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55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具有第一扣合部;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内锅上;其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承压板,承压板为沿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承压板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扣合,承压板的内边沿设置有承压边,内锅设置在承压边上,承压边设置有低于其下表面的加强结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承压件的承压强度不足的问题。足的问题。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和锅体,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在上盖盖合在内锅上时,通过对内锅进行加热,使得内锅的腔体压力上升,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压力烹饪。
[0003]在相关技术中,锅体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承压件,承压件的上端搭设在壳体上,承压件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内锅的外底壁的下方,以利用承压件支撑内锅的外底壁,在内锅的腔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将内锅的腔体压力由内锅传递至承压件上。
[0004]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承压件的承压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承压件的承压强度不足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具有第一扣合部;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内锅上;其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承压板,承压板为沿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承压板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扣合,承压板的内边沿设置有承压边,内锅设置在承压边上,承压边设置有低于其下表面的加强结构。
[000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和锅体,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在上盖盖合在内锅上时,通过对内锅进行加热,使得内锅的腔体压力上升,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压力烹饪,在内锅的腔体压力上升的过程中,受内锅的腔体压力上升的影响,上盖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内锅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由于上盖的第一扣合部与承压板的第二扣合部相扣合,内锅搭设在承压板的承压边上,从而使得内锅的腔体压力通过上盖作用在第二扣合部上,内锅的腔体压力通过内锅作用在承压边上,从而使得内锅的腔体压力在承压板上达到平衡。由于承压边为沿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承压边设置有低于其下表面的加强结构,在内锅的腔体压力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承压板在内锅的周向上的面积,降低承压板所承受的压强,通过在承压边设置加强结构,提高承压板的结构可靠性,提高承压板的承压能力,并且由于加强结构低于承压边的下表面,缩短内锅与承压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紧凑。
[0008]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沿竖向设置的翻边,翻边为沿承压板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翻边的上端与承压边的内边沿连接。采用上述的翻边,在内锅的腔体压力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在承压边的内边沿设置翻边,提高承压板的结构可靠性,提高承压板的承压能力。
[0009]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折边,折边为沿承压板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折边的内边沿与承压边的内边沿连接,采用上述的折边,在内锅的腔体压力一定的前
提下,通过在承压边的内边沿设置折边,提高承压板的结构可靠性,提高承压板的承压能力;或者,加强结构包括卷边,卷边为沿承压板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卷边的一端与承压边的内边沿连接,卷边的竖向截面为弧形结构。具体的,卷边为沿承压板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卷边的一端与承压边的内边沿连接,卷边的竖向截面为弧形结构,采用上述的卷边,在内锅的腔体压力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在承压边的内边沿设置卷边,提高承压板的结构可靠性,提高承压板的承压能力。
[0010]进一步地,承压边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内锅通过第一支撑件搭设在承压边上。由于内锅通过第一支撑件搭设在承压边上,使得内锅的腔体压力通过内锅传递至第一支撑件再传递至承压边上。并且采用上述分体设置的承压板和第一支撑件,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承压板和第一支撑件的材料进行选取,使得承压板的材料能够选取强度高的材料,以满足承压板的承压能力,并且使得第一支撑件的材料能够选取不同于承压板的材料,以避免对内锅的外表面造成损伤。
[0011]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圈,支撑圈为沿承压板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支撑圈的下端与承压边连接,内锅搭设在支撑圈的上表面。采用上述的环形结构的支撑圈,使得内锅的外表面在其周向上均与支撑圈接触,从而利用环形结构的支撑圈对内锅在内锅的周向上进行全面保护,避免内锅的外表面与承压板直接接触,避免内锅的外表面出现划伤,并且由于支撑圈为一体注塑成型,简化装配步骤,使得烹饪器具的装配方便快捷。
[0012]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沿承压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承压边的上表面,内锅搭设在支撑块的上表面。采用上述的多个支撑块,由于多个支撑块沿承压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利用多个支撑块对内锅在内锅的周向上进行全面保护的同时,减小第一支撑件的体积,在加工成型第一支撑件时,降低第一支撑件的材料用量,从而降低烹饪器具的第一支撑件的成本。
[0013]进一步地,承压板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一支撑件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和/或,承压边设置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设于连接孔,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第一支撑件连接。采用上述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承压板,提高承压板的结构强度,以提高承压板的承压能力和结构可靠性,采用上述的塑胶材质制成的第一支撑件,在内锅的上部搭设在第一支撑件的上表面时,避免对内锅的外表面造成损伤。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承压板和第一支撑件的材料进行选取,以降低承压板和第一支撑件的加工成本。
[0014]进一步地,承压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承压板搭设在第二支撑件上,第二支撑件搭设在壳体的上端。通过将承压板搭设在第二支撑件上,第二支撑件搭设在壳体的上端,使得承压板通过第二支撑件间接搭设在壳体上。
[0015]进一步地,内锅的上端设置有锅口翻边,内锅的外侧壁设置有位于锅口翻边的下方的承压台阶,内锅通过承压台阶搭设在承压边上;和/或,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保温圈,内锅设置在保温圈内,承压板设置在保温圈上。在承压边的结构强度一定的前提下,由于内锅通过承压台阶搭设在承压边上,使得承压台阶的下表面搭设在承压边上,承压边对承压台阶的作用力沿竖直方向,并且在内锅的上端设置锅口翻边,便于将内锅通过锅口翻边放置在承压边上,便于对内锅进行放置,在竖直方向上充分利用承压边的结构强度以支撑内锅,在保证承压边的承压效果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承压边的加工成本。
[0016]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线圈盘,线圈盘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内锅的下方。通过线圈
盘对内锅进行加热,使得内锅的腔体压力上升,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压力烹饪。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0021]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四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0022]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四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上盖(10),具有第一扣合部(11);锅体(20),包括壳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的内锅(22),所述上盖(10)可开合地盖设在所述内锅(22)上;其中,所述壳体(21)的上端设置有承压板(23),所述承压板(23)为沿所述壳体(2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所述承压板(23)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二扣合部(231),所述第一扣合部(11)与所述第二扣合部(231)相扣合,所述承压板(23)的内边沿设置有承压边(232),所述内锅(22)设置在所述承压边(232)上,所述承压边(232)设置有低于其下表面的加强结构(2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321)包括沿竖向设置的翻边(2322),所述翻边(2322)为沿所述承压板(23)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所述翻边(2322)的上端与所述承压边(232)的内边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321)包括沿横向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为沿所述承压板(23)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所述折边的内边沿与所述承压边(232)的内边沿连接;或者,所述加强结构(2321)包括卷边,所述卷边为沿所述承压板(23)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所述卷边的一端与所述承压边(232)的内边沿连接,所述卷边的竖向截面为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边(23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24),所述内锅(2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24)搭设在所述承压边(23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4)包括支撑圈(241),所述支撑圈(241)为沿所述承压板(23)的周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仙福王本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