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04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属于路基排水领域,本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若干盲沟,若干盲沟设置在地面以下,若干盲沟交叉设置,若干盲沟之间相互连通,盲沟上侧均开设有若干过水孔,若干过水孔开设区域占盲沟沟壁面积的三分之二,盲沟用于收集运输地下水;雨水井,雨水井与若干盲沟连通,地下水通过若干盲沟汇入雨水井中,雨水井的输出端与排水泵站连接。雨水和地下水通过排水垫层,渗入地下设置的盲沟中,经若干盲沟收集运输最后汇入雨水井中,再由排水泵站将积水抽排,由此可以有效降低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高度,隔断路基毛细水,保证路基的水稳定强度,为路面结构提供稳定有效的支撑。定有效的支撑。定有效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路基排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平原地区广泛分布有粉质土,粉质土天然含水率较高,大多在30%~60%之间,粒径均质级配差,高含水率粉质土作为填料性能难以满足路基填筑基本性能指标要求,当路基土体浸水后土颗粒间几乎没有粘结力,且摩阻力极小,在雨季极易产生边坡冲刷和滑塌。
[0003]现有的粉质土通常采用明式排水法,明排水法又称集水井排水法,是采用截、疏、抽的方法来进行基坑等施工的排水,该方法容易引起流沙现象,地下水抽排容易造成周边附加沉降,影响路面结构稳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涵养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能够通过地下埋管收集运输地下水,从而降低地下水水位,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若干盲沟,若干盲沟设置在地面以下,若干盲沟交叉设置,若干盲沟之间相互连通,盲沟上侧均开设有若干过水孔,若干过水孔开设区域占盲沟沟壁面积的三分之二,盲沟用于收集运输地下水;雨水井,雨水井与若干盲沟连通,地下水通过若干盲沟汇入雨水井中,雨水井的输出端与排水泵站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雨水和地下水通过排水垫层,渗入地下设置的盲沟中,经若干盲沟收集运输最后汇入雨水井中,再由排水泵站将积水抽排,由此可以有效降低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高度,隔断路基毛细水,保证路基的水稳定强度,为路面结构提供稳定有效的支撑。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排水垫层,排水垫层位于若干盲沟上方,排水垫层用于便于地下水渗入若干盲沟中。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盲沟包括:第一盲沟,第一盲沟设置在地面以下,第一盲沟沿道路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盲沟,第二盲沟设置在地面以下,第二盲沟与第一盲沟交叉连通,第二盲沟的底标高高于第一盲沟底标高。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盲沟坡度与道路延伸方向、垂直道路延伸方向的合成坡度一致。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盲沟下方设置有隔水层。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若干盲沟均包裹设置有过滤层。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排水垫层上侧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用于避免材料之间相互混杂失去结构的完整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雨水井井壁开设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套管,第一盲沟穿设在套管中。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盲沟坡度不小于0.3%,第二盲沟坡度不小于2%。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第二盲沟的截面大样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第一盲沟的截面大样图;
[0020]图4为图1中的第一盲沟与雨水井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的盲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的盲沟的截面图;
[0023]图7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图2中的盲沟平面分布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盲沟100,过水孔110,第一盲沟120,第二盲沟130,隔水层140,过滤层150,隔离层160;
[0027]雨水井200,通孔210,套管220;
[0028]排水垫层300;
[0029]路床结构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次、第二次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3]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
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参考图1至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
[0035]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若干盲沟100,若干盲沟100设置在地面以下,若干盲沟100交叉设置,若干盲沟100之间相互连通,盲沟100上侧均开设有若干过水孔110,若干过水孔110开设区域占盲沟100沟壁面积的三分之二,盲沟100用于收集运输地下水;雨水井200,雨水井200与若干盲沟100连通,地下水通过若干盲沟100汇入雨水井200中,雨水井200的输出端与排水泵站连接。
[0036]如图1和图8所示,若干盲沟100设置在地面以下,需要说明的是,道路分为路床结构10和路基,若干盲沟100设置在路床结构10以下。若干盲沟100交叉设置,若干盲沟100之间相互连通,若干盲沟100与雨水井200相互连通,雨水井200的输出端与排水泵站连接。盲沟100上侧开设有若干过水孔110,地下水渗流和雨水下渗,通过过水孔110收集到若干盲沟100中,经若干盲沟100的运输,最后汇入雨水井200中,再经由排水泵站将积水抽排,达到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效果。
[0037]如图5和图6所示,若干过水孔110集中开设在盲沟100沟壁上侧,若干过水孔110开设区域占盲沟100圆周的三分之二面积,在地下水能够尽可能从各个方向流入盲沟100的同时,确保盲沟100底部具有足够的容量空间使积水流淌。
[0038]进一步地,过水孔110沿盲沟100延伸方向间隔200mm均布,过水孔110的直径为30mm。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盲沟(100),若干所述盲沟(100)设置在地面以下,若干所述盲沟(100)交叉设置,若干所述盲沟(100)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盲沟(100)上侧均开设有若干过水孔(110),若干所述过水孔(110)开设区域占所述盲沟(100)沟壁面积的三分之二,若干所述盲沟(100)用于收集运输地下水;雨水井(200),所述雨水井(200)与若干所述盲沟(100)连通,地下水通过若干所述盲沟(100)汇入所述雨水井(200)中,所述雨水井(200)的输出端与排水泵站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垫层(300),所述排水垫层(300)位于若干所述盲沟(100)上方,所述排水垫层(300)用于便于地下水渗入若干所述盲沟(10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粉质土的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盲沟(100)包括:第一盲沟(120),所述第一盲沟(120)设置在地面以下,所述第一盲沟(120)沿道路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盲沟(130),所述第二盲沟(130)设置在地面以下,所述第二盲沟(130)与所述第一盲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豪代普达刘荣贵孟繁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