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40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7
植发装置适当地进行相对于基体材料的植发作业。具有:载置部,其对进行植发的基体材料进行载置,并且具有植发的作业用开口部;植发部,其在载置部的作业用开口部使植发用毛发与基体材料结合;移动机构,其相对于在载置部载置的基体材料各自的网眼孔将植发部相对地进行定位;拍摄部,其对在载置部载置的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进行拍摄;校正机构,其相对于拍摄部对载置部上的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变更;倾斜度检测部,其根据拍摄部的拍摄图像而求出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以及校正控制部,其通过校正机构,与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规定的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应地,对载置部上的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校正。对载置部上的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校正。对载置部上的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校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植发装置对进行植发的网眼状的基体材料进行保持,相对于该基体材料的各个网眼孔使用多个钩针而形成植发用毛发的打结,进行了植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40084号公报
[0004]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植发装置中,如果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从规定方向偏离,则基体材料的定位变得困难,有可能发生植发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适当地进行相对于基体材料的植发作业。
[0006]在本专利技术在植发装置中,具有:
[0007]载置部,其对进行植发的基体材料进行载置,并且具有植发的作业用开口部;
[0008]植发部,其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作业用开口部使植发用毛发与所述基体材料结合;
[0009]移动机构,其相对于在所述载置部载置的所述基体材料各自的网眼孔将所述植发部相对地进行定位;
[0010]拍摄部,其对在所述载置部载置的所述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进行拍摄;
[0011]校正机构,其相对于所述拍摄部对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变更;
[0012]倾斜度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拍摄部的拍摄图像而求出所述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以及
[0013]校正控制部,其通过所述校正机构,与所述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规定的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应地,对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校正。
[001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适当地进行相对于基体材料的植发作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作为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植发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0017]图2是表示植发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18]图3是植发装置的斜视图。
[0019]图4是植发装置的另一斜视图。
[0020]图5是植发装置的其他斜视图。
[0021]图6是基座工作台的俯视图。
[0022]图7是基座工作台的斜视图。
[0023]图8是夹紧板处于上升位置的状态的夹紧装置的正视图。
[0024]图9是夹紧板处于弱夹紧位置的状态的夹紧装置的正视图。
[0025]图10是夹紧板处于强夹紧位置的状态的夹紧装置的正视图。
[0026]图11是照相机、第一捕捉机构及位置切换机构的斜视图。
[0027]图12的(A)及图12的(B)是照相机、第一捕捉机构及位置切换机构的俯视图。
[0028]图13是表示植发作业的动作控制的整体流程的流程图。
[0029]图14是由照相机得到的网眼孔的拍摄图像的例子。
[0030]图15是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0031]图16是表示搭载有其他校正机构的植发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0032]图17是通过其他校正机构进行的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0033]图18是基体材料的俯视图。
[0034]图19的(A)示出右侧区域的列的后端部处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图19的(B)示出右侧区域的列的前端部处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
[0035]图20的(A)示出左侧区域的最初的列的后端部处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图20的(B)示出左侧区域的最初的列的前端部处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
[0036]图21的(A)示出左侧区域的后端部处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图21的(B)示出左侧区域的列的前端部处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
[0037]图22示出表示是最终列的边界线的延伸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0039]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植发装置10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0]图1是表示植发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其控制系统的框图,图3~图5分别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植发装置10的斜视图。
[0041]该植发装置10用于减轻作业负担,顺利地将植发用毛发植发至基体材料J。
[0042]植发用毛发并不限定于人类的毛发,而是将天然纤维、包含人工纤维在内的可视为人类毛发的其他所有的纤维设为对象。
[0043]基体材料J并不限定于纤维状,包含成为平面状或者曲面状的所有片状材料,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具有六边形的格子状的网眼孔的仿形于人类的头顶部的形状的曲面状(大致球壳状)的片材。此外,网眼孔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六边形。
[0044]如图所示,植发装置10具有:基座工作台30,其对基体材料J进行载置;进给装置40,其将载置的基体材料J向其载置面上的一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和该一个方向的正交方向(设为Y轴方向)进给;夹紧装置50,其从上方对载置于基座工作台30的基体材料J进行保持;第一捕捉机构21,其经过网眼孔将植发用毛发拉入至所保持的基体材料J的背面侧(下侧)而形成小线环;打环器机构24(参照图6及图7),其将小线环扩张;第二捕捉机构22,其将植发用毛发的背面侧的线环从相邻的网眼孔拉出至基体材料J的表面侧(上侧);第三捕捉机构23,其将植发用毛发的一端部拉入至植发用毛发的表面侧的线环而制作打结;以及移动机构25,其进行所保持的基体材料J和第一~第三捕捉机构21~23的钩针之间的相对的移动动作。
[0045]并且,植发装置10具有:作为拍摄部的照相机11,其对载置的基体材料J进行拍摄;位置切换机构28,其对照相机11和第一捕捉机构21进行保持而进行它们的位置切换;剥发机构61,其将插入贯穿于后面记述的夹紧板51的上侧开口部511的状态的植发后的植发用毛发向上侧开口部511的外侧拂平;辅助夹紧机构62,其对载置于基座工作台30的基体材料J辅助地进行保持;校正机构63,其对基座工作台30上的基体材料J的朝向进行校正;第一鼓风机机构64,其为了使植发于基体材料J的植发用毛发向规定方向靠近而进行空气的吹出;第二鼓风机机构65,其以将基体材料J向基座工作台30侧推压的方式进行空气的吹出;控制装置10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以及基台12,其对上述各结构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撑。
[0046]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基体材料J进行载置的载置面为水平,将与载置面平行的Y轴方向的一方设为“左”侧,将另一方设为“右”侧,将与载置面平行的X轴方向的一方设为“前”侧(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近端侧),将另一方设为“后”侧(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远端侧)。另外,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其一方设为“上”侧,将另一方设为“下”侧。
[0047]另外,上述第一~第三捕捉机构21~23及打环器机构24构成将植发用毛发与基体材料J打结而结合的植发部20。
[0048]而且,关于这些植发部20的第二、第三捕捉机构22、23及打环器机构24的结构、和通过移动机构25及植发部20和移动机构25进行的植发用毛发相对于基体材料J的结合动作,与在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载置部,其对进行植发的基体材料进行载置,并且具有植发的作业用开口部;植发部,其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作业用开口部使植发用毛发与所述基体材料结合;移动机构,其相对于在所述载置部载置的所述基体材料各自的网眼孔将所述植发部相对地进行定位;拍摄部,其对在所述载置部载置的所述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进行拍摄;校正机构,其相对于所述拍摄部对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变更;倾斜度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拍摄部的拍摄图像而求出所述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以及校正控制部,其通过所述校正机构,与所述基体材料的多个网眼孔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规定的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应地,对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相对于所述载置部使所述基体材料旋转而对朝向进行校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使所述载置部与所述基体材料一起旋转而对所述基体材料的朝向进行校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部经过所述载置部的作业用开口部从下方对所述基体材料进行拍摄,所述植发部具有捕捉机构,该捕捉机构经过所述载置部的作业用开口部从下方将所述植发用毛发拉入至所述基体材料的网眼孔,所述植发装置具有位置切换机构,该位置切换机构以所述拍摄部、所述捕捉机构成为从下方与所述作业用开口部相面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村保乃佳小浜次郎佐佐木胜贵镰田将吾栗田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艺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