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481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路侧雨水集水井、雨水管;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设置于沥青路面面层内、路面基层的顶面之上,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入水口与沥青路面平齐,并设置在超宽路面的内侧车道高程较低一侧的车道标线旁,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出水口接入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中;雨水管位于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的下方,雨水管的上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的底面,其下端接入市政排水管网;路侧雨水集水井与雨水管的接口处安装有虹吸式雨水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难度低,针对道路坡度较缓等易积水路段,改变超宽沥青路面路表水的排水路径,提高内侧车道路表水排出效率,保障道路行车安全性。道路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的
,尤其涉及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密集地区交通量逐年提升。道路交通已成为城市运营与居民出行不可替代的交通形式。为了使交通主要干道的通行能力满足交通需求,采用双向十车道及以上的超宽路面。然而道路的不断拓宽随之带来的是路面排水不畅的问题。特别是在多雨的南方地区,大到暴雨出现频次高,持续时间长,超宽路面极易出现道路积水的现象。当出现路面排水不畅情况,路表水无法排出而填充在路面缝隙中,导致路面抗滑性能急剧下降,出现打滑引发事故。可见雨天交通事故频发,与路面积水存在必然关系。道路的行车安全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保障,降低交通事故也成为了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方向。可见改善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减少路面积水以及路表雨水残留,对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是十分重要的。
[0003]研究发现超宽沥青路面排水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
[0004](1)内侧车道路表水排水路径长,需经由外侧车道到达路侧雨水口,路表水长时间经过粗糙的路面,阻碍了其排出速率;
[0005](2)雨水口及雨水管道排水速率低,导致道路积水;
[0006](3)道路设计纵坡较为平缓,合成坡度较小,导致排水不畅。
[0007]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针对超宽沥青路面排水不佳路段,解决上述问题的道路排水方案,以减少路表积水,保障道路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结构简单,施工难度低,针对道路坡度较缓等易积水路段,改变超宽沥青路面路表水的排水路径,提高内侧车道路表水排出效率,减少路表积水,保障道路行车安全性。
[0009]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10]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包括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路侧雨水集水井、雨水管;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设置于沥青路面面层内、路面基层的顶面之上,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入水口与沥青路面平齐,并设置在超宽路面的内侧车道高程较低一侧的车道标线旁,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出水口接入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中;所述雨水管位于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的下方,所述雨水管的上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的底面,其下端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与雨水管的接口处安装有虹吸式雨水斗。
[0011]优选的,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依次由高度逐渐降低的竖向入水管、横向输水
管、纵向虹吸管、横向出水管组成,所述竖向入水管的上端与沥青路面平齐,其下端与横向输水管连接,所述横向输水管的另一端与纵向虹吸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纵向虹吸管的下端与横向出水管连接,所述横向出水管的另一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中。
[0012]优选的,所述雨水管依次由高度逐渐降低的尾管、横管、立管组成,所述尾管上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的底面,其下端与横管连接,所述横管的另一端与立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立管下端接入市政排水管网,各段管长根据雨水集水井与市政管网的距离合理设置,尾管和立管的长度宜尽量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整体为折线形管,管外表面的断面为正方形,管内表面的断面为圆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入水管、横向输水管、纵向虹吸管、横向出水管外表面的正方形断面的边长为8cm,其内表面的圆形断面的半径为2.5cm。
[0015]优选的,所述竖向入水管的长度依据沥青路面面层结构的厚度确定,所述横向输水管的长度根据所述竖向入水管与路侧雨水集水井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纵向虹吸管的长度根据所述横向输水管与路侧雨水集水井底面之间的间距确定,应尽量长,所述横向出水管的长度根据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的雨水集水井壁的厚度确定。
[0016]优选的,所述竖向入水管的上端设置有入水管盖板,所述入水管盖板上设置有具有圆角的长方形镂空孔洞;所述入水管盖板的材质为UHPC高性能混凝土;所述入水管盖板呈边长为8cm的正方形,其厚度为1.5cm,所述入水管盖板上的长方形镂空孔洞的尺寸为长2cm,宽0.5cm,圆角半径为0.1cm,共设置6个长方形镂空孔洞,均布在所述入水管盖板的中间位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控制在0.16~0.18之间,折线形管整体一次铸模成型。
[0018]优选的,所述虹吸式雨水斗的底部接口与所述雨水管密封吻合,并采用防水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虹吸式雨水斗的材质选择铸铁或者不锈钢材质,其具体要求可参照《CJT 245虹吸雨水斗2007》。
[0019]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虹吸管与路面基层结构基础面、所述横向出水管与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的雨水集水井壁的接口接缝处均应涂刷丙烯酸防水密封涂料。
[0020]另外,上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根据施工场景的不同包括如下步骤:
[0021]新建道路施工场景:
[0022]S10、确定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布设位置和间距: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的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设置在超宽道路纵坡较缓、道路加宽等易出现排水不良的路段;竖向入水管的上端与沥青路面平齐,并设置在超宽路面的内侧车道高程较低一侧的车道标线旁,避开轮迹带位置;布设间距推荐在25~100之间,可根据排水情况进行调整;
[0023]S11、雨水集水井壁与雨水管施工:进行雨水集水井壁及其加固施工时预留横向出水管的管位,并保证方便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整体安装;在路侧雨水集水井的底部与雨水管的接口处按要求安装虹吸式雨水斗;设置雨水管中的尾管、横管和立管,各段管长根据雨水集水井与市政管网的距离合理设置,尾管和立管的长度宜尽量长;
[0024]S12、路面基层顶面防水处理:完成路面基层摊铺压实工作后,按照步骤S10的方法
确定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位置并标记,在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正下方的基层顶面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大小宜在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投影面的四周各延伸20cm范围;
[0025]S13、安装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将预制的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运输至现场,运输过程保证其完好无损;根据标记位置进行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安装,安装时保证路面结构与纵向虹吸管紧密贴合,并在接触面涂刷丙烯酸防水密封涂料;安装时保证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的横向出水管与雨水集水井壁紧密贴合;并在接口接缝处涂刷丙烯酸防水密封涂料;
[0026]S14、铺筑沥青路面面层:进行沥青路面面层的摊铺压实,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上方的沥青路面面层采用小型机具单独压实,保证排水管不在压实过程中损坏;
[0027]改扩建道路及排水改造施工场景: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路侧雨水集水井(9)、雨水管(16);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设置于沥青路面面层内、路面基层的顶面之上,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的入水口与沥青路面平齐,并设置在超宽路面的内侧车道高程较低一侧的车道标线(2)旁,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的出水口接入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9)中;所述雨水管(16)位于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9)的下方,所述雨水管(16)的上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9)的底面,其下端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9)与雨水管(16)的接口处安装有虹吸式雨水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依次由高度逐渐降低的竖向入水管(3)、横向输水管(4)、纵向虹吸管(5)、横向出水管(6)组成,所述竖向入水管(3)的上端与沥青路面平齐,其下端与横向输水管(4)连接,所述横向输水管(4)的另一端与纵向虹吸管(5)的上端连接,所述纵向虹吸管(5)的下端与横向出水管(6)连接,所述横向出水管(6)的另一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9)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16)依次由高度逐渐降低的尾管(13)、横管(14)、立管(15)组成,所述尾管(13)的上端接入路侧雨水集水井(9)的底面,其下端与横管(14)连接,所述横管(14)的另一端与立管(15)的上端连接,所述立管(15)下端接入市政排水管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整体为折线形管,管外表面的断面为正方形,管内表面的断面为圆形;所述竖向入水管(3)、横向输水管(4)、纵向虹吸管(5)、横向出水管(6)外表面的正方形断面的边长为8cm,其内表面的圆形断面的半径为2.5c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入水管(3)的长度依据沥青路面面层结构的厚度确定,所述横向输水管(4)的长度根据所述竖向入水管(3)与路侧雨水集水井(9)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纵向虹吸管(5)的长度根据所述横向输水管(4)与路侧雨水集水井(9)的底面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横向出水管(6)的长度根据所述路侧雨水集水井(9)的雨水集水井壁(11)的厚度确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入水管(3)的上端设置有入水管盖板(1),所述入水管盖板(1)上设置有具有圆角的长方形镂空孔洞;所述入水管盖板(1)的材质为UHPC高性能混凝土;所述入水管盖板(1)呈边长为8cm的正方形,其厚度为1.5cm,所述入水管盖板(1)上的长方形镂空孔洞的尺寸为长2cm,宽0.5cm,圆角半径为0.1cm,共设置6个长方形镂空孔洞,均布在所述入水管盖板(1)的中间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宽沥青路面UHPC虹吸式辅助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道路辅助排水管(12)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宜控制在0.1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晶杨明张静波余顺新陈楚龙何忠李卓智余梦柳刚柯能信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