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15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道侧边往下直流的截水沟以及沿坡道倾斜往下横向导流至所述截水沟的盲沟;所述的盲沟沿坡面往下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的盲沟包括混凝土结构的沟邦以及沟底,并且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透水层、滤水层以及导流层,该结构能够解决在山地风电场道路的坡道上上水流冲击过大,容易损毁道路的技术问题。易损毁道路的技术问题。易损毁道路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山地风电道路建设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截水盲沟是指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的排水、截水暗沟。目前截水盲沟已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路基边坡,主要作用为减少路面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将坡面水引出道路外的天然水系中。
[0003]截水盲沟仍未应用于山地风电场砂土道路。山地风电场道路路面含砂率高,雨天路面受雨水的冲刷,砂土很容易流失,形成沟壑,路面很容易损毁,尤其在陡坡位置,同时水流冲击水沟沟邦两侧,掏空沟底,引起水沟断裂,连锁反应,路面积水严重,导致交通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提供一种能够运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该结构能够解决在山地风电场道路的坡道上上水流冲击过大,容易损毁道路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包括沿坡道侧边往下直流的截水沟以及沿坡道倾斜往下横向导流至所述截水沟的盲沟;所述的盲沟沿坡面往下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的盲沟包括混凝土结构的沟邦以及沟底,并且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透水层、滤水层以及导流层;所述透水层采用15~20cm直径的面石;所述滤水层采用滤网,型号为40目尼龙滤网布;所述导流层采用20~30cm直径的石块,使中间留有足够缝隙供水流穿过。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各所述盲沟沿坡道向下的间隔50~80CM。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沟邦以及所述沟底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30。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盲沟连接截水沟的一端为阶梯式砖砌结构,且端部堆砌大石块。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盲沟下沿的沟邦的高度高于上沿边的沟邦高度。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盲沟的沟底混凝土厚度大于15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对盲沟采用横向倾斜导流至截水沟的结构,将水流导向截水沟,防止雨水留沿坡道往下冲刷速度过快损毁路面。
[0014]2.盲沟内部采用的三层结构提高本技术的稳定性,对水流进行过滤防止因砂石填满导流层的石块缝隙,防止因堵塞而失效。
[0015]3.盲沟的下沿沟邦高于上沿的沟邦可以有效对水流进行拦截,从而更好得导流至截水沟。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位置平面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盲沟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
[0021]1.盲沟、11.沟邦、12.沟底、13.透水层、14.滤水层、15.导流层、2.截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根据山地风电场施工队施工过程经验,在道路斜坡位置可间隔设置横向截水盲沟,切断路面流水,将水流导向侧面截水沟或者外边坡原始地形,不让积水加大,保护道路路面,以下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
[0024]参阅图1和图2,以坡度30
°
以上的斜坡道路为例,坡道的侧边设置有沿坡面向下直流的截水沟2,截水沟2的构造和尺寸可根据现有的传统构造建设,该技术不对此进行描述,沿坡面往下间隔布置有倾斜横向导流至截水沟2的盲沟1,盲沟1由混凝土结构的沟邦11和沟底12组成,沟底12宽度为100cm,沟邦11深度为40~60cm,沟邦11的厚度大于15cm,沟底12厚度为10cm,需要具体进一步说明的是:盲沟1所使用的混凝土标号应达到C30或强度高于C30以上,确保后续正常交通不破坏横沟,从而让使用寿命达到10年以上。
[0025]参阅图2,盲沟1内壁从上到下的结构依次为:透水层13、滤水层14以及导流层15。
[0026]透水层13采用15~20cm直径的面石进行填设,面石平面朝上,保证道路车辆通行正常。
[0027]滤水层14采用滤网,型号为40目尼龙滤网布,防止因水流冲刷砂石流入导流层15从而堵塞盲沟。
[0028]导流层15采用20~30cm直径的石块进行回填,使中间留有足够缝隙供水流穿过。
[0029]对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其中,盲沟1的沟底12混凝土厚度可以为15cm以上,保证重车行驶至块石上方不至于挤压破坏水沟。
[0030]为了避免横向沟槽导出的水流强力冲刷山体,在横向截水盲沟1尾端可采用阶梯式降水,砌筑浆砌石台阶缓冲水流,并且堆砌大块石于沟槽尾部,阻挡冲击水,避免冲击山体,导致塌方。
[0031]对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盲沟1下沿的沟邦11可高于上沿的沟邦11,从而路面水流可以顺着截水盲沟1导向侧面截水沟2;让水流能根据设计的方向进行分流和导向,防止整个道路路面受雨水冲刷变成沟壑,损毁道路。
[0032]另外说明的是,道路坡度在30
°
以下时,各盲沟1的间距可为50~80米间隔布设,沟邦11深度为10~15cm,沟底12厚度8~10cm,出水口斜向侧面排水沟或者山体部分原始地
形,此时,盲沟1内部无需铺设透水层13、滤水层14以及导流层15。
[0033]该技术的具体施工步骤:
[0034]1.施工准备:选定横向截水沟的位置,根据前期雨季损毁道路的痕迹,寻找破坏道路的出水点,尤其是大型冲沟附近的道路,根据水流的大小和道路坡度的缓急,对横沟布设的点位和密度进行确定。
[0035]材料准备,根据横沟的长度和混凝土标号,计算每个横沟位置需要的原始材料的数量,包括回填块石、砂石骨料、水泥、尼龙滤网、模板、施工用水等,运送到位,避免挖断横沟阻断交通后,影响施工作业。
[0036]2.土石方开挖:由于风电场道路两侧有电力电缆和通讯光缆,所以在横向截水沟土石方开挖时,应人工开挖明确光缆的电缆的实际位置,做好标记后,采用小型挖掘机缓慢开挖至设计深度,保护好电缆和光缆,进行下道工序。
[0037]3.模板安装:提前加工好模板,并将模板放置指定位置,人工清理沟底和模板表面,架立模板,根据设计的尺寸安装固定模板。
[0038]4.混凝土拌制及浇筑:选定配合比,小型搅拌机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浇筑混凝土,振捣到位,确保浇筑混凝土合格。...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道侧边往下直流的截水沟(2)以及沿坡道倾斜往下横向导流至所述截水沟(2)的盲沟(1);所述盲沟(1)沿坡面往下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盲沟(1)包括混凝土结构的沟邦(11)以及沟底(12),并且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透水层(13)、滤水层(14)以及导流层(15);所述透水层(13)采用15~20cm直径的面石;所述滤水层(14)采用滤网,型号为40目尼龙滤网布;所述导流层(15)采用20~30cm直径的石块,使中间留有足够缝隙供水流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地风电场道路的横向截水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盲沟(1)沿坡道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嘉何宁陈明廖梦雨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福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