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17-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43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17

4PH不锈钢材料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对17

4PH锻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的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通过高温时效+低温时效相结合,促进组织稳定性,能够保留少量残余奥氏体提高塑性和冲击功,而且还可以避免组织转变应力和热应力过大导致产品开裂的风险。

技术介绍

[0002]17

4PH不锈钢材料运用领域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制造油田阀零件、化工设备、飞机配件、紧固件、泵轴、核反应堆等领域,该材料质量百分比Cr含量在15.0%~17.5%之间,Cu含量在3.0%~5.0%之间,Ni含量在3.0%~5.0%之间,Nb含量在0.15%~0.45%之间,由于17

4PH材料合金成分较高,对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韧性,若按照常规生产工艺:固溶+时效生产,很难有效提高锻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影响生产进度,因此,急需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解决17

4PH锻件热处理后冲击功偏低的状况,提高产品质量。
[0004]为达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时工艺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的:
[0006]步骤1)、高温固溶处理:加热炉炉温≤4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700℃,保温3h~8h,保温结束后以全功率升温至1020℃~1060℃,保温5h~20h,保温结束后出炉冷却:出炉空冷时间≤80s,将锻件放入水槽中冷却,冷却时间10min~100min,开始水温控制在15℃~20℃,水冷时锻件表面温度始终控制在Mf点附近温度,保持在35℃~70℃范围,水冷结束后将锻件放置在室温下进行空冷4h~15h,执行完步骤1)后将锻件装入加热炉中进行高温时效;
[0007]步骤2)、高温时效:加热炉温≤3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680℃,保温3h~8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至≤400℃出炉空冷,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到室温,执行完步骤2)后将锻件装入加热炉中进行低温时效;
[0008]步骤3)、低温时效:加热炉温≤3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00℃~600℃,保温3h~8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至≤400℃出炉空冷,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到室温。
[0009]本专利技术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0010]按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0011]1、首次采用阶段式冷却方法,先加快固溶冷却强化,避免ε

相析出,再将17

4PH锻
件件温维持在Mf点附近温度,保持在35℃~70℃范围,促进组织转变并保留一定含量的残余奥氏体,提高17

4PH产品的塑韧性;
[0012]2、强化冷却之后,放置在室温下进行静置6h~24h,进一步促进少量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避免残余奥氏体含量偏高影响强度;
[0013]3、高温时效+低温时效相结合,促进组织稳定性;
[0014]4、能够保留少量残余奥氏体提高塑性和冲击功,而且还可以避免组织转变应力和热应力过大导致产品开裂的风险。按本专利技术热处理工艺生产的17

4PH锻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满足了市场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其具体工艺如下:
[0016]步骤1)、高温固溶处理:加热炉炉温≤4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700℃,保温3h~8h,保温结束后以全功率升温至1020℃~1060℃,保温5h~20h,保温结束后出炉冷却:出炉空冷时间≤80s,将锻件放入水槽中冷却,冷却时间10min~100min(开始水温控制在15℃~20℃),水冷时锻件表面温度始终控制在Mf点附近温度,保持在35℃~70℃范围,水冷结束后将锻件放置在室温下进行空冷4h~15h;
[0017]步骤2)、待步骤1)空冷结束后,将锻件装入加热炉,执行高温时效:加热炉温≤3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680℃,保温3h~20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至≤400℃出炉空冷,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到室温;
[0018]步骤3)、待步骤2)空冷结束后,将锻件装入加热炉,执行低温时效:加热炉温≤3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00℃~600℃,保温3h~20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至≤400℃出炉空冷,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到室温。
[0019]实施例1: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0020]钢种:17

4PH;
[0021]化学成分:C=0.04%,Si=0.31%,Mn=0.74%,Cr=16.0%,Ni=4.75%,
[0022]S=0.004%,P=0.025%,Cu=3.08%,Nb=0.23%;
[0023]规格:φ156;
[0024]具体热处理工艺如下:
[0025]步骤1)、高温固溶处理:加热炉炉温352℃,按8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保温3h,保温结束后以全功率升温至1040℃,保温6h,保温结束后出炉冷却:出炉空冷时间56s,将锻件放入水槽中冷却,冷却时间30min(开始水温控制在19℃),水冷时锻件表面温度始终控制在Mf点附近温度,保持在60℃范围,水冷结束后将锻件放置在室温下进行空冷7h;
[0026]步骤2)、待步骤1)空冷结束后,将锻件装入加热炉,执行高温时效:加热炉温213℃,按6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60℃,保温6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至381℃出炉空冷,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到室温;
[0027]步骤3)、待步骤2)空冷结束后,将锻件装入加热炉,执行低温时效:加热炉温158℃,按6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30℃,保温6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至357℃出炉空冷,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到室温。
[0028]按照上述热处理工艺生产后,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0029]表1检测结果
[0030][0031]通过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生产后,力学性能结果满足要求。
[0032]实施例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17

4PH锻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热处理时工艺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的:步骤1)、高温固溶处理:加热炉炉温≤400℃,按≤50℃/h~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700℃,保温3h~8h,保温结束后以全功率升温至1020℃~1060℃,保温5h~20h,保温结束后出炉冷却:出炉空冷时间≤80s,将锻件放入水槽中冷却,冷却时间10min~100min,开始水温控制在15℃~20℃,水冷时锻件表面温度始终控制在Mf点附近温度,保持在35℃~70℃范围,水冷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王怡群雷冲马姣李占华李玉标郑安雄王文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