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4618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该调芯装置为组装入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中的变焦镜头筒用小型且具有高性能的调芯装置。使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变焦镜头的最前方透镜组相对于后方透镜组沿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并通过与最前方的透镜组大致同径的环形弹性构件对最前方的透镜组向光轴方向后方侧施力,从而避免了镜筒的大型化,能以简单的结构进行调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入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中的变焦镜头筒用小型且具有高 性能的调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日趋小型、高性能化,随之也要求被使用于这 些照相机中的变焦镜头小型、高性能化。为了使变焦镜头小型、高性能化,在设计上构成变焦镜头的各透镜、透镜组及透镜 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光学灵敏度就会变高,因此,以往的只是简单地将透镜嵌入镜筒中的 结构已无法满足所要求的光学性能。因此,有人提出了通过调整透镜组中的每个透镜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调整多 个透镜组之间的每个透镜组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得到所期望的光学性能的调芯手法, 但需要用于进行调芯的机构,随之产生镜筒大型化、零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点,专利技术者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变焦镜头筒 的大型化、且能最大限度地限制零部件数量增加的调芯装置。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组装入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中的变焦镜头筒用小型且具有 高性能的调芯装置。使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变焦镜头的最前方透镜组相对于后方的透镜组沿与光轴 正交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且用与最前方的透镜组大致同径的环形弹性构件对最前方的透 镜组向光轴方向后方侧施力,从而能避免镜筒的大型化地以简单的结构进行调芯。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第一透镜组移位的调芯方法,不需要在倾斜时所需的调整螺钉等结 构,从而避免了径向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能通过对第一透镜组整体进行调芯而在最前方透镜的后方进行调芯透镜 固定用的粘接,因此,在最前方透镜的外径部上不需要粘接部,且不需要用于掩饰粘接部的 构件,从而避免了径向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对调芯透镜组向光轴方向后侧施力的弹性构件,能在调芯、粘接 后直到粘接剂完全固化为止稳定保持透镜,因此,能够缩短工作时间且能进行高精度的调-I-H心。另外,除了第一透镜组以外的透镜直径小,成本比较低,但第一透镜组的透镜直径 大,成本高。虽然由于将第一透镜组的透镜更换为直径较小的透镜,透镜的亮度会变暗,但 能容易地获得降低成本的产品。本专利技术在由保持结构从两侧按压并夹持镜筒侧面的按压点之间设置与按压方向 正交的分割面,能牢固地保持镜筒,并能容易地进行透镜组的组装和分解。镜筒保持构件隔 着振动吸收构件按压镜筒。变焦驱动、对焦驱动等产生的振动难以传导到外部,从而能实现静音化。 附图说明图1表示四组透镜变焦的内对焦式(inner focus)的变焦镜头筒的光轴剖视图。图2为前侧镜筒5的分解立体图。图3表示第一透镜组1的调芯结构。图4为与图1正交的光轴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四组透镜变焦的内对焦式变焦镜头筒的例子进行说明。(1)镜筒整体结构图1表示四组透镜变焦的内对焦式变焦镜头筒的光轴剖视图。图1中的光学系统 由第一透镜组1、第二透镜组2、第三透镜组3、第四透镜组4构成,上述第一透镜组1包括 Li、L2、L3三片透镜,上述第二透镜组2包括L4、L5、L6三片透镜,上述第三透镜组3包括 1^7、1^8两片透镜,上述第四透镜组4包括1^9、1^10、1^11、1^12四片透镜。并且,第一透镜组1 被收纳保持于前侧镜筒5内,与此相对,第二透镜组2、第三透镜组3及第四透镜组4被收纳 于后侧镜筒6内。在此,在后侧镜筒6内具有用于支承第二透镜组2的移动框架7和用于支承第四 透镜组4的移动框架8,上述移动框架7、8能沿导向轴9、10移动地支承于导向轴9、10上。 第二透镜组2是变焦用透镜组,通过使移动框架7沿着导向轴9、10向前后方向移动来进行 变焦动作。另外,第四透镜组4是对焦用透镜组,通过使移动框架8沿着导向轴9、10向前后 方向移动来进行对焦动作。另外,第三透镜组3是校正用透镜组,被固定于后侧镜筒6内。(2)第一透镜组保持结构用图1和表示前侧镜筒5的分解立体图的图2对第一透镜组1的保持结构进行说 明。前侧镜筒5的抵接面5a是与光轴正交的平面,通过抵接面5a与后侧镜筒6的承受面 6a相抵接来对第一透镜组1沿光轴方向定位。另外,前侧镜筒5的嵌合部5b的外径比后侧镜筒6的嵌合部6b的内径小一些,使 第一透镜组1能沿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相对于第二透镜组2、第三透镜组3和第四透镜组4进 行微小量地相对移动。第一透镜组卡环11具有弹性,三处按压部Ila与前侧镜筒5的三处凸缘部5c相 抵接,并且三处勾挂部lib与后侧镜筒6的三处爪部6c相抵接。在该状态下,第一透镜组卡环11的弹簧部Ilc会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其弹性力对 前侧镜筒5向后侧镜筒6施力,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第二透镜组2、第三透镜组3和第四透 镜组4对第一透镜组1进行定位保持。另外,在前侧镜筒5上形成有与第一透镜组卡环11的三处按压部Ila相对应的三处槽部5d,在第一透镜组卡环11的按压部1 Ia通过前侧镜筒5的槽部5d之后,旋转第一透 镜组卡环11以使第一透镜组卡环11的按压部Ila与前侧镜筒5的凸缘部5c相抵接地进 行组装,上述结构为卡口(bayonet)结构。在此,在前侧镜筒5的凸缘部5c与第一透镜组卡环11的按压部Ila之间及前侧镜筒5的抵接面5a与后侧镜筒6的承受面6a之间分别作用有摩擦力F,当以比该摩擦力F大的力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按压第一透镜组1时,第一透镜组1能相对于第二透镜组2、第 三透镜组3和第四透镜组4相对移动。(3)第一透镜组调芯结构图3表示第一透镜组1的调芯装置。如图3所示,与前侧镜筒5的侧面5e相抵接 的调芯装置的一对接触件Cl的一个接触件被未图示的驱动构件驱动而能沿X方向移动,另 一个接触件被未图示的弹簧向第一透镜组1的光轴方向施力。另外,与接触件Cl正交并与前侧镜筒5的侧面5e相抵接的调芯装置的一对接触 件C2被未图示的驱动构件驱动而能沿Y方向移动,另一个接触件C2被未图示的弹簧向第 一透镜组1的光轴方向施力。弹簧的力量被设定为对接触件Cl和C2施加比上述摩擦力大 的作用力S。另外,后侧镜筒6相对于调芯装置是固定的。由此,能使第一透镜组1相对于第二透镜组2、第三透镜组3和第四透镜组4沿与 光轴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在使第一透镜组1移动到光学性能最好的位置后将前侧镜 筒和后侧镜筒粘接固定而能进行调芯。另外,粘接剂涂敷于外径较大的Li、L2的后方侧的 L3的侧面附近的A部。另外,光学性能最好的位置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公知的技术、例如使用由被调芯透 镜拍摄的图像的对比度评价值的方式等。(4)镜筒保持结构图2为前侧镜筒5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与图1正交的光轴剖视图。用图2和图4 对由后侧镜筒6和覆盖后侧镜筒6的侧面开口部的后侧镜筒盖12构成的镜筒主体外框结 构及其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在后侧镜筒6的一侧面上具有用于装入透镜组的开口部,使开口部的端面部6e和 后侧镜筒盖12的端面部12b相抵接。另外,在后侧镜筒6的与开口端面部6e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突起部6d,同样地,在后 侧镜筒盖12的与端面部12b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突起部12a。在镜筒保持构件13、14上分别具有环形突起部13a、14a,隔着具有弹性的振动吸 收构件15来保持后侧镜筒6的突起6d及后侧镜筒盖12的突起部12a。另外,振动吸收构 件15呈环形,其内径部和后侧镜筒6的突起部6d及后侧镜筒盖12的突起部12a (按压点) 的外径大致相同,且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该变焦镜头筒具有多个透镜组,其特征在于,使最靠近被拍摄体侧的至少包括一片、由多片透镜构成的透镜组能相对于其它透镜组沿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最靠近被拍摄体侧的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被固定,其它透镜组包括沿光轴方向能移动的透镜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央加纳健博
申请(专利权)人:杰西迪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