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52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既有墙体开洞密封施工复杂、密封效果差的问题,保证了既有墙体整体的稳定性及防水的完整性,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在既有墙体上开设的洞口,所述洞口内安装有同轴设置的钢套管和钢管,钢套管套设在钢管外部,钢套管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设有翼环,钢套管与钢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封堵和第二封堵,所述洞口分为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长度均与既有墙体厚度的1/2相同,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靠近于既有墙体的内侧且封堵有无收缩混凝土。近于既有墙体的内侧且封堵有无收缩混凝土。近于既有墙体的内侧且封堵有无收缩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改造项目日渐增多,在进行改造过程中需要增加若干穿过地下已有混凝土墙体的穿墙套管。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对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开洞时,现有技术多是在钢管、钢套管安装到位后,在钢套管与预留洞或钢套管与钢管之间的间隙填充聚硫密封膏、沥青油麻绳等材料进行防水,钢套管与既有墙体之间采用混凝土浇筑连接,但由于混凝土凝固后收缩,极易在既有墙体与钢套管之间形成缝隙渗水;且由于新增的洞口尺寸要略大于钢套管尺寸,在实际安装中钢套管无法快速的定位,无法快速的使其翼环位于既有墙体厚度的1/2处,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将既有墙体上的新增洞口分为两部分,使得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长度均与既有墙体厚度的1/2相同且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便于翼环的快速安装定位,且第二部分利用无收缩混凝土封堵,避免了混凝土收缩对防水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既有墙体开洞密封施工复杂、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包括在既有墙体上开设的洞口,所述洞口内安装有同轴设置的钢套管和钢管,钢套管套设在钢管外部,钢套管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设有翼环,钢套管与钢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封堵和第二封堵,所述洞口分为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长度均与既有墙体厚度的1/2相同,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靠近于既有墙体的内侧且封堵有无收缩混凝土。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封堵为沥青麻丝结构,第二封堵为膨胀水泥砂浆。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封堵设置在钢套管与钢管之间间隙的中部位置处且沿环向设置,第二封堵位于第一封堵的两侧。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封堵的中部位置与钢管之间还设有挡圈。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封堵与钢管之间以及钢套管与既有墙体之间均填充有密封材料。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密封材料为嵌缝防水密封膏。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翼环。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既有墙体的内外两侧表面上均设置了找平层。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钢管与既有墙体之间还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与既有墙体上原有的卷材防水层紧密搭接在一起。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既有墙体的外侧面以及钢管伸出墙体的管身上均安装有保护墙板结构。
[0016]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将既有墙体上的新增洞口分为两部分,使得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长度均与既有墙体厚度的1/2相同且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便于翼环的快速安装定位,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第二部分利用无收缩混凝土封堵,避免了混凝土收缩对防水的影响,保证了既有墙体整体的稳定性及防水的完整性。
[0018]2)本技术保护墙板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既有墙体开洞处外侧面的美观,另一方面可对既有墙体以及管道上的卷材防水层、防水卷材进行遮挡保护。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2]其中,1、钢套管;2、钢管;3、焊接点;4、翼环;5、沥青麻丝;6、挡圈;7、无收缩混凝土;8、膨胀水泥砂浆;9、嵌缝防水密封膏;10、找平层;11、卷材防水层;12、第一附加条防水卷材;13、第二附加条防水卷材;14、聚苯板保护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在对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开洞时,现有技术多是在钢管、钢套管安装到位后,在钢套管与预留洞或钢套管与钢管之间的间隙填充聚硫密封膏、沥青油麻绳等材料进行防水,钢套管与既有墙体之间采用混凝土浇筑连接,但由于混凝土凝固后收缩,极易在既有墙体与钢套管之间形成缝隙渗水;且由于新增的洞口尺寸要略大于钢套管尺寸,在实际安装中钢套管无法快速的定位,无法快速的使其翼环位于既有墙体厚度的1/2处,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
[0025]实施例1
[0026]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包括,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上新增了洞口并在该洞口内安装了钢套管1和钢管2,其中钢套管1套设在钢管2的外部,钢套管1与钢管2之
间同轴设置。
[0027]钢套管1位于新增洞口内,钢管2的两端分别从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的内外两侧向外伸出。
[0028]钢套管1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设有翼环4,翼环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钢套管1外表面的中部位置处,翼环4为环状结构,翼环4与钢套管1之间含有焊接点3。
[0029]钢套管1与钢管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封堵和第二封堵,第一封堵为沥青麻丝5,第二封堵为膨胀水泥砂浆8,其中,膨胀水泥砂浆8为1:2膨胀水泥砂浆,沥青麻丝5设置在钢套管1与钢管2之间间隙的中部位置处且沿环向设置,主要用于对钢套管1与钢管2之间间隙的封堵,提高其防水能力;
[0030]第二封堵位于第一封堵的两侧,即膨胀水泥砂浆8灌注在沥青麻丝5的两侧,一方面用于对钢套管1、钢管2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另一方面用于对第一封堵位置的固定。
[0031]第一封堵的中部位置与钢管2之间还设有挡圈6,挡圈6套设在钢管2上且位于钢管2的中部位置处,以用于限制第一封堵的位置。
[0032]第二封堵与钢管2之间以及钢套管1与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之间均填充有密封材料,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嵌缝防水密封膏9,以提高第二封堵与钢管2之间、钢套管1与既有墙体之间的防水密封性。
[0033]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上新增的洞口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同轴设置共同组成形成贯穿既有墙体的洞口。
[0034]其中,洞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既有墙体上开设的洞口,所述洞口内安装有同轴设置的钢套管和钢管,钢套管套设在钢管外部,钢套管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设有翼环,钢套管与钢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封堵和第二封堵,所述洞口分为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长度均与既有墙体厚度的1/2相同,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靠近于既有墙体的内侧且封堵有无收缩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为沥青麻丝结构,第二封堵为膨胀水泥砂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设置在钢套管与钢管之间间隙的中部位置处且沿环向设置,第二封堵位于第一封堵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地下混凝土墙体新增洞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的中部位置与钢管之间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李飞王政于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