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08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包括上检测夹、下检测夹和收线盒,所述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由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组成,所述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的内部设有弹性结构,所述收线盒的内部设有收卷组件;所述弹性结构由拉簧和挂钩组成,所述弹性结构中挂钩的数量为两个。该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便于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检测,实现方便调节的效果,检测时,使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分离,通过拉簧的反作用力使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贴合对电缆夹持,使电缆保持稳定,从而达到实用性强,便于使用的优点。便于使用的优点。便于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故障检测
,具体为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电源线,电源线直接关系到家用电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更关乎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0003]在电缆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电缆故障检测夹,但是,现有的电缆检测夹只能对一种形状的电缆进行夹持检测,因此,携带检测夹时需要携带不同型号的检测夹,导致不便于携带检测夹出门,同时不便于将连接检测夹的线束进行收卷,使用结束后,线束杂乱放置在一处,不仅影响美观,还不便于后续进行使用,严重影响了检测夹的使用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故而提出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具备实用性强,便于使用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检测夹不便于对不同型号的电缆进行夹持检测,同时不便于将连接检测夹的线束进行收卷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包括上检测夹、下检测夹和收线盒,所述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由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组成,所述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的内部设有弹性结构,所述收线盒的内部设有收卷组件;
[0006]所述弹性结构由拉簧和挂钩组成,所述弹性结构中挂钩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挂钩分别固定安装于拉簧的上下两端,所述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两个安装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环,两个所述挂钩与两个连接环勾接连接;
[0007]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设置于收线盒内部的收卷盘、转动安装于收线盒内部并延伸至其外的转动轴以及固定安装于转动轴一端的把手,所述收卷盘固定安装于转动轴的外部。
[0008]进一步,所述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远离收线盒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头,且两个第一连接头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两个所述调节凹槽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防护垫分别与两个调节凹槽相适配。
[0010]进一步,所述收线盒的内部设有连接线,且收线盒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两个活动孔上下分布,所述连接线的两端通过两个活动孔延伸至收线盒的内部。
[0011]进一步,所述连接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左侧所述第二连接头
远离连接线的一端与上检测夹插接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从大到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呈半圆弧状。
[0013]进一步,所述连接线与收卷盘的外部传动连接,且收卷盘的外部设有对连接线限位的锁止结构,所述收卷盘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转动轴相适配的轴承,所述转动轴远离把手的一端与轴承的内环固定。
[0014]进一步,所述收线盒的内部开设有与转动轴相适配的转动孔,且转动轴远离轴承的一端通过转动孔延伸至收线盒的外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便于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检测,实现方便调节的效果,检测时,使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分离,接着将电缆穿过合适的调节凹槽中,然后松掉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的分离,通过拉簧的反作用力使上检测夹和下检测夹贴合对电缆夹持,使电缆保持稳定,便于对电缆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实用性强,便于使用的优点。
[0017]2、该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通过握住把手旋转,带动转动轴和转动收卷盘转动,转动盘旋转对连接线进行收卷,便于使用结束后将连接线进行收集储存,便于后续将连接线进行连接,达到便于收纳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收线盒的结构侧面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22]图中:1上检测夹、2下检测夹、3第一连接头、4调节凹槽、41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43第三凹槽、5防护垫、6安装槽、7拉簧、8挂钩、9连接环、10收线盒、11连接线、12第二连接头、13收卷盘、14转动轴、15把手、16轴承、17锁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3,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包括上检测夹1、下检测夹2和收线盒10,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调节凹槽4,调节凹槽4由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43组成,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远离收线盒10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头3,且两个第一连接头3转动连接。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43从大到下依次分布,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43外形均呈半圆弧状。通过第一凹槽
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43,便于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检测,实现方便调节的效果。
[0026]其中,两个调节凹槽4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5,防护垫5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防护垫5分别与两个调节凹槽4相适配。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43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防护垫5外部的电流传感器。
[0027]需要说明的是,电流传感器属于现有技术中公众所知的常规技术,因此文中不再对其具体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过多赘述。
[0028]本实施例中,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的内部设有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由拉簧7和挂钩8组成,弹性结构中挂钩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挂钩8分别固定安装于拉簧7的上下两端,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6,且两个安装槽6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环9,两个挂钩8与两个连接环9勾接连接;检测时,使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分离,拉簧7发生形变,接着将电缆穿过合适的调节凹槽4中,然后松掉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3的分离,通过拉簧7的反作用力使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贴合对电缆夹持,使电缆保持稳定,便于对电缆进行检测。
[0029]收线盒10的内部设有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设置于收线盒10内部的收卷盘13、转动安装于收线盒10内部并延伸至其外的转动轴14以及固定安装于转动轴14一端的把手15,收卷盘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包括上检测夹(1)、下检测夹(2)和收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调节凹槽(4),所述调节凹槽(4)由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43)组成,所述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的内部设有弹性结构,所述收线盒(10)的内部设有收卷组件;所述弹性结构由拉簧(7)和挂钩(8)组成,所述弹性结构中挂钩(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挂钩(8)分别固定安装于拉簧(7)的上下两端,所述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相对侧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6),且两个安装槽(6)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环(9),两个所述挂钩(8)与两个连接环(9)勾接连接;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设置于收线盒(10)内部的收卷盘(13)、转动安装于收线盒(10)内部并延伸至其外的转动轴(14)以及固定安装于转动轴(14)一端的把手(15),所述收卷盘(13)固定安装于转动轴(14)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检测夹(1)和下检测夹(2)远离收线盒(10)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头(3),且两个第一连接头(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的电缆故障检测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凹槽(4)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5),所述防护垫(5)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防护垫(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