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98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包括注塑壳体、发火单元和点火驱动单元;所述注塑壳体整体呈圆柱形,其上端设有预留平面,所述注塑壳体的中部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圆台形凹陷和圆台形通孔,所述注塑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内埋电极,所述内埋电极的前端呈“几”字形,其优点在于:通过金属嵌件注塑成型工艺加工而成,制备简单、一致性好、成本低廉;先将发火药剂放置在注塑壳体内部,再通过导电薄膜桥和封堵材料实现对其两端的封堵,进而实现对发火药剂遮蔽,大大提高了点火器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该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的电子点火器件结构可使用载带进行包装,适用于SMT贴片工艺生产,可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的生产效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雷管
,具体涉及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电子雷管点火元件通常为桥丝结构,该结构由两片不导通的电极悬臂以一定间隙通过塑胶固定形成组件,再在悬臂前端焊接一定长度的镍-铬合金桥丝构成;使用时,电极悬臂尾端焊接在PCBA前端后再在电极悬臂及桥丝表面蘸取点火药剂,形成点火模组;
[0003]该种桥丝结构点火元件制备的点火模组生产流程长、加工复杂,需在多种生产环境间转运,而且该种桥丝结构的点火元件点火药剂外露,在运输、存储、电子雷管装配时易造成点火元件损坏,不利于生产操作,安全性低;
[000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具有一致性好、成本低、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包括注塑壳体、发火单元和点火驱动单元;
[0008]所述注塑壳体整体呈圆柱形,其上端设有预留平面,所述注塑壳体的中部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圆台形凹陷和圆台形通孔,所述注塑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内埋电极,所述内埋电极的前端呈“几”字形,所述内埋电极的前端面和圆台形凹陷的内底面持平,所述内埋电极的后端向后延伸并贯穿注塑壳体,两个内埋电极之间设有间隙;
[0009]所述发火单元位于注塑壳体的内部,所述发火单元包括导电薄膜桥、发火药剂和封堵材料,所述导电薄膜桥位于圆台形凹陷的内部且覆盖内埋电极的前端面,所述发火药剂和封堵材料均位于圆台形通孔的内部,所述发火药剂位于封堵材料的前端;
[0010]所述点火驱动单元和内埋电极连接,所述点火驱动单元包括点火驱动板,所述点火驱动板和内埋电极的后端均通过锡焊焊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壳体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P\PC\ABS\PA\PP

CF等。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埋电极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铜等。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内埋电极的厚度为0.1
‑1㎜
,其前端的宽度为0.5
‑3㎜
,其后端的宽度为0.2
‑1㎜
,其后端贯穿注塑壳体的长度为1
‑5㎜

[0014]作为优选,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1
‑1㎜

[0015]作为优选,所述圆台形凹陷的内底面直径为0.5
‑3㎜

[0016]作为优选,所述圆台形通孔的直径为0.5
‑3㎜

[0017]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薄膜桥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高分子膜、碳基导电膜、ITO膜、金属纳米线膜等。
[0018]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薄膜桥的厚度为0.01

5μm。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通过金属嵌件注塑成型工艺加工而成,制备简单、一致性好、成本低廉;
[0021]2、先将发火药剂放置在注塑壳体内部,再通过导电薄膜桥和封堵材料实现对其两端的封堵,进而实现对发火药剂遮蔽,大大提高了点火器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0022]3、该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的电子点火器件结构可使用载带进行包装,适用于SMT贴片工艺生产,可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1]101、注塑壳体;102、预留平面;103、圆台形凹陷;104、圆台形通孔;201、内埋电极;202、间隙;301、导电薄膜桥;302、发火药剂;303、封堵材料;401、点火驱动板;402、锡焊。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3]参见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包括注塑壳体101、发火单元和点火驱动单元;注塑壳体101整体呈圆柱形,其上端设有预留平面102,注塑壳体1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P\PC\ABS\PA\PP

CF等,注塑壳体101的中部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圆台形凹陷103和圆台形通孔104,圆台形凹陷103的内底面直径为0.5
‑3㎜
,优选1.5

2.5

,圆台形通孔104的直径为0.5
‑3㎜
,注塑壳体101的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内埋电极201,内埋电极2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铜等,内埋电极201的左端呈“几”字形,内埋电极201的厚度为0.1
‑1㎜
,优选0.2

0.5

,其前端的宽度为0.5
‑3㎜
,优选1.5

2.5

,其后端的宽度为0.2
‑1㎜
,0.3

0.8

,其后端贯穿注塑壳体101的长度为1
‑5㎜
,优选3
‑4㎜
,内埋电极201的前端面和圆台形凹陷103的内底面持平,内埋电极201的后端向后延伸并
贯穿注塑壳体101,两个内埋电极201的左端之间设有间隙202,间隙202的宽度为0.1
‑1㎜
,优选0.2

0.5

;发火单元位于注塑壳体101的内部,发火单元包括导电薄膜桥301、发火药剂302和封堵材料303,导电薄膜桥301位于圆台形凹陷103的内部且覆盖内埋电极201的前端面,导电薄膜桥3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高分子膜、碳基导电膜、ITO膜、金属纳米线膜等,导电薄膜桥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壳体(101)、发火单元和点火驱动单元;所述注塑壳体(101)整体呈圆柱形,其上端设有预留平面(102),所述注塑壳体(101)的中部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圆台形凹陷(103)和圆台形通孔(104),所述注塑壳体(101)的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内埋电极(201),所述内埋电极(201)的前端呈“几”字形,所述内埋电极(201)的前端面和圆台形凹陷(103)的内底面持平,所述内埋电极(201)的后端向后延伸并贯穿注塑壳体(101),两个内埋电极(201)之间设有间隙(202);所述发火单元位于注塑壳体(101)的内部,所述发火单元包括导电薄膜桥(301)、发火药剂(302)和封堵材料(303),所述导电薄膜桥(301)位于圆台形凹陷(103)的内部且覆盖内埋电极(201)的前端面,所述发火药剂(302)和封堵材料(303)均位于圆台形通孔(104)的内部,所述发火药剂(302)位于封堵材料(303)的前端;所述点火驱动单元和内埋电极(201)连接,所述点火驱动单元包括点火驱动板(401),所述点火驱动板(401)和内埋电极(201)的后端均通过锡焊(402)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出引脚形式电子雷管点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壳体(1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P\PC\ABS\PA\PP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流奇霍涛罗军刘伟蒋沅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云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