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484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将配置好的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当固含量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转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步骤四中得到的砂磨后物料,将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粒径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冷却,筛分,即得所述实心碳酸盐前驱体。该方法制备的前驱体材料为实心结构,具有超细粒径且粒径易于控制,振实密度高,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可大大提升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尤其涉及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是富锂锰酸锂与层状锂金属氧化物形成的超晶格,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动力电池需求旺盛,与现阶段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比,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高、放电电压高、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续航能力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003]在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中,碳酸盐前驱体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低成本控制的优势,成为氢氧化物前驱体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厂家的重视。碳酸盐前驱体存在工艺稳定性较差,生长速度快,粒径不容易控制,粒径分布不均匀以及流动性差等问题,并且杂质(Na和S)含量相对氢氧化物前驱体较高而影响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振实密度比氢氧化物前驱体低,限制了能量密度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前驱体材料为实心结构,具有超细粒径且粒径易于控制,振实密度高,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可大大提升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通过在前驱体材料中进行掺杂和包覆改性,元素分布更加均匀,晶体结构稳定性提高,且元素间存在协同效应,在工作电压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以抑制活性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以充当“缓冲”层并减少高压循环期间的氧气释放,以防止电解液分解,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倍率、循环等电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金属盐混合溶液、混合沉淀剂并流加入反应釜中,经过砂磨,控制砂磨后浆料的固含量和加入量以及在反应釜中的成长时间,得到实心、超细粒径、高密度、粒径分布均匀的实心碳酸盐前驱体。在实心碳酸盐前驱体中进行掺杂和包覆改性,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一定浓度的镍钴锰混合盐溶液,配制一定比例的混合沉淀剂溶液;步骤二,在反应釜中加入纯水,保持反应釜转速和温度在要求范围内;步骤三,将配置好的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pH为7.5

11.5;步骤四,当固含量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转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后粒径0.05

1μm;步骤五,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步骤四中得到的砂磨后物料,保持反应釜转速和温
度在要求范围内,将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pH为7.5

11.5;步骤六,粒径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进行固液分离;用纯水进行洗涤,纯水温度为室温~60
o
C;步骤七,洗涤后的物料在90

200
o
C下进行干燥至水分<5000ppm,冷却至室温,将干燥冷却后的物料用一定目数的超声波振动筛进行筛分,即得所述实心碳酸盐前驱体。
[0007]进一步,所述镍钴锰混合盐溶液中,镍盐为硫酸镍、硝酸镍、氯化镍或乙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钴盐为硫酸钴、硝酸钴、氯化钴或乙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锰盐为硫酸锰、硝酸锰、氯化锰或乙酸锰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进一步,所述混合沉淀剂溶液为第一沉淀剂和第二沉淀剂混合配制,第一沉淀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沉淀剂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沉淀剂与第一沉淀剂的浓度比为1:5

1:15。
[0009]进一步,所述镍钴锰混合盐溶液的浓度为0.5

3.0mol/L,所述混合沉淀剂溶液浓度为0.5

3.0mol/L;所述镍钴锰混合溶液与混合沉淀剂溶液的摩尔比为1:0.97

1:1.35。
[0010]进一步,所述反应釜转速为200

1000r/min,所述反应温度为30

80
o
C。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采用上述方法制备而成,所述实心碳酸盐前驱体,分子式为Ni
x
Co
y
Mn
z
CO3,其中x+y+z=1,x>0.1,0≤y<0.1,0.5≤z<0.9,D50<3μm,TD>1.7g/cm3,SPAN<0.7,球形度>0.85,实心,表面光滑,流动性好。
[0012]进一步,对所述实心碳酸盐前驱体进行金属元素掺杂,掺杂量为1000

8000ppm,掺杂元素为Mg、Ti、In、Nb、Ru、Sn、Mo、Al、Rb、Zr、Sr、Ce、Cr、W、Yb或Y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得到一种实心、超细粒径(D50<3μm)、高密度(TD>1.7g/cm3)、粒径分布均匀的碳酸盐前驱体,分子式为Ni
x
Co
y
Mn
z
CO3,其中x+y+z=1,x>0.1,0≤y<0.1,0.5≤z<0.9。
[0014](2)使用混合沉淀剂,控制混合沉淀剂与金属盐混合溶液的比例,降低Na和S杂质含量,调整第二沉淀剂的加入量,提升密度,第二沉淀剂加入量过多,沉淀不完全,影响金属比例,第二沉淀剂加入量过少,影响密度提升、Na和S杂质含量、粒径分布均匀性。
[0015](3)经过砂磨,得到实心超细粒径碳酸盐前驱体,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工艺稳定性好,提升材料压实密度,大大提高正极材料倍率、循环性能,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0016](4)实心碳酸盐前驱体进行金属元素掺杂,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倍率、循环及稳定性能,掺杂量为1000

8000ppm,掺杂元素包含但不限于Mg、Ti、In、Nb、Ru、Sn、Mo、Al、Rb、Zr、Sr、Ce、Cr、W、Yb、Y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实心碳酸盐前驱体的SEM剖面图。
[0018]图2是对比例1制备的碳酸盐前驱体的SEM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0020]步骤一,用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配制2.0mol/L的镍钴锰混合溶液,用碳酸钠、碳酸氢铵配制2.0mol/L的混合沉淀剂溶液,碳酸氢铵与碳酸钠的浓度比为1:10。
[0021]步骤二,在反应釜中加入纯水,反应釜转速800r/min,温度50 o
C。
[0022]步骤三,镍钴锰混合溶液、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pH为8.5

9.0。
[0023]步骤四,固含量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转入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一定浓度的镍钴锰混合盐溶液,配制一定比例的混合沉淀剂溶液;步骤二,在反应釜中加入纯水,保持反应釜转速和温度在要求范围内;步骤三,将配置好的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pH为7.5

11.5;步骤四,当固含量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转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后粒径0.05

1μm;步骤五,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步骤四中得到的砂磨后物料,保持反应釜转速和温度在要求范围内,将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混合沉淀剂溶液并流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pH为7.5

11.5;步骤六,粒径达到要求后,停止进液,反应物料进行固液分离;用纯水进行洗涤,纯水温度为室温~60
o
C;步骤七,洗涤后的物料在90

200
o
C下进行干燥至水分<5000ppm,冷却至室温,将干燥冷却后的物料用一定目数的超声波振动筛进行筛分,即得所述实心碳酸盐前驱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锰混合盐溶液中,镍盐为硫酸镍、硝酸镍、氯化镍或乙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钴盐为硫酸钴、硝酸钴、氯化钴或乙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锰盐为硫酸锰、硝酸锰、氯化锰或乙酸锰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心碳酸盐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沉淀剂溶液为第一沉淀剂和第二沉淀剂混合配制,第一沉淀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或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王艳平徐云军李国华汪文程迪尹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