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455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包括顶端通过公扣接头与钻杆底部连接的圆柱体和与圆柱体底部公扣接头连接的打捞件,所述打捞件插接入井壁内的套管内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套管打捞技术领域。该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钢粒顺着钻杆内腔、插接管道、贯穿槽和钢粒孔依次输送到打捞件和套管之间,钢粒在打捞件和套管之间堆积,此时打捞件转动,将钢粒往下方挤压输送,钢粒卡接在螺旋凹槽内,增加对打捞件和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的防止套管从打捞件上脱落,可为套管打捞提供稳固的夹持效果,有效防止或减少套管打捞作业过程中套管滑脱事故发生,保障施工成效,上提钻杆即可将套管打捞至地面。即可将套管打捞至地面。即可将套管打捞至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为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瓦斯抽放井、排水井、下料井等大口径工程井在下套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套管意外脱落的情况。由于大口径工程井的套管尺寸一般都比较大,一般器具很难打捞,国内外已研制出了多种套管打捞工具(如可退式卡瓦打捞筒、可退式卡瓦打捞矛、打捞公锥、打捞母锥等)。这些套管打捞工具结构较复杂、操作费时费力且操作过程需配套部分修井作业设备,作业成本相对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包括顶端通过公扣接头与钻杆底部连接的圆柱体和与圆柱体底部公扣接头连接的打捞件,所述打捞件插接入井壁内的套管内腔,所述圆柱体包括上柱体和通过销轴在上柱体内滑动设置的下柱体,所述上柱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柱体脱落的限位槽,所述下柱体的内腔开设有用于钢粒输送的贯穿槽,所述上柱体的内腔贯穿有延伸至贯穿槽内腔用于放入钢粒的插接管道,所述贯穿槽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钢粒排出的钢粒孔;
[0005]所述打捞件包括打捞头,且打捞头的表面开设有与钢粒表面适配的螺旋凹槽,套管打捞作业时,把套管打捞工具与钻杆连接,通过钻杆带动圆柱体和打捞件转动,把套管打捞工具下入井壁中直至插接入套管内腔并且打捞件整体位于套管的内腔,带动打捞件插接带套管内腔后,将准备好的钢粒投入到钻杆内,钢粒从打捞装置上的钢粒孔滚落至打捞装置打捞件与套管内壁的缝隙中,钢粒顺着钻杆内腔、插接管道、贯穿槽和钢粒孔依次输送到打捞件和套管之间,钢粒在打捞件和套管之间堆积,此时打捞件转动,将钢粒往下方挤压输送,钢粒卡接在螺旋凹槽内,增加对打捞件和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的防止套管从打捞件上脱落,可为套管打捞提供稳固的夹持效果,有效防止或减少套管打捞作业过程中套管滑脱事故发生,保障施工成效,上提钻杆即可将套管打捞至地面。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捞件为刚性锥形体,两端为锥形体、中间为圆台柱,圆台柱最大外径比需要打捞的套管内径小6

10m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粒孔直径为Ф20mm,布置在圆柱体底部公扣接头下部最后一条丝扣处,且设置有两个。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捞件的底部圆台柱与锥形体连接处开设有凸起,凸起的外部与套管内壁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粒的半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公扣接头,所述打捞件的顶部开设有与公扣接头螺纹连接的母扣接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捞件中间圆台柱为上大下小设置,通过上大下小使得钢粒在下方堆积,不易脱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捞头的内腔通过滑动槽滑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打捞件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侧面开设有与斜面表面相切的推面,所述上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依次贯穿销轴和下柱体并延伸至下柱体内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升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上提钻杆时,带动上柱体升起,然后此时上柱体升起,当上柱体升起时,此时销轴在上柱体内滑动,下柱体不动,此时连接杆升起,带动升降块向上运动,通过推面推动斜面运动,将顶块向外挤压,带动顶块伸出抵接在套管的内壁上进行二次锁紧,然后此时销轴运动到极限,下柱体被拉动,带动打捞件升起,通过钢粒和顶块对套管的摩擦力将套管拉起,钻杆向上位移过程中,轻易实现套管打捞工具顶块对套管内壁的抵接,连接杆向上位移越大,被打捞套管所受的夹持力越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块设置有多个,且在打捞件的表面均匀分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粒为不规则形状。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钢粒顺着插接管道、贯穿槽和钢粒孔依次输送到打捞件和套管之间,钢粒在打捞件和套管之间堆积,此时打捞件转动,将钢粒往下方挤压输送,钢粒卡接在螺旋凹槽内,增加对打捞件和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的防止套管从打捞件上脱落,可为套管打捞提供稳固的夹持效果,有效防止或减少套管打捞作业过程中套管滑脱事故发生,保障施工成效,上提钻杆即可将套管打捞至地面,操作简单,制作方便,作业成本低,并且可有效防止套管脱落。
[0016]2、本专利技术,上柱体升起时,此时销轴在上柱体内滑动,下柱体不动,此时连接杆升起,带动升降块向上运动,通过推面推动斜面运动,将顶块向外挤压,带动顶块伸出抵接在套管的内壁上进行二次锁紧,然后此时销轴运动到极限,下柱体被拉动,带动打捞件升起,通过钢粒和顶块对套管的摩擦力将套管拉起,钻杆向上位移过程中,轻易实现套管打捞工具顶块对套管内壁的抵接,连接杆向上位移越大,被打捞套管所受的夹持力越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打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打捞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打捞结构的拉伸状态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井壁;2、钻杆;3、套管;4、钢粒;
[0024]5、圆柱体;51、上柱体;52、下柱体;53、公扣接头;54、插接管道;55、贯穿槽;56、钢粒孔;57、销轴;58、限位槽;59、连接杆;
[0025]6、打捞件;61、打捞头;62、螺旋凹槽;63、顶块;64、滑动槽;65、升降块;66、斜面;67、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7]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包括顶端通过公扣接头53与钻杆2底部连接的圆柱体5和与圆柱体5底部公扣接头53连接的打捞件6,打捞件6插接入井壁1内的套管3内腔,圆柱体5包括上柱体51和通过销轴57在上柱体51内滑动设置的下柱体52,上柱体51的内腔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柱体52脱落的限位槽58,下柱体52的内腔开设有用于钢粒4输送的贯穿槽55,上柱体51的内腔贯穿有延伸至贯穿槽55内腔用于放入钢粒4的插接管道54,贯穿槽55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钢粒4排出的钢粒孔56;
[0028]打捞件6包括打捞头61,且打捞头61的表面开设有与钢粒4表面适配的螺旋凹槽62,套管3打捞作业时,把套管3打捞工具与钻杆2连接,通过钻杆2带动圆柱体5和打捞件6转动,把套管3打捞工具下入井壁1中直至插接入套管3内腔并且打捞件6整体位于套管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包括顶端通过公扣接头(53)与钻杆(2)底部连接的圆柱体(5)和与圆柱体(5)底部公扣接头(53)连接的打捞件(6),所述打捞件(6)插接入井壁(1)内的套管(3)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5)包括上柱体(51)和通过销轴(57)在上柱体(51)内滑动设置的下柱体(52),所述上柱体(51)的内腔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柱体(52)脱落的限位槽(58),所述下柱体(52)的内腔开设有用于钢粒(4)输送的贯穿槽(55),所述上柱体(51)的内腔贯穿有延伸至贯穿槽(55)内腔用于放入钢粒(4)的插接管道(54),所述贯穿槽(55)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钢粒(4)排出的钢粒孔(56);所述打捞件(6)包括打捞头(61),且打捞头(61)的表面开设有与钢粒(4)表面适配的螺旋凹槽(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件(6)为刚性锥形体,两端为锥形体、中间为圆台柱,圆台柱最大外径比套管内径小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粒孔(56)直径为Ф20mm,布置在圆柱体(5)底部公扣接头(53)下部最后一条丝扣处,且设置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工程井套管精准打捞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仲科郝登峰刘国卫靳光均陈李松余德华高自永孙文国常恒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