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85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回粘性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通过使用圆柱状的第一试件和第二试件,使得制备漆膜后的第一试件和第二试件在接触时,接触面的长度即为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的长度,接触面的宽度可以近似忽略,因此在进行漆膜破坏区域的测量时,只需要测量长度即可计算出漆膜的破坏比例,测量的精度更高,得到的实验数据也更加准确,测量也更加方便,除此之外,还通过设置多个定位槽,使得在进行测试时可以一次进行多组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进而保证实验数据的精准,并且在本测试中对漆膜与漆膜之间的接触和挤压也进行了模拟,能够有效的模拟漆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回粘性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漆膜指的是涂料施工于底材上的一道或多道涂层所形成的固态连续膜,通常漆膜由多道涂层组成,依据被涂物件的要求而决定涂层的多寡,一般包括底漆层、中间涂层和面漆层。漆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漆膜的回粘性指的是:漆膜在干燥后,因受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发生黏附的现象,漆膜的回粘性的测试对于保证漆膜的完整性、装饰性和保护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现有的测试方法是GB/T1762-1980《漆膜回粘性测定法》,《漆膜回粘性测定法》测试了漆膜在马口铁上的回粘性大小,主要测试方法为在马口铁上制备漆膜,干燥后将滤纸放置于漆膜表面,并调整温度和湿度的环境,通过在滤纸上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压迫滤纸与漆膜接触,通过观察滤纸与漆膜分离的难易程度来判定漆膜的抗回粘性大小,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只是模拟了部分漆膜在使用中的情况,并且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手动调整滤纸的位置,使其对准漆膜,同时需要使用显微镜观测破损面积,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到测定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模拟漆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且操作方便,结果准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支架、顶板、多个第一试件和多个第二试件;
[0006]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0007]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均呈圆柱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多个所述第一试件分别设于多个所述定位槽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试件之间设有所述第二试件,且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搭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试件的外周面上;
[0008]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且与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所述支架上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轨道;
[0009]所述顶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且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至与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相接触。
[0010]优选的,还包括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固定柱和配重片,所述固定柱安装在所述顶板上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配重片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可以通过控制所述配重片来控制对所述第二试件的压力,进而模拟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漆膜回粘性情况,使实验
数据更加贴合于实际情况。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均呈管状,且材质为钢材质,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并且钢材质更加实用。
[0012]为了解决实现同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方法,采用如前所述的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分别在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进行漆膜制备;
[0014]SS2、所述漆膜制备完成后,将多个所述第一试件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定位槽中,将所述第二试件搭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试件上,所述第一试件与所述第二试件接触的面为粘连面,且多个所述第二试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控制所述顶板沿所述轨道移动至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
[0015]S3、将所述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放置到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调温调湿箱中;
[0016]S4、等待一段时间后,将所述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从所述调温调湿箱中移开,拆下所述顶板并将相互粘连的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分开;
[0017]S5、漆膜破坏区域为相互粘连的所述第一试件与所述第二试件在分开后所述粘连面上漆膜破损的区域,测量每一个所述粘连面上若干所述漆膜破坏区域的长度,并分别计算所述第一试件上的若干所述漆膜破坏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之和A1和所述第二试件上的若干所述漆膜破坏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之和A2,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B,若A1>A2,则粘连面参照数据C=A1/B,若A1<A2,则所述粘连面参照数据C=A2/B,计算多个所述粘连面参照数据C的平均数,并根据所述平均数进行回粘性评级。
[0018]优选的,步骤S1之前包括步骤:对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进行砂纸打磨或机械喷砂打磨,使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外周面的表面清洁度至少达到St3.0级、表面粗糙度至少达到中G级。
[0019]优选的,步骤S1具体包括:采用空气喷涂的工艺分别对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进行涂料喷涂以制备漆膜。
[0020]优选的,步骤S1之后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漆膜制备完成后,将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放入到温度为K1、湿度为M1的环境中至少24h,其中23℃≤K1≤25℃,45%RH≤M1≤55%RH。
[0021]优选的,所述预设温度为K2,39℃≤K2≤41℃。
[0022]优选的,所述预设湿度为M2,78%RH≤M2≤80%RH。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圆柱状的第一试件和第二试件,使得制备漆膜后的第一试件和第二试件在接触时,接触面的长度即为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的长度,接触面的宽度可以近似忽略,因此在进行漆膜破坏区域的测量时,只需要测量长度即可计算出漆膜的破坏比例,测量的精度更高,得到的实验数据也更加准确,测量也更加方便,除此之外,还通过设置多个定位槽,使得在进行测试时可以一次进行多组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进而保证实验数据的精准,并且由于在漆膜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漆膜与漆膜之间的接触和挤压,因此在本测试中,对漆膜与漆膜之间的接触和挤压也进行了模拟,能够有效的模拟漆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试件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漆膜的回粘性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中,1、底板;11、定位槽;2、支架;21轨道;3、顶板;4、第一试件;5、第二试件;6、配重组件;61、固定柱;62、配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预设的方位、以预设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架、顶板、多个第一试件和多个第二试件;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均呈圆柱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多个所述第一试件分别设于多个所述定位槽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试件之间设有所述第二试件,且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搭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试件的外周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且与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所述支架上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轨道;所述顶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且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至与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固定柱和配重片,所述固定柱安装在所述顶板上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配重片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件和所述第二试件均呈管状,且材质为钢材质。4.一种漆膜的回粘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在多个所述第一试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进行漆膜制备;S2、所述漆膜制备完成后,将多个所述第一试件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定位槽中,将所述第二试件搭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试件上,所述第一试件与所述第二试件接触的面为粘连面,且多个所述第二试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控制所述顶板沿所述轨道移动至所述第二试件的外周面;S3、将所述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放置到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的调温调湿箱中;S4、等待一段时间后,将所述漆膜的回粘性测试装置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希执李伟龙张集繁徐霈霖安伯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