙体连接件;所述屏蔽模块通过所述上墙体连接件和所述下墙体连接件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墙体、所述墙体连接件和所述屏蔽模块之间设置有吸音棉层。
[000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接杆和与所述插接杆的两端相匹配的弹性固定端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屏蔽模块的框架的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水平孔和第二水平孔;所述插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水平孔和所述第二水平孔,在所述插接杆的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有弹性固定端头。
[000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相邻的所述第一水平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
[000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上墙体连接件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龙骨架的顶部的上
连接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位于所述墙体连接面一端的端部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墙体的上部;所述下墙体连接件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龙骨架的底部的下连接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板位于所述墙体连接面一端的端部的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墙体的上部。
[001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墙体、所述墙体连接件和所述屏蔽模块之间的空间内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墙体固定加强件;所述墙体固定加强件将所述空间在竖直方向上划分成多个吸音棉层固定空间,在所述吸音棉层固定空间内设置有所述吸音棉层。
[001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墙体固定加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一竖向板、设置在所述墙体上的第二竖向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向板和所述第二竖向板之间的连接横板。
[0012]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龙骨架为木龙骨架。
[001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屏蔽板为铜箔板。
[0014]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屏蔽板的四周通过不锈钢钉固定在所述龙骨架的框架上;所述屏蔽板的中部通过不锈钢钉固定在所述横向龙骨上。
[0015]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不锈钢钉与所述屏蔽板之间设置有防裂网。
[0016]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墙体屏蔽结构,通过屏蔽模块的结构设计,将每一张屏蔽板固定在龙骨架上,由于龙骨架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且龙骨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在墙体的顶部(与顶棚连接处)和墙体的底部(与地面的连接处),确保屏蔽模块在竖直方向上可以保持垂直度的情况下一次施工完成,不会出现同一块屏蔽板在竖直方向上出现中部或下部歪离上部位置的现象;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无需考虑横向上两个屏蔽板的重叠面积,可以最大化节约屏蔽板原料,并且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屏蔽模块可以直接在工厂完成加工,直接在现场进行使用,进一步节约施工时间,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要求,使施工简单化;通过增设吸音棉层,不仅对屏蔽板与墙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支撑,而且还可以使墙体增加辐射屏蔽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加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墙体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屏蔽模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墙体屏蔽结构与墙体连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龙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相邻两个屏蔽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墙体屏蔽结构的安装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附图中,1

屏蔽模块,11

龙骨架,111

框架,112

横向龙骨,113

屏蔽板固定面,114

墙体连接面,12

屏蔽板,2

连接件,21

插接杆,22

弹性固定端头,31

上墙体连接件,311

上连接板,312

上固定板,32

下墙体连接件,321

下连接板,322

下固定板,4

墙体,5

吸音棉层,6

墙体固定加强件,61

第一竖向板,62

第二竖向板,63

连接横板。
[0025]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针对前述提出的在现有技术中,墙体的辐射屏蔽材料的铺设由于墙体屏蔽材料铜箔质地较软以及面积较大,使竖直方向的铺设垂直度不易控制,横向的两块铜箔之间的焊接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墙体的横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块屏蔽模块,相邻的所述屏蔽模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屏蔽模块包括龙骨架和屏蔽板;所述龙骨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的横向龙骨;所述龙骨架的一面为屏蔽板固定面,另一面为墙体连接面;所述屏蔽板固定在所述屏蔽板固定面上;在所述墙体连接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设有上墙体连接件和下墙体连接件;所述屏蔽模块通过所述上墙体连接件和所述下墙体连接件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墙体、所述墙体连接件和所述屏蔽模块之间设置有吸音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接杆和与所述插接杆的两端相匹配的弹性固定端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屏蔽模块的框架的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水平孔和第二水平孔;所述插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水平孔和所述第二水平孔,在所述插接杆的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有弹性固定端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水平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体连接件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龙骨架的顶部的上连接板和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贺喜格图乌凤文王宣尚波郑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