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71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光伏逆变器主体,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连通有延伸至储液箱内部的抽液管,所述水泵的右侧连通有设置在散热片之间且延伸至储液箱内部的循环管,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的正面设置有风冷机构。该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不仅便于移动,还可以对散热片进行降温,以此防止散热片升温到一定程度后影响对光伏逆变器散热效果,同时能够加快光伏逆变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速率,从而提高对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果。逆变器的散热效果。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
,具体为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是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现阶段,光伏逆变器一般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以此避免发生“孤岛效应”,由于光伏逆变器主要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而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一经通电就会产热,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流传输效率,加速光伏逆变器内部电器元件老化,减少电器元件寿命,影响光伏逆变器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在光伏逆变器工作时为其进行散热。
[0003]在中国专利CN 107809883 A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它包含逆变器外壳、散热片;逆变器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散热片;它还包含升降电机、温控器、升降散热片、连杆;逆变器外壳的内部设有升降电机和温控器;升降电机与温控器连接;所述的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逆变器外壳的底壳后与连杆连接,连杆穿设在数个散热片内,每个散热片内均插设有升降散热片,升降散热片的上端均与连杆固定;所述的散热片上设有连杆滑槽,能够根据逆变器内部温度随时调整逆变器外壳底部的散热片的散热面积,散热性能增强,实用性更强。但是上述装置不便于移动,且仅通过设置散热片的方式进行散热,不仅散热方式较为单一,而且散热片升温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影响对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该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不仅便于移动,还可以对散热片进行降温,以此防止散热片升温到一定程度后影响对光伏逆变器散热效果,同时能够加快光伏逆变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速率,从而提高对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光伏逆变器主体,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连通有延伸至储液箱内部的抽液管,所述水泵的右侧连通有设置在散热片之间且延伸至储液箱内部的循环管,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的正面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底座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穿过底座的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
[0008]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
[0009]优选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设置在光伏逆变器主体正面且与光伏逆变器主体内部
连通的排气扇,所述排气扇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光伏逆变器主体内部连通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使用时,可借助万向轮将该光伏逆变器推动至指定的工作位置,从而无需进行整体搬运,以此达到便移的效果,移动完毕后,可通过电动升降杆带动支撑板下移将光伏逆变器撑起,并使万向轮处于悬空状态,以此提高对光伏逆变器的支撑稳定性;
[0012]2、在光伏逆变器主体的工作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可传递给散热片,并利用散热片进行散热,同时可通过水泵、抽液管以及循环管的配合作用将储液箱内部的冷却液导出,并依次经过各散热片,最终回到储液箱的内部,在冷却液通过循环管流经各散热片的过程中,会对散热片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以此加速散热片的降温,从而避免散热片升温到一定程度后影响对光伏逆变器主体的散热效果,进一步的,可通过排气扇将光伏逆变器主体内部的热空气抽出,并使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光伏逆变器主体的内部,以此提高光伏逆变器主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速率,从而提高对光伏逆变器主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循环管结构侧视图。
[0016]图中标号:1、底座;2、光伏逆变器主体;3、散热片;4、储液箱;5、半导体制冷器;6、水泵;7、抽液管;8、循环管;9、排气扇;10、进风管;11、防尘网;12、安装座;13、万向轮;14、电动升降杆;15、支撑板;1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

2所示的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光伏逆变器主体2,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散热片3,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储液箱4,储液箱4的上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5,通过半导体制冷器5对储液箱4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以便使冷却液能够循环利用,以此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储液箱4的顶部设置有水泵6,水泵6的左侧连通有延伸至储液箱4内部的抽液管7,水泵6的右侧连通有设置在散热片3之间且延伸至储液箱4内部的循环管8,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正面设置有风冷机构,底座1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13,底座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穿过底座1的电动
升降杆14,电动升降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电动升降杆14伸长并带动支撑板15下移,使支撑板15与地面接触,风冷机构包括设置在光伏逆变器主体2正面且与光伏逆变器主体2内部连通的排气扇9,排气扇9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光伏逆变器主体2内部连通的进风管10,进风管10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1,通过防尘网11对通过进风管10进入光伏逆变器主体2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此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内部。
[0020]使用时,可借助万向轮13将该光伏逆变器推动至指定的工作位置,从而无需进行整体搬运,以此达到便移的效果,移动完毕后,可通过电动升降杆14带动支撑板15下移将光伏逆变器撑起,并使万向轮13处于悬空状态,以此提高对光伏逆变器的支撑稳定性,在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工作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可传递给散热片3,并利用散热片3进行散热,同时可通过水泵6、抽液管7以及循环管8的配合作用将储液箱4内部的冷却液导出,并依次经过各散热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光伏逆变器主体(2),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散热片(3),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填充有冷却液的储液箱(4),所述储液箱(4)的顶部设置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左侧连通有延伸至储液箱(4)内部的抽液管(7),所述水泵(6)的右侧连通有设置在散热片(3)之间且延伸至储液箱(4)内部的循环管(8),所述光伏逆变器主体(2)的正面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底座(1)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的内部设置有万向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防孤岛保护电路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晨
申请(专利权)人:丰德信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