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05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涉及气道开放器技术领域,该气管开放器包括:安装座,其一端连接有颈枕;支撑部,安装在安装座与颈枕之间,以及调节部,安装在安装座上;其中,所述支撑部包含与安装座铰接的支杆,且支杆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与颈枕连接,所述支杆与调节部之间连接有侧杆;所述调节部包含滑动块,且滑动块与安装座内部的延伸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由于采用了推拉的方式将颈枕拉起和放下,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急救气道开放器在使用时,结构复杂,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便于收纳的同时还能降低装置使用的繁琐程度,从而大大简化了装置的收放难度。了装置的收放难度。了装置的收放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道开放器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

技术介绍

[0002]开放气道是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的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所有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插管前预氧合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一般临床上可采用两种方式手法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和双手托颌法。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具体的方法是:操作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患者的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具体的方法是:用双手的拇指按住患者双侧颧骨,用中指和无名指把下颌角向上托起,以通畅气道。其中双手托颌法打开气道更确切,且对仰头抬颏法不能使用的颈椎损伤的患者也适用,但更耗费人力。
[0003]目前,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1139260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托颌式急救气道开放器,解决了目前人工托举下颌开放气道,长时间易增加人员疲劳度的问题,其包括调节横杆,所述调节横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下端连接有接触片,接触片一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拉杆,调节拉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托,相比于传统人工托颌开放气道,该装置能够夹持在颧骨和下颌处,使得下颌托举开放气道,且持续时间长,有效的避免人工长时间托举开放气道增加疲劳度,同时该装置使用方便;该专利技术通过该调节横杆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相向运动,从而调节装置的横向宽度,以适应不同脸型病人使用。
[0004]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112155897A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开放气道的医用气道打开装置,包括底板、支撑垫、下颌支撑装置、宽度调节装置和控制器,所述下颌支撑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开放气道的患者的下颌的高度进行自动调节;所述宽度调节装置被支撑垫包裹在其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下颌支撑装置以及宽度调节装置通讯连接。能够对需要进行开放气道的患者的下颌进行有效的支撑,避免医护人员用手抬起患者下颌,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给医护人员开放气道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0005]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6]结构复杂,且操作繁琐:现有的急救气道开放器在使用时,不但所需调整的结构繁多,且操作时还需要不断调整患者的头部,虽然不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是对于急救设备来说,最重要的是适用方便,所谓救人如救火,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调整装置上,严重影响病人的及时救治,其次,这些结构体积过大,且不便收放,对于急救来说,由于人员有限,且为了方便快速移动,因此所能携带的物品体积有限,常常只能携带一个医疗箱,而对于收放繁琐或者体积过大的装置来说,不但会占用过多的不必要空间,同时还会影响收纳和使用的方便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解决现有的急救气道开放器在使用时,结构复杂,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1]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该气管开放器包括安装座,该安装座用于与地面结合,并为其上的器件提供支撑力,其上安装有颈枕,之所以设置颈枕是因为气道的开放,主要在于使得患者的咽喉和颈部对应,即使患者头部向上抬起,而主要的受力点在于患者的颈部,因此设置颈枕来辅助患者气管的打开,最为有效,而且了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在安装座上设置调节部,通过滑动调节部,使得调节部带动颈枕升起,调节部包含延伸杆,该延伸杆一端与安装座和支杆之间的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安装座靠近枕靠部的一侧,而延伸杆的外部安装有可以沿着延伸杆滑动的滑动块,因此在需要使用颈枕时,只需将颈枕向上来,在颈枕的作用下,支杆与安装座之间发生旋转,并带动支杆上的侧杆一起滑动,直至滑动块滑动到延伸杆的末端,此时颈枕停止移动,只需将颈枕放置到患者颈部,通过颈枕对颈部的支撑,使得患者的头部抬起,此时患者的口腔和气管连通,便完成患者气管的打开,此过程中,无需进行其他操作,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装置操作的繁琐性,提高操作的效率,为患者的营救预留足有的时间,从而满足急救,争分夺秒的需求;
[0012]安装座,其一端连接有颈枕,颈枕为弧形;
[0013]支撑部,安装在安装座与颈枕之间,用于对颈枕进行支撑,以及
[0014]调节部,安装在安装座上,用于调节颈枕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
[0015]其中,所述支撑部包含与安装座铰接的支杆,且支杆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与颈枕连接,所述支杆与调节部之间连接有侧杆,从而形成三角支撑,避免单靠支杆无法对颈枕进行支撑,同时还能适应性调整,由此调整颈枕的高度,方便后续调整的方便性;
[0016]所述调节部包含滑动块,且滑动块与安装座内部的延伸杆连接,并可沿着延伸杆进行滑动,从而调整支杆的倾斜方向,由此调整颈枕带动的位置,防败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使用,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001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杆的端部铰接有连接座,且所述连接座可向侧杆所在方向旋转,从而使得颈枕可以前后翻折;
[0018]其中,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连接有转轴,且连接座通过转轴与颈枕连接,从而带动颈枕旋转,调整颈枕的旋转方向,方便后续的收纳。
[001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杆朝向侧杆的一侧开设有嵌入槽,且所述侧杆朝向支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的凹槽;
[0020]其中,在所述支杆与安装座平行时,所述侧杆嵌入到嵌入槽中,且所述支杆与安装座交界处的转轴镶嵌到侧杆表面的凹槽中,在对侧杆进行收纳时,侧杆能够稳定的进入到支杆的嵌入槽中,从而减小装置的体积。
[0021]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枕靠部,在使用者颈部搭设在颈枕上时,使用者的头部与枕靠部正对,此时使用者的口腔会在下颚的拉力作用下,张开,从而与气管连通,打开气管,降低气管打开的难度。
[0022]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远离支杆的一端铰接有立杆,且立杆可向安装座所在方向翻转,从而形成倒立的“L”形;
[0023]其中,所述立杆的顶端铰接有压板,在使用者头部放置到枕靠部中时,所述压板可压在使用者的额头处,从而按压患者的头部,使得患者头部无法抬起,避免患者在做出应激反应时,头部抬起将堵塞气管。
[002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压板的长度小于立杆的长度,
[0025]其中,在所述立杆向安装座的顶部翻转时,所述压板进入到枕靠部的凹槽中,所述立杆与压板之间的形成缺口与枕靠部的边缘对应,从而在对立杆进行收放时,卡入枕靠部中,减小装置的体积。
[0026]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呈弧形,在使用者颈部搭设在颈枕上时,所述安装座通过弧形部绕过患者的头部形状。
[0027]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挤压筒,且两个所述挤压筒分别设置在延伸杆的上下两侧;
[0028]其中,所述挤压筒的内部设有卡条,且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该气管开放器包括:安装座(1),其一端连接有颈枕(3);支撑部,安装在安装座(1)与颈枕(3)之间,以及调节部,安装在安装座(1)上,用于调节颈枕(3)与安装座(1)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支撑部包含与安装座(1)铰接的支杆(2),且支杆(2)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与颈枕(3)连接,所述支杆(2)与调节部之间连接有侧杆(4);所述调节部包含滑动块(52),且滑动块(52)与安装座(1)内部的延伸杆(51)连接,并可沿着延伸杆(51)进行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的端部铰接有连接座(9),且所述连接座(9)可向侧杆(4)所在方向旋转;其中,所述连接座(9)的顶部连接有转轴,且连接座(9)通过转轴与颈枕(3)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朝向侧杆(4)的一侧开设有嵌入槽,且所述侧杆(4)朝向支杆(2)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的凹槽;其中,在所述支杆(2)与安装座(1)平行时,所述侧杆(4)嵌入到嵌入槽中,且所述支杆(2)与安装座(1)交界处的转轴镶嵌到侧杆(4)表面的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设有枕靠部(8),在使用者颈部搭设在颈枕(3)上时,使用者的头部与枕靠部(8)正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远离支杆(2)的一端铰接有立杆(71),且立杆(71)可向安装座(1)所在方向翻转;其中,所述立杆(71)的顶端铰接有压板(72),在使用者头部放置到枕靠部(8)中时,所述压板(72)可压在使用者的额头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急救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2)的长度小于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明宇黄宁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